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缝间的“拿铁因子”

作者: 小凤

什么是“拿铁因子”

“拿铁因子”是美国金融作家戴维·巴赫在他的《拿铁因素》一书中提出的理财概念,指那些生活中非必要,却能产生积少成多的影响的支出。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每天必定要喝三杯以上拿铁咖啡,看似很小的花费,但30年下来竟花费了超过35万美元。同理,假如一个资深烟民,每天都要抽一盒烟,按照15元一盒算,一个月就是450元,一年约花费5400元,30年的花费超过16万元。如果他还是个喜欢喝下午茶的人,30年间花在下午茶上的费用也不会低于14万元。

作者还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这样不经意间的小额开支,不只是喝咖啡或奶茶,比如逛超市时随手拿一瓶饮料;比如坐地铁下来本可以走几分钟路回家,却要叫一辆网约车;比如网购后,到手又觉得不合适,想着退货太麻烦,便放着再没穿过的衣物……正是有了这些小额开支流失的缝隙,才让很多人觉得每个月没怎么花钱,但工资就是没了,变成了“月光族”。

不记得从什么地方听来的“只知道省钱的人,是没有未来的”“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等言论,但如果把这些钱分批省下来,可以进行规划,积少成多,再选择合适的理财储蓄产品,那么复利可以滚雪球式增长,最终成为一笔不小的资产。

如何避免“拿铁因子”的出现

我的表妹是个典型的“月光族”。她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有6000多元,因为住在父母家,没有房贷和车贷,也没大的开销。她说她能记住大笔开支花哪里去了,但是小额开支就记不住。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她尝试记账,只要花了一笔就记下来,小到买瓶水,大到买衣服。一个月后,她恍然大悟,怎么在小额开支上花了这么多:超市打折的时候,她囤积日用品;偶尔买个小饰品;在短视频网站买各种零食,还团购餐券……这些零碎的开支让她每个月都剩不下钱。

记账的目的,首先是让自己从日常开支中总结出消费规律,避免在不经意间增加不必要的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记账培养自己的耐心,有规律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其次,到了月底来复盘一下,看看当月的支出中小额开支占了多少。最后,找到非必要的小额开支后,做必要的规划。我对表妹说:“比如你一个月挣6000元,规定自己存2000元,只花剩下来的4000元。”存钱是一个习惯,可以培养一种好的心态。当然,管理好生活中的小额开支并不是让自己省吃俭用,而是仔细审视内心后,发觉哪些开销没有想象中重要,就要果断地划掉它,做更好的投资规划。

节省开支也有误区

适度节俭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但生活中的一些行为看似节俭,实则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1.剩菜不及时处理

用餐后剩下的饭菜不扔掉,放进冰箱隔天继续吃,偶尔一次还能接受,天天如此,对健康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当冰箱内还存放有切开的水果类,不仅容易串味,各类食材上的细菌相互感染也会导致食物变质加速。

2.炒完菜立刻关掉油烟机

炒完菜立刻关掉油烟机,看似省电节能,实际上这种方式无论是对油烟机本身,还是对家人的身体健康都存在隐患。

炒菜后,不仅油烟机内部与连接烟管的管道内会有残留的油烟与水汽,厨房的空气中也会有一些残留油烟。残留在烟管内的油烟与水汽堆积多了,不仅影响油烟机的排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缩短油烟机的使用寿命。而厨房空气中残留的油烟吸附在室内家具电器上,不仅给室内带来二次污染,如果人长时间把油烟吸进肺部,也有致癌风险。

3.爱找熟人帮忙

有些人总觉得找熟人帮忙既有面又省钱,但实际上找熟人帮忙搭进去的隐藏成本更高。“搬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般情况下,搬家公司的费用在400元~1000元不等,明码实价,有车有人有箱子,快速高效,速战速决。若找熟人帮忙,辛苦不说,完事后请客吃饭差不多也要花这么多钱,更别说即便请客吃饭,依然欠着人情。若是借用了朋友的车,事后不仅要加满油,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4.买东西永远要赠品

无论买什么东西都喜欢要赠品,总以为占了便宜,殊不知赠品的质量有多差,拿回家没用几次就闲置,最后还是得扔。

5.反复开关空调

有些人为了省电,觉得不那么热了就关闭空调,等室温再次上升到不舒服的程度,再重新启动。这种行为看似节省,实则更加费电。空调启动时会造成瞬间电流的增大,所以比较费电,而且频繁地开关容易造成压缩机的超负荷运行,容易出现烧坏、无法运转等问题。

6.好东西要留着

家里的水果蔬菜一旦买多了,一些长辈总是习惯性先选择同一批次里不太新鲜的食用,他们会认为这样不浪费。但食物不新鲜就会失去原有的口感与营养成分,对同一批次的蔬果来说,相当于整体降低了品质。还有一些人买的新鲜食品不应季吃,非要留到过年、过节才开封,到最后吃的都是临期食品,不但口感差,而且存在健康隐患。

7.为了省钱牺牲通勤时间

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为了节省开支,把房子租在很远的郊区,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甚至超过三小时。房租是省下来了,却付出了代价更高的时间成本,不仅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经常因为堵车迟到。其实,支付更高的房租,将节约下来的通勤时间用在学习上,性价比才是最高的。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