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捕鱼到护鱼,让长江微笑

作者: 曹宏萍

十年禁捕是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之举。如今,捕鱼者成护鱼员,共筑长江命运共同体。

冬日的绿水湾湿地公园,大片的芦苇随风摇曳,芦花在阳光下柔和如飞扬的雪花。漫步栈道,仿佛置身于一片白色的海洋,远处的江水与芦苇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的冬日山水工笔画。冬季水位下降形成的一片片浅滩,成为众多越冬水鸟的栖息地。红嘴鸥、绿头鸭、斑嘴鸭等在水中嬉戏,优雅灵动,成了观鸟爱好者的绝佳去处。

浦口区位于长江北岸,湿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滁河流域以及一些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区域。境内长江岸线有32公里,包括两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滁河岸线74公里。2021年,南京市浦口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成立,一中队副中队长仝晨便和队员们守护起辖区100余公里的水岸线。

“微笑天使”回归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但长期以来因过度捕捞、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长江江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为扭转这一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20年1月1日起在长江重点水域实施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这是长江大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修复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

“如果不及时开展保护工作,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有可能再也看不到江里的鱼了。”禁捕进入第五个年头,仝晨已经能清晰地感知到江水的变化。“很早的时候,我们驾驶执法船去巡查,水上根本看不到鱼,现在巡查,船激起来的浪花里会翻出好多的鱼。”说起“微笑天使”江豚,仝晨不禁有些兴奋,“那次我坐轮渡过江,看到好几只江豚跃过水面,太激动了!以前看到江豚很难,现在江豚真的变多了。”

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长江江豚的数量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初期,长江江豚数量约为3600头,而到了2012年却仅有1045头。

一系列保护措施实施后,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考察成果显示,长江江豚的数量已经增长至1249头,相比2017年增长了20%,首次实现了历史性增长。

捕鱼者成护鱼员

禁渔后,长江渔民告别过去,重新出发,这是一次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变。抽样调查表明,退捕渔民总体年龄偏大,约一半以上超50岁;受教育水平偏低,超80%为初中及以下学历。退捕渔民转产转业数量大、难度高。

为保障周边渔民的就业和生活,浦口区对退捕渔民实行“一人一档”管理,确保渔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生活困难的退捕渔民,政府提供专项补助,确保基本生活需求。筹集面向待退捕渔民就业安置岗位的同时,开发适合退捕渔民特点的公益性岗位,如护鱼员、江豚保护观测员等。目前,浦口区已聘请二十名退捕渔民担任护鱼协管员,参与长江巡查和江豚监测工作。

20世纪80年代,绿水湾所在的水域,划给浦口区农业农村局下属企业长江水产养殖场从事水产养殖。“退养还湿”后,绿水湾逐渐成为高颜值的“城市绿肺”,如今已是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省级湿地公园。在这里,二十名巡护队员每天分三个班次,轮流巡护长江岸线约10公里、4132亩地。“过去捕鱼是为了生计,现在护鱼是为了子孙。”对巡护队员们而言,护鱼、护豚的工作让他们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广富曾是一位资深渔民,依靠长江捕鱼为生。如今,上岸的他投入长江生态大保护中,成为长江沿线的巡护志愿者,每天行走在熟悉的江边,发现非法捕捞行为及时向公安、渔政部门举报。“这些渔民原本就在江上生活,熟悉周围地形环境,水性又好,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助力。同时,我们把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执法程序教给他们,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仝晨说,禁渔令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长江的生态系统对维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惩处不是目的

日常巡查,查处非法捕捞行为,是仝晨和队员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全队二十多名队员都参与进来了。”由于非法捕捞者往往在凌晨行动,无数个深夜里,队员们总是绷紧神经,在夜色中奔走执法。

仝晨说,无人机、电子围栏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为执法工作插上了翅膀。“长江沿线的电子围栏能帮助我们准确监测周边的情况,一旦识别到垂钓等非法捕捞行为,我们执法人员的手机便会收到报警。不仅如此,系统还会自动启动录像模式,为后续执法处罚提供证据。”

“一次,我们收到系统报警,有人在江边非法垂钓,立刻出动,可到达现场时垂钓者已经不见了踪影。通过查看系统,我们追踪到了他的逃跑路径,甚至查看到了鱼竿的藏匿地点,整个过程看得清清楚楚。”仝晨说,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执法处罚并不是目的。我们想做的是,通过多种形式,让保护长江生态的理念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共同守护长江的安宁。”

除了内部培训,执法队还面向街道和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工作,拉横幅、拍摄宣传片、发放宣传册,结合生态保护主题日或长江保护相关活动,带动更多公众了解并支持禁渔政策。“现在大家保护长江的意识增强了,不少市民会在发现非法捕捞行为后,第一时间通过拨打12345市民热线向我们提供线索。”

“我生活在浦口,喜欢带着孩子去江边走走。节假日,在江边搭个帐篷,感觉很美好。”仝晨说。随着长江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未来的长江将会更加生机勃勃,江豚的微笑将永远留在母亲河的怀抱。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将成为永恒的风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