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五朝汉服
作者: 夏榕
翻出一块窗帘布和用剩的蒸笼布,马琳目光笃定,量、画、裁、缝后,红蓝白相配的窗帘布变成了素雅的马面裙,质地偏硬,刚好适合裙子多褶的特性,质地柔软细腻的纯棉蒸笼布变成透气清爽的贴身小衫。
自学缝制汉服
马琳是湖南衡阳人,缝纫手艺是从母亲那里学的,童年时期物资匮乏,兄弟姐妹多,一家大小的衣服都是由母亲动手制作而成。看着母亲穿针引线,马琳对做衣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着边学边做,乐在其中。一件普通的衣服经她改造总能增添几分设计感。
汉服火了以后,马琳开始钻研汉服。汉服款式繁多,裙长摆宽,要做出典雅潇洒的独特韵味并不容易。马琳拿出工作中的认真劲儿,购买与汉服相关的书籍,并上网查找制作汉服的方法,不断对着图片揣摩。
2022年10月,马琳打算给孙女啾咪制作晋制半袖襦裙,袖口裙摆宽大,比较适合孩子爱动、易出汗的体质。她买了棉麻布料,分里衫、襦、半袖、间色裙等部分制作。为了减少布料的浪费,马琳采取最传统的制衣方式,先在纸上画出样式,反复推敲,确定无误后再根据样式在布料上裁剪。
沉浸其中的马琳做过多种尝试后,一点点找到感觉,领悟了汉服裁剪的门道。掌握了高难度的裁剪,后面掐边、定形、缝线等工序变得越来越顺手。她整整花了五天时间,做出了里外共四件的晋制半袖襦裙。啾咪穿着在镜子前不停转圈,卖萌,奶声奶气地说:“好好看,好舒服,奶奶好厉害。”
探寻汉服背后的故事
备受鼓舞的马琳愈发热情高涨,一口气给啾咪做了一系列的汉服,从布料选择到饰品搭配,马琳深入学习,制作出秦汉曲裾、南北朝木兰战甲、唐制缺胯袍。
2023年春节前夕,马琳特意为啾咪赶制了一套拜年服,上衣为明制方领对襟短袄,下裙是明制马面裙,为保暖,还做了一条红色毛呢连帽斗篷。啾咪穿着走亲戚,收获了满满好评。
儿媳妇将马琳制作这套汉服的过程录了段视频,随手发在网上,没想到迅速火“出圈”。“我也想要这样一位巧手奶奶,从小就穿一对一定制款。”“求同款宝藏奶奶,自制汉服这韵味养老生活绝了!”看到网友的留言,马琳很高兴。
一日,马琳翻到唐朝穿背带裤骑马的仕女图,灵机一动,买来同色的条纹布,给啾咪做了一条同款背带裤。原本很不起眼的布料,经过马琳的巧手缝制,复刻了背带裤,穿在活泼可爱的啾咪身上,顿时有跨越时空之感。网友说,原以为背带裤是西方服饰,没想到早在一千多年的唐朝就有了,奶奶复刻历史,太酷了。
马琳发现,结合日常小视频,让汉服从制作到穿着整个过程都变得灵动起来,通过网络传播,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传统服饰,很有意义。于是,边做衣服边拍小视频成了马琳的日常。
马琳在制作汉服前还会搜集相关历史故事和古诗词,一边做,一边和啾咪分享,祖孙俩一起朗诵。在制作南北朝木兰战甲时,马琳先和啾咪一起读了花木兰的绘本,让啾咪了解到花木兰勇敢替父从军的故事,然后带着啾咪参与铠甲制作。啾咪帮奶奶递甲片、数数量,忙得不亦乐乎。战袍做成后,啾咪接连在家扮演了一个星期的花木兰,不时念叨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发扬传统文化之美
应社区宝妈的要求,马琳多次策划公益活动,免费提供汉服给孩子们试穿。小朋友们身着不同时期的汉服,闹着、笑着,引来路人驻足围观。有人还当场向马琳取经:上哪儿买布料和配饰?怎么裁剪得当?还有人提出要拜师学艺。马琳乐得合不拢嘴:“收徒弟不敢当,我不是专业师傅,但欢迎喜欢汉服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
马琳说,学做汉服以来,自己的学识和审美都提高了不少,和喜爱国学的老伴有了更多共同话题。之前,她只是笼统地知道汉服,如今曲裾、比甲等汉服形制,她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
一天,啾咪从幼儿园回来,告诉马琳说:“今天的汉服裙太长,上洗手间时不得不喊老师帮忙。”马琳上下一打量,有了新思路,她把长裙剪去一截,改成超短蓬蓬裙,古今混搭的效果毫不违和,还不乏时尚感。老伴迷上纪录片《典籍里的中国》,拿着手机追剧,吃饭都不舍得放下。一日,他拿着段奕宏饰演的陈济身着直裰中衣、手持长卷的截图,一副心驰神往的模样:“你说我穿这个是不是也很帅呢?”难得老伴想帅一回,马琳立刻动手,做了一套咖色外袍加白色长衫,把身材颀长的老伴衬得更加风度翩翩,在镜子前踱步、作揖,把一家人逗得哈哈大笑。
“我要把所有朝代的服装都做一遍。”马琳给自己定了个新目标。元宵节,一家人前往铜官窑古镇逛庙会看花灯,啾咪身着最新制作的唐制圆领大襟袄背子和八破交窬裙,在造型各异的花灯映衬下,仿佛从唐代穿越而来。马琳夫妻二人身着明式汉服,雍容大气,引得不少穿汉服的年轻人要和他们合影。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这是马琳写在社交平台的签名。在网友的助力下,马琳花三个月时间复刻五个朝代汉服的故事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想不到自己做的日常小事,居然能得到这么多人认可。”她说,“我会坚持把汉服做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汉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油。”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