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看展去

春日看展去0

立春后,春天的脚步就近了。

2月24日上午,“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 隆重举行,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画院的优秀美术作品903件,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766件,特邀作品与书法篆刻类作品137件,为广大市民献上了一份高规格的艺术盛宴。本次展览里有哪些作品比较惊艳或令人印象深刻呢?春风习习,让我们看展去。

每一件艺术作品背后,都有一个非同凡响的艺术家,蕴藏着一段独特的记忆。而鉴赏一幅作品,不仅仅是要基于画面的本身,还要回归艺术家的思想与创作,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融入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为了与山水画中的山石、树木等自然古拙的线性表达相和谐,当代山水画家在表现园林建筑时也采用了如同表现山石、树木的手法,他们用既有粗细变化,也有浓淡干湿,甚至扭曲、断续的笔法来勾画原本是直线、理性的建筑。于是,园林就可以被皴法般地表现了,被笔墨般地表现了,从而脱开了“界画”“工笔”等阈限,而被“山水”般地表现了。

这与中国古典园林从摹仿自然山水的写实手法最后转向写意手法的趋势与过程是一样的。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有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之分野,其中的私家园林体现着文人的自然观及艺术理想,其隐逸思想塑造出朴素淡雅的风格,回归自然的观念营构出野逸的山水意境。当代山水的园林景观则以私家园林或文人园林为主要的表现对象。

节选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牛克诚

《景观山水——当代山水画的主题展现》

中国画的情致是一种静、慢、淡雅的视觉感受,追求“逸、神、妙、能”的格调,但真正左右这种具有超然性视觉文化的要素实则是历代画家对人生价值的追问,以及对绝对精神无限自由的超越,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一面努力独善其身,一面又徘徊于世情内外;一面受儒释道的中庸、神照和虚灵思想所影响,一面又强调着“自性”和“妙悟”。正是这种处于“间性”的生活状态和艺术思考,使中国画的笔墨充满了生命的性情,生活的野趣。艺术的内容是什么?是情感。“情”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性的活动,谢赫在《古画品录》里说“技有巧拙,艺无古今”,这个艺,在笔者看来,更可延伸为是对艺术感受的共情。新时代下,艺术的当代性其实对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倾向并不应该太侧重,因为那容易沦为某种“迎合”,与之相反,新时代画院创作的当代性思维里一定要重视作品的情感交流和情致叠合。中国画的当代性不能是单方面对视觉图像“刻意求新”,而应该思考叠情的涵养。艺术叠情,是将人类艺术史中对不同时代作品潜藏的道德把握、文化内美、文质与共、心境情操等情感要素进行打捞、换位、折义。犹如清泉濯足,感受历史的河流在脚边流动,而使心旌荡漾,澄怀味象。这其间必然会有史海钩沉的遗影和文化的余映……

节选自山东画院创作部三级美术师李晓辉

《内美·叙新·纯粹——新时代画院创作的品格与追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