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荒野求生去

作者: 阮鹏

5月的一天,群里有人问我:“有没有轻松点的户外活动?那些重装徒步已经不适合我们了。”

我随口答道:“有啊,荒野求生,啥也不用带。”

很多人都积极响应。其实他们都有重装徒步的经验,经历多了也就有些厌倦,加上平时都爱看荒野求生类节目,早就跃跃欲试,想实际体验一番。

话一出口,群友便撺掇我组织一下。我心想,现在春暖花开,野菜疯长,正是好时机,便答应了。查看卫星地图后,我将目的地选定在青城山的无人区,因为这是距离成都市区最近的群山。万一出现紧急情况,也方便联系景区救援。我最终选择了一条靠近水源的路线,并做了前期准备和组织工作。

走,荒野求生去0

于是在某个周末,我们两台车、七个人一起来到青城后山。将车停在公路尽头,我们便开始了冒险之旅。个人只带水壶,团队配求生刀、火种、工兵铲等。装备非常简陋,人却格外轻松。

我砍了一根长竹在前面打草惊蛇,其余人则在后面有说有笑,显得非常放松。我提醒:“注意路边的野菜,适合就拿下,到了营地就不用费事了。”众人欣然领命,边走边采一些野菜,不过都是常见的车前草、蒲公英之类。

山路久未有人走,因此杂草丛生,有迷路的风险。我起初并不在意,等走了4个多小时,误入密林深处,这才发现不对头:根本没发现地图上的小溪!环顾四周,高大的松树和冷杉把我们团团包围,无法看到尽头。

我感到有些压力,但却不敢告诉队友,担心“扰乱军心”,既有损自己的威信,又会扫了他们的兴。反正时间不早了,不如随遇而安就地扎营,正好这里的树木能够提供足够的枝丫来建造庇护所。队员们恰好也累了,不想再走。

有人拿出手机准备报平安或发朋友圈,才发现根本没有信号。这无形中增加了我的压力:万一有事,怎么求救呢?团队的医疗包只能处理常见的皮外伤。

为了活跃气氛,我提议来一场搭建窝棚大赛,看谁的窝棚建得最好,回头奖励一个红包。

队友纷纷开始行动,四处搜集建筑材料。有的将窝棚直接建在地面,再铺上厚厚的枯叶杂草;有的则是先用木棍铺地隔绝地面,然后再搭窝棚。

搭建窝棚很简单,不久就陆续有人忙完停下休息。此时,第二个始料未及的危机出现了:刚才一直在劳动,尚不觉得冷,现在一停下来,顿觉森林里寒气袭人!

要知道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会降低6摄氏度,此时营地海拔接近2000米,夜晚非得穿棉袄不可。在户外,失温造成的悲剧年年都有。而大家为了体验真实的荒野求生,根本就没带羽绒服、睡袋。想到此,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生火取暖是必需的,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安全起见,我们用工兵铲挖了一个土坑做无烟灶,这样也方便煮野菜。

眼下食物是个大问题。路上采的车前草、蒲公英等虽然体积大,但去掉不能吃的部位,剩下的根本不够我们七个大汉塞牙缝儿。更迫切的问题是,大家的水壶早就见底了。

于是我们留下两个人照看营地,其余全部出去寻找水源和食物。不多时,我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顺利找到了一个小水坑,里面泡着大量枯枝烂叶,还散发着一股青草的腐臭。这难不倒我们,用铲子在旁边挖一个深坑,水就慢慢浸出来了。经过泥沙的过滤,水变得更干净了。

潮湿的地方也往往聚集着各种野菜。我们很快就在附近发现了大片的雪芽菜、鹿耳韭,这才是真正的野菜,比吃草好多了。但叶片的能量终究还是非常低,要抵御夜晚的严寒必须找到高热量的食物,那就得寻找有肥厚地下根块的植物。我不失时机地拿出了看家本领:给队友们介绍一种全新但常见的品种——羊角天麻。它广泛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的山区,其地下根块很像天麻,富含淀粉,能量价值远远大于任何叶菜。没等我介绍完它的全部功效,队友们就迫不及待地寻找起来。不多时,我们就收获了满满两口袋红薯一样的东西,再借助水坑就地清洗。

回到营地,天已经黑了。饥饿难耐的队员们把羊角天麻又煮又烤,吃得非常香,但终究因为体力消耗大都没吃饱。而此时,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夜晚森林里的气温骤降,寒冷刺骨,四面透风的窝棚自然没法居住。大家都围着火挤成一团取暖。但火不是万能的:烤前面吧,后背冷;烤后背吧,前面冷。就这样,大家体验着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睡着又不断地被冻醒。不少人冻得瑟瑟发抖、鼻涕长流。再这样下去,明天都得住院了。

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求生毯,大家裹上之后终于不觉得寒冷了。不过他们并不感激,反而对我大加指责:“怎么不早点拿出来?小心我们罢免了你这个虐待队员的领队!”

我呵呵一笑,道出原委:“你们以为荒野求生是睡舒服大床,吃海鲜大餐?少不了挨饿受冻。荒野求生真正的意义在于锻炼我们忍受恶劣环境的能力,磨炼我们应对困境的意志。”众人懒得点头,互相靠着继续睡了。

第二天一早,林子里满是白雾。队员们醒来后,纷纷嚷着尽快下山下馆子吃顿饱饭。我摇摇头,无奈地告诉他们迷路的事实:要想找到返回的路,至少要等浓雾散去。

在等待期间,我又让他们去挖野菜,毕竟是绿色无污染的食物,带回去给亲友尝尝,也很有意义。

如此又过了许久,山雾丝毫没有消散的迹象,手机依旧没有信号。队员们也没有心情采野菜了,一个个显得无精打采。

也许是急中生智,我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对众人道:“有了!”

原来我事先下载了这里的一条轨迹,虽然手机没信号,但是不影响接收GPS信号。我打开离线地图,找到我们的定位和轨迹的距离,脱困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回到轨迹,就能回到出发地,迷路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活动结束后,有队员发朋友圈感叹道:经此一难,我会倍加珍惜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好几种野菜,掌握了不迷路的方法,还结识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