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记忆

作者: 廖舒波

纪录片:记忆0

第1集 李大爷

【远处是阿尔勒无数的摩天大楼,早上的熹微晨光在大楼后凝成一道光圈。道路像螺旋形的曲线,将大楼层层围绕。镜头拉近,无数磁悬浮列车穿行的街道,再拉近,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有些突兀地出现在其中,随着镜头,大门缓缓开启,和外面的平滑道路不同,里面是砖铺的地面。】

字幕浮现:李大爷

【一个身穿长衫,五十余岁的中年人出现。他弯下腰,给花浇水,又松了松土。又挑开笼子,打了个呼哨。旁白响起。】

旁白:李大爷老早就打定主意,今儿这一场,就是他老人家最后的相声演出。

李大爷:这年头,已经没多少人有这样的小院了。(指)看啊!有花有草,还有会说人话的八哥儿。

【这样说着,他支着老腰,踮脚把笼子取下来,挑动铁丝打开笼门。八哥儿歪着头看了看,慢慢出了笼子。它又跳了几步,回头看了看,最后展开翅膀,扑腾几下,飞起来又落下来,最后飞上天空。

小院空镜头。外面传来毕恭毕敬又带着电子声的声音:师父唉——时间,到咯——

李大爷没去开门,他把小院又看了一圈,特别看了看空空的鸟笼边。似乎做足了全套的准备,这才双手背在身后,去开了门。

门外是个年轻人,身穿长袍马褂,半弯腰,拱手作揖,脸上每块“肉”都笑得生动。镜头拉近,特写,“他”的眼睛里泛着银光。】

年轻人:师父,早!

李大爷:看不出来吧,这小伙子是个铁人儿——我徒弟,第一个机器人徒弟,相声机器人,名叫哎,小周!

【小周像模像样地作了个揖,然后闪到一边。李大爷迈出门槛,一只脚还踏在青石板地上,另一只脚已经踏在银铁板路上了。】

李大爷:这叫“全自动”什么来着?

小周:“全自动遥感路面”。它啊,跟电梯一样会动,能把人送到想到的地方去。哎,师父您小心,这脚可别卡了。

【随着小周颇为做作的语调,李大爷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脚都伸到两块铁板的夹缝儿里,直到鞋底被吸住。每次做完这个动作,他都要倒吸一口冷气。路边的机械手臂动起来,这一路上还有好多“装置”呢,有帮他洗脸的,帮他穿衣的,帮他穿鞋的,对啦,还有专门帮他把褂子后襟滚出来的皱边拉直的。李大爷伸开双臂,闭上眼睛,一副略显焦虑的模样。】

李大爷:这才清净,人老咯,怕这些。(瞪大眼睛盯着那些铁手,就像看个人拿把刀在他身上比画。)

【等到出了家门,李大爷已经跟小周一个样了。长袍,马褂,手拿折扇,说不出的气派。好像再给他面前放张桌子,他就马上能说出相声来。平常这时,李大爷早谈笑风生,先跟小周捧逗一番,练练嘴皮子。今天可不一样,他心事重重,只是不停地摇着扇子。两人一前一后,随着“全自动遥感路面”,到了阿尔勒的剧场。】

小周:师父,今儿个剧场的位子又全卖光了!

李大爷:(睁开眼睛)是人,还是铁人儿?

小周:嘿,当然是机器人多咯!您也不想想,现在的“人”啊,谁还跑出来看这玩意儿啊!

【李大爷眉毛动了动,突然“啪”的一声收了扇子。小周配合地做出“吓了一跳”的表情。李大爷握着扇子的手突然收紧,青筋凸起。几秒钟后,手缓缓松开,他无声地叹了口气,把眼光从徒弟真人般的表情上移开。】

小周:师父,我的那些个朋友都说,看了这么多相声,还是您的最好!(小周弓着背,开始拍马屁)我说那当然,你们看过哪个“人”家里还留有种花种草的园子?就我师父家有!要不是他相声说得这么好,人家早把他那园子收了去盖遥感路了。

