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之人”成长的烦恼
作者: 颜慧颖 章嘉伊
调试设备,打开面部捕捉软件。时钟敲过7点,直播间忙碌了起来。不过,屏幕上出现的不是真人主播的脸,而是一个个二次元动画形象。
在虚拟主播圈,端坐在镜头前的真人被称为“中之人”,他们不以真人形象示人,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2D或3D模型形象,被称作“皮套”。中之人负责给皮套提供声音、动作、表情等,赋予其灵魂。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虚拟主播以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包容性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早在去年,B站的虚拟主播已破3万名。
年轻人涌入虚拟主播跑道
虚拟主播概念最早出现在2016年年底的日本。全球第一个虚拟偶像“绊爱”在一条短视频中正式出道,自称“VirtualYouTuber”,简称Vtuber,即现今所说的虚拟主播。
在中国,因为元宇宙概念爆火,给虚拟数字人发展提供契机。2021年,虚拟直播已成为B站直播领域增长最快的板块。
可可是新闻传播专业出身,大学毕业后和朋友合伙做起了自媒体。微信、抖音等平台“试水”效果不尽如人意,只好转战B站。看见虚拟主播兴起,团队成员又大多热爱二次元文化,于是他们决定闯一闯新领域。
一般而言,虚拟主播有几种常见类型:有以直播唱歌为主的,有以吐槽闲聊为主的,还有偏向竞技类的游戏主播。无论哪种类型,都离不开角色扮演。可可不擅长唱歌,也很难沉浸角色,和同伴沟通后,决定将直播方向固定在闲聊、杂谈类。
与很多人把虚拟主播当作职业不同,有些人只是将其视为个人价值抽象化表达的窗口。在校研究生小妮是一名兼职虚拟主播,她从小喜欢动物,也经常模仿动物的声音。小妮找到画师,创造了一个小鸟的虚拟形象开始直播。
穿梭于虚拟和现实之间
相比传统真人主播,虚拟主播人物形象、性格、经历、种族都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某种程度上更迎合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现实中安静沉默的可可,躲在虚拟“皮套”背后,跟观众畅聊。这样的“成全”,给了初入行的新人继续下去的动力。但即便如此,可可刚开始时仍常常坐在电脑前无所适从,突然空场。面对观众的互动,她也不知该如何回应。直播收入不稳定,团队成员都有线下的工作,分居各地的他们只能在后半夜开会复盘。
像可可这样有团队协作的主播毕竟在少数,更多的还是像小万一样独行的人。除了人物模型制作以外,混音、直播管理、视频剪辑、粉丝运营都得自己一人承担。由于没有相关媒体经验,涨粉速度缓慢,粉丝打赏力度小,平台还要抽成。白天要做运营、改良皮套,晚上要直播和复盘总结。没过多久小万就觉得有些分身乏术了。可因为是全职,他又不能任性地甩手不干。
虚拟主播本质上是服务业。既然是服务业,就要关注顾客的情绪,要学会掌控氛围。小万的长项是技术,但怎么服务粉丝,于他而言是个难题。为此,他常常去别人的直播间学习,留意其他主播是如何与粉丝互动的。如今,靠着现实与虚拟的反差感,他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双刃剑
“虚拟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突破现实的藩篱,又能让你深陷被侵犯的囹圄。
今年5月,A-soul成员被陆续真人曝光,粉丝人肉其真实信息。可可也是此类问题的受害者,开播两个月,即将达到两万粉丝时,遭受了比以往更多的谩骂和猜疑,比如指责她表里不一,说她的温柔都是伪装出来的。

为了照顾可可的感受,团队成员拿走了她的手机,不让她看那些评论。凌晨1点到4点,大家开会讨论如何应对。会后迅速发出澄清视频,马不停蹄开始直播。
可可事后总结,虚拟主播在直播时,中之人应该尽可能做好粉丝引导,划清界限,做保持清醒的一方。
做中之人不仅有隐私被曝光的风险,而且竞争激烈。据华南理工大学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21年8月,B站3.6万多名虚拟主播,一半以上的月收入为0,前120名虚拟主播拿走了九成以上收入。粉丝数量在50万以上的头部虚拟主播,仅占比约1%,约2/3虚拟主播粉丝数量在1万以下。
除此之外,中之人还面临职场霸凌,患有严重的职业病,领着与工作强度极不符的低薪等诸多问题。
破冰前行
如今,虚拟主播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比如在新闻领域,新华社推出了数字记者“小诤”,人民网有了虚拟主播“小晴”,湖南卫视有数字主持人“小漾”。虚拟主播还出现在扶贫带货、普及安全知识等领域。
尽管整个行业还是一片有待深入发掘的“蓝海”,但在“真人驱动型”娱乐领域,虚拟主播早已步入下半场,进入“红海”竞争。
因为虚拟形象制作成本低、易复制,且互联网社交信息呈现不全面性,虚拟形象同质化严重,如何在未来市场保持个性和差异,成为破冰关键。
可可在关注其他主播的过程中发现一个规律——那些能够持续红的主播,形象往往都很独特,对于粉丝而言有着不可替代性。虚拟形象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本质上仍由真人决定。可可正在思考自己的优势在哪,等待爆发的契机。
小妮的想法是成为一名创作者,借助虚拟形象去帮助更多的人。虽然用着萌萌的皮套,但她却有一颗改变世界的心,也正在做着这样的事。
某天,小妮收到一名家长的求助私信,说自己女儿处在叛逆期,厌学,只想着赚快钱。小妮和女孩进行了一场对话。对话很顺利,女孩答应小妮,不再做没有分寸的事情。借此契机,小妮做了个视频,规劝那些即将或已经走向歧途的女孩,迷途知返。小妮的直播也开始往时事杂谈方向发展,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创造美好。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人物皆为化名)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