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万家庭好家风支撑全社会好风气
作者: 翁炫翁炫:中共党员,党务工作者,现居苏州;《莫愁》杂志签约专栏作者,自2004年至今,在《莫愁》系列刊发表文章超过55万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家风建设提升至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的第四专题“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深入探讨了家风与党风政风、社风民风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关联,为家风建设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具有极其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党的二十大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时,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凸显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作用。
党风清、政风廉的根基在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家风问题从来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是涵养党风政风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抓手,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于崭新的历史节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能力的强化以及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储备,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由于家庭在社会结构与功能中的特殊地位,在当前这一关键的发展时期,加强家风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事业的长期稳固,更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繁荣,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升家风建设的政治高度,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和深远的格局来思考、规划、推进家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道德品质培养的根基深植于家庭之中,家风建设则作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达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基石。家风作为家庭整体风貌和思想境界的集中展现,需要在家庭中精心培育,弘扬高尚品德,全面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为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文化传承的根基和核心在于家庭,其在价值观塑造方面展现出的独特优势,使得家风建设在培养品德、树立人才的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家庭是社会价值传承的关键。家庭的影响,通过日常琐事和日常举止的潜移默化,逐渐渗透成为个体内心深处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稳定持久的习惯;家庭以深厚的亲情为基石,以身边的亲人为对象,在日常互动中,引导个体深刻领悟爱的本质,提升爱的能力。家风所具备的这些特质,对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伦理价值观。
积极构建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当前,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强化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应坚实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博大,孕育着诸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理论资源,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理念,精准地阐述了个人品德修养、家庭和谐与国家治理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一古训,意在强调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远影响。因此,在新时代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我们应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传统美德,将重塑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与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的塑造紧密结合,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风尚。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应致力于深入研究和挖掘红色家风的深刻内涵。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国家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家风,其核心要素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家风对于激励广大共产党人投身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在和平建设时期,红色家风则成为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及其子女时刻保持警醒、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重要指南。因此,在新时代,家庭应当高度重视红色家风的学习与传承,以此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深化拓展应以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为重要参照。家风与党风、政风紧密相连,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事业的稳固发展。领导干部的家风并非仅限于家庭内部事务,而是其作风的外在体现,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我们必须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党员干部的家风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约束,将家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同时,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培树良好的家教家风不仅是其政治修养的必然要求,更是其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坚实屏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承担的社会功能在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在新时代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我们应依托优良家风的支撑作用,积极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