李大爷:好啦,不要说了,省点事儿……哦,那个,暂时,关闭。

【小周听见这个,一个立正,眼中的银光骤然消失。师徒俩继续向前。李大爷面无表情,右手指尖儿却在那扇柄上敲打,像是四面楚歌的将军,左右为难。到了剧院门口,他几次张嘴要说话,可到最后,喉咙口都没发出声音来。

画面切换。】

字幕:相声演员 李立群。

李大爷:(对着镜头)我每次到剧院口,都想着,这是最后一场了。真的,不是说歧视什么的吧,总觉得,给铁人儿……机器人讲相声,没有以前那个,那个氛围,没有招呼,也没有闲聊,还没有卖花生瓜子饮料的小贩儿,都是机器人……

【画面切换,剧场。红色的幕布之下,台下刻意复古的木制长椅上,有一个个人形。它们和刚才被关闭的小周一样,眼睛仿佛一个空洞,冰冷、安静,仿佛是假人的台子。

突然间,一声锣响。瞬间,台下所有机器人的“眼睛”都亮了,都是一闪一闪的银色光芒。一个下半身是滑轮车的机器,载着一个检修工人,缓缓地行驶进来。工人在银色灯光的海洋之中,一个个检查过去。

画面移到其中一个机器人的特写,它有一个酷似人形的脑袋,在耳朵的背后,写着一行英文字母和数字。工人像是医生,拉过它的脑袋,仔细地看了一圈。】

工人:这是“幽默学习AI”,最近多了很多这种。好,没问题。

【另一个机器人的特写,它有一个圆形的“头颅”,没有五官,只有一盏银灯亮着。】

工人:这是“摄像头机器人”,后面有人看着呢。(挥手)嗨,看得见吗?(机器人点头)好的,节目一会儿就开始啊,别再转角度了。

【画面转黑。】

字幕:此时的后台……

【后台。李大爷坐在一张椅子上,摆弄着扇子。开启的机器人小周立在他身边,不时略显机械地弯下腰,听候他的吩咐。随着那一声锣响,小周做了个手势,意思说是该上场了。李大爷深吸口气,把手中的扇子往窗台上狠狠一敲。】

李大爷:走着!

小周:来啦师父!

【前台。大幕拉开,台上一张桌子和两个黑色话筒。李大爷和小周走上前去,作揖,鞠躬。场下响起一阵掌声,带着金属的声音。

又是一声锣响。】

场外喊道:表演——开始。

小周:(脸上的人造肌肉牵扯,呈现出笑容。)现场的朋友们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小周,这是我师父老李。

李大爷:对!我是人,它不是。

小周:千万别见怪,您别看小周我这样,的确是个机器人!

李大爷:嗬,想拍它一耙子倒没拍着,反应还挺机灵。

【捧,逗,做个怪相,抖包袱,再抖个包袱。相声不长,李大爷表演得分外卖力,他几乎也成了,脸上的表情、手上的动作弄得分毫不差,非做到位不可。台下掌声不断。银光不断摇晃。那是AI机器人做出反应的“前俯后仰”,也有一些是摄像头后观众的声音。

台上两个人一搭一档地说着。最后一个包袱抖完了。李大爷惊堂木一拍,“啪”的一声,那包袱笑点怦然落地。全场静悄悄的。几秒钟后,一声“好”喊了出来。】

——“好!”

——“棒极了!”

——“再来一个!”

【机器人观众一齐发出拟人声,叫好开始一声接一声地响起来,伴随着掌声、口哨,像奔涌的大潮向舞台冲过来。小周满脸堆笑,双手合拢,对着半空连连作揖。李大爷微微低了头,把汗擦了擦。他张开嘴,对准话筒,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

他急促的呼吸声被话筒捕捉到了。在一片欢呼和银光的海洋之中,他最终还是退了一步,对着台下所有的“铁人儿”观众,鞠了一躬。

画面切换。暮色四合。李大爷和小周走出剧院,走上了移动道。夜晚略显昏暗的灯光照亮了道路,也照亮了李大爷的脸。到了那间小院子,李大爷走了进去。小周也迈下道路,在小院子旁的机器人专用位停下,闭上眼睛,悄无声息地靠在墙角。】

李大爷:(指了指它)看起来就像以前那扫地机器人,是不是?

采访人:今天不是您最后一场演出吗?

