你的饮食,对血脂“友好”吗
近30 年来,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升高。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防治策略。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 年版)》。让我们跟着《指南》学饮食,养出好身体。
血脂异常是怎么回事
血脂是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物质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的总体患病率高达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高脂血症即我们常说的血脂异常,通常是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实际上, 血脂异常包括各种血脂异常。根据空腹静脉血清检测指标,血脂异常可分为4种情况: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 ≥ 5.2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TG ≥ 1.7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 3.4mmol/L),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1.0mmol/L)。当上述血脂指标中一项及以上异常时,可诊断为血脂异常。从临床实用角度,将血脂异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如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膳食营养通过调节血脂、血压或血糖水平等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在预防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不同体质的高脂血症人群,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就是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食用,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

食养八条原则和建议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目前膳食相关慢性病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高脂血症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八条原则和建议。
1. 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2. 调控脂肪,少油烹饪。
3. 食物多样,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
4. 少盐控糖,戒烟限酒。
5. 因人制宜,辨证施膳。
6. 因时制宜,分季调理。
7. 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8. 会看慧选,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
关注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高脂血症人群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可通过改善膳食结构,控制能量摄入,维持健康体重,减少体脂含量,控制血脂。尤其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应通过控制能量摄入以减重,每天可减少300 ~ 500 千卡的能量摄入。除部分不宜进行运动的人群, 无论是否肥胖, 都建议每周坚持5 ~ 7 次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每次30 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运动, 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每天锻炼至少消耗200 千卡。
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尽可能减少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以成年人每日能量摄入1800 ~ 2000 千卡为例,相当于全天各种食物来源的脂肪摄入量(包括烹调油、动物性食品及坚果等食物中的油脂)在40 ~ 55 克,每日烹调油不超过25 克。
高膳食纤维可降低血胰岛素水平,提高人体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脂代谢的调节。推荐每日膳食中包含25 ~ 40 克膳食纤维(其中7 ~ 13克水溶性膳食纤维)。多吃新鲜蔬菜,推荐每日摄入500 克,深色蔬菜应当占一半以上。
高脂血症人群生活作息应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戒烟限酒,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研究证明,即使少量饮酒也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升高,因此提倡限制饮酒。高脂血症人群尤其应该注意:饮食不可过烫、过凉,要做到寒温适中,规律进食,勿饥饱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