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第一峰
作者: 申功晶浙江奉化溪口西北部的四明山上,有一乳峰,乳峰有窦,窦中流出一泓清泉,泉色如乳,这座山,就是“海上蓬莱,陆上天台”雪窦山。
风光无限三隐潭
从御碑亭行至旅游观光客车广场,需要乘坐摆渡大巴上山去三隐潭入口处,这样的话,一路走的是下山台阶,相对可以轻松点。三隐潭依山势由上至下形成三级瀑布,在水量大的雨季尤为壮观。上隐潭宽幅小、落差高,以幽险见长,仰望瀑布源头高架的石桥呈扇状孔,宛若一座天梯,状如银带的飞瀑从“天孔”一泻而下。站在潭边桥上,水沫溅衣,凉飕飕的,水气弥漫在龙王庙周遭,如烟似雾,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逐级而下,走过挂满同心锁的人间鹊桥,看着宛如双子对峙的鸳鸯瀑,仿佛又给这座佛山增添了几分浪漫情怀。
从上隐潭下行约一里路,就到了中隐潭,涧中巨石横卧,瀑布俯冲,水沫激溅开来,若雨若雾。中隐潭主要以清秀取胜,别有一番溪谷野趣,走在山道上,一路毛竹遍布,瀑布、溪涧相伴相随。从中隐潭沿山径小路下行一里就到达下隐潭。下隐潭有一座高二十多米的石笋峰,峰在潭上,潭在峰底,峰底中空,如一座水上广厦,瀑布横倾,仰视如五彩祥云绚丽横空,世称“奇秀双佳”。
映日五色千丈岩
还未到千丈岩,耳畔便传来隆隆闷雷声,循声而至,一条白练从186米高的峭岩绝壁飞漱而下直泻千丈,势如蛟龙腾空翻滚,声若喷薄雪崩。瀑布至半腰撞击到悬崖中凸起的岩石上,水花四溅。
巨岩将飞瀑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玉龙神舞,氤氲的雾气织就成一件薄素的透明绸衣;下段银河垂地,艳阳高照时阳光通过瀑布折射出的色彩,在青山翠谷中化作一条七色彩虹,似王安石诗中“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历朝历代,不少文人墨客来此,为千丈岩题下“拔地万重清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等绝妙诗文。据传,大文学家曾巩站在千丈岩西边山坡上观瀑,想了半天,找不到超过王安石的诗句,便顺山道下坡,走到底下观瀑,擦把汗水,写下“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凭槛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的诗文。
波谲云诡妙高台
坐缆车从千丈岩出发,大约五分钟就到了妙高台。沿着石板小路上行,林壑幽深,妙高台三面峭壁,下涉深渊,石坪如台。周遭巨樟蔽日,凭栏远眺,峰脉尽收眼底。
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在妙高台建中西合璧别墅,大门内两旁平房各一间,楼上水泥走廊与阳台相连。二层中门置白底黑字匾,“妙高台”三字系蒋介石手书。蒋介石9岁那年第一次游妙高台就赖坐在台上,经母亲几次催促,方恋恋不舍离开。发迹后,每回溪口故里,他都会登上妙高台,在石头上小坐片刻。
别墅大门前有一个平台,三面临崖,平台上有一块光滑的石头凸起,蒋介石经常坐在此石上眺望远处。
陆上天台雪窦寺
从妙高台下山步行约20分钟就到了雪窦山的“心脏”——雪窦寺。这座古刹始建于东晋,兴起于大唐,鼎盛于两宋。它地处山腹,为九峰环抱,瀑布齐鸣,千百年来,香火不断,高僧辈出,被奉为“天下禅宗十刹”。1937年1月至11月,张学良被软禁在雪窦山。那个春日,他在藏经楼前,亲手种下了四棵楠树。如今,将军已经作古,剩下两棵“将军楠”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历史。
雪窦寺规模宏大,梵宫深邃,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依山而筑,层层递高。通往佛像道场的两侧金刚怒目,似在捍卫这佛门圣土。露天的弥勒大佛坐北朝南地被供奉于九米高的莲花座上,俯瞰着芸芸众生。整个寺庙禅音袅袅,氤氲着神圣的气息。
雪窦山的山门前高耸着两株高大的汉代银杏树,一雌一雄,直插云霄,人称“夫妻银杏”。一到深秋,风起叶落,满寺尽带黄金甲,这对“老夫老妻”缄默地饱阅了千年古寺五毁五建的劫难,苍老的枝干探向隆冬的苍穹,等待着下一个春天……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周晓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