【李大爷沉默地走进小院,给花草浇水。角落里传来嘶哑的叫声。李大爷示意摄像头转过去,在墙角,摄像机的打光照到了早上放出的八哥。李大爷拿出笼子,八哥熟练地从开启的鸟笼门钻了进去,对着小篮筐,啄起了鸟食。李大爷看着它,眼神有点儿复杂。

画面切换。李大爷的访谈画面。他对着镜头。】

李大爷:真的,不瞒您说咧,这每次,我都想,说是最后一次了——最后就表演这一场!什么名气、园子,去他的!我还是喜欢跟人讲相声,人听得多好啊!热热闹闹纷纷扰扰的,给铁人、假人、机器人讲相声,我还真不习惯。

采访人:可您最后,还是没有说。

李大爷:(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个啊,我每次听到掌声,就真个儿后悔了。

采访人:掌声?

李大爷:对,就这。这一套包袱甩完啊,掌声、叫好声、观众的反应,没有这些,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讲怎么演了,真的,说重些,连这活着都没什么味儿了!

采访人:可这掌声也是您说的,铁人儿做出来的。

李大爷:这真是没办法的事,我也得想开。人也好,铁人儿也好,那都是掌声。我们这讲相声的,别的都能不要,什么园子啊,名声啊,徒弟啊,但就放不下这掌声!所以,我会一直跟小周,跟其他铁人儿,一直讲下去吧。

【画面切换。又回到李大爷的园子。李大爷看着贪婪吃食的八哥,苦笑地摇摇头。】

李大爷:慢点儿吃,(抬头向镜头)它饿了,离了笼子,在都是铁人儿的外面去哪儿找东西吃呢?所以它又回来自己关笼子里咯。嗨,这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啊,其实跟它,一个样儿!

【画面定格在他略显苦笑的脸上。淡出。字幕演职人员表缓缓升起。】

第2集 小花旦

【这是一个冬天的中午,天已大亮,已有清脆的声音传了出来。透明的冰面之上,已映出几个人影。一个银发戴着眼镜的老人,正看着那些舞动的身影。旁白响起。】

旁白(略显衰老的女声):现在已经不用练踩跷了,听说以前,师祖他们可是三九天在冰面上练的呢!

【二胡声音响起,仿佛从未变过的西皮流水音乐声。几个浓墨重彩的身影模糊地出现。】

字幕:小花旦

【满头银发的老妇人走进一间风格老式的大楼,楼内化妆间、排练间比比皆是,人不是很多,有几个教师模样的人看到老妇人,纷纷点头打招呼:“老师好。”年轻点的学生们躲在远处,听到声音放下了手机。带着孩子的学员家长们见到,伸手道:“喊玉奶奶好!”几个小男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喊起来:“玉奶奶好。”银发的老妇人拍拍他们,温柔地点了点头。】

旁白:您刚才说到那个冰面踩跷,您以前也练过吗?

玉秦娥:其实也练过的,不过,到我们那时候就没那么严格了,顶多尝尝味道。

字幕:玉家班京剧艺术团团长 玉秦娥

【玉秦娥继续在前面走着,走进了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这间屋子是特殊的陈列室,里面的头面、戏服陈列着,花花绿绿的一屋子。画面切换,一个蓝绿色透亮的亮头面。】

玉秦娥:这都是师祖用过的,你看,这点翠,跟真翠鸟毛儿没什么区别了。现在技术好了,也不能复原得那么好。

【镜头一转,又闪过几件戏服、头面。接着是墙上的黑白照片,已经是可以称作文物级别的。其中有一个面目清秀,穿着马褂的男子。旁边的一张照片,是一个贴着铜钱头,化着戏妆的花旦。】

玉秦娥:这就是玉派祖师玉琳琅,已经是十几代前的了。

【画面切换。到了玉秦娥的访谈画面。她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玉秦娥:玉派的风格,就是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师祖玉琳琅在民国初期,一场《游园惊梦》中饰杜丽娘,艳压全场。此后玉家班虽然多历苦辛,但玉家表演一派还是传了下来。(她摸了摸照片,无限感慨)那个时候,没有摄像机器人,没有大脑接口,要到剧院里看戏,而且京戏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很难想象吧?那个时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