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进路

作者: 何雪锋

网页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进路0

摘要:网页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其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思政元素挖掘难、评价难的现状,破解该课程挖掘与评价难的问题,须探索清楚该从哪些方向挖掘、如何挖,该从哪些主体去评价、评什么的问题。探索出一条操作便捷、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网页设计;课程思政;挖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4-0151-03

0 引言

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2020年5月,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相关精神,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 ,纲要中指出将知识的传授、价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落实好每门课的育人功能。因此,每一门课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提升价值的塑造功能,已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高职计算机类课程大多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其中网页设计作为高职计算机类的专业基础课,是“理实一体”课程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例,探索该课程的思政挖掘和思政评价。

1 网页设计课程思政研究概况

网页设计思政元素的挖掘情况。目前,针对网页设计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大部分学者都有一种共识性的、一种操作方便的实施方式,即在设计课程案例上融入相关教育主题的内容,比如赵恒[1]提出了“一心六环”的课程思政模式,在教学案例上,选取抗疫最美逆行者为背景制作宣传页面。贺桂娇[2]选择红歌、楷模等作为网页教学案例的内容。杨萌[3]提出以红色景点为主题设计旅游网页。邵小青[4]根据每个知识点设计了中国传统文化、大国工匠等