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坚持运动可以改变什么
作者: 于良 谭凯元 王启荣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帷幕,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不只是冬奥赛场上的各种高光时刻。苏翊鸣、谷爱凌、范可欣、张雨婷……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次次站上领奖台,他们为国争光,给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也给我国的青少年树立了全新的偶像观,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为理想而努力拼搏的斗志。
体育运动对我们非常重要,于个人,能够强身健体,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于社会,有助推动实现性别平等;于国家和民族,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深远且广泛的,能够为孩子们带来积极的改变。
大家都知道体育运动对孩子形体发育的积极影响,国内外学者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孩子的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幅度更高,而且能够改变身体成分,使体重明显增加,脂肪成分减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改善肌肉的质量,使肌纤维变粗变大,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人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会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输出血量增加,让血管弹性增强……当青少年有了运动习惯后,更多的正向因子都会发挥作用,帮助孩子全面成长。
促进身体素质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3公里、5公里都跑不了,一点太阳都没有晒过,这不是漂亮,因为不健康。美丽是有力量,是有自信和健康。”北京冬奥会冠军谷爱凌这一句对美丽的评价,给了“以瘦为美”的价值观一记响亮的耳光,让很多青少年意识到,扬在脸上的自信与美丽,以及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是真正宝贵的人生财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吃得好、学习好,将来找个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但却忽视了孩子的体育运动,对“吃动平衡”的健康概念不上心。
体育运动种类那么多,不论是滑冰、滑雪,还是跑步、游泳,留心培养孩子1~2个体育方面的兴趣,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长远的益处。
培养一技之长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和绘画、钢琴、书法等文化艺术类的兴趣相比,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还特别有助于孩子的心灵成长。孩子们都喜欢群聚,有群聚就会有对比,而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赛场,如果孩子拥有某项体育运动的特长,可以极大地增强他的自信心。对于学生而言,自信心的建立,对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师生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大有裨益。
增强社交能力 朋友多 视野广
苏翊鸣和谷爱凌从小就认识,因为共同的爱好一起训练、一起成长,一起圆梦北京冬奥会。当孩子热衷于一项体育运动时,他会遇到许许多多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龄人,他们有着共同的话题,这对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有帮助。另外,体育无国界,孩子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结交世界各地拥有同样兴趣爱好的朋友,还可以一起训练,并能在国内、国际的各项比赛中互相交流,拓宽国内、国际视野,与世界同步。
锻炼抗压能力 专心专注 遇事沉稳
“更快、更高、更强”是体育的精髓。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如果想要达到卓越,实现超越的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冠军头衔的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在遇到困难和瓶颈期时,他们也无数次想要放弃,但最终他们都坚持了下来。参加体育运动,与同龄孩子一起拼搏,可以极大地锻炼孩子面对困难坚持下去的毅力和勇气。这样,他们在处理生命中遇到的其他事情时,也能更加专心专注,沉着冷静。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是一门学问,有一整套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如何快速地掌握,并最终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复杂的比赛环境中,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
体育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北京冬奥会2月8日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比赛中,谷爱凌可以选择更保险的动作稳获亚军,但她却自主选择了从没在比赛中做过的最高难度的动作,最终赢得冠军。赛后,她在采访中说:“我比赛不是为了打败其他选手,不是为了滑得比别人好,我更想滑到自己的最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让我感到非常骄傲,所以我最后还是选择挑战这个新动作。”如何根据比赛局势的变化及时做出合理的判断,是体育竞技的魅力所在,这个过程也能够培养孩子养成独立思考、不盲目听从的能力。
塑造团队意识 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孩子在集体中快速找到自己定位的能力,协助队友完成集体目标任务。这个过程能够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北京冬奥会期间,一位位耀眼的体育明星,让奥运赛场一次次升起五星红旗,一次次奏响中国国歌,这让每一位儿童、青少年都能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祖国的强大。
在北京大学的田径场上,至今还悬挂着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口号。体育,是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它给儿童、青少年带来的是全方位的影响,并会对他们的人生带来深远的改变。让我们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把体育融入到生活中去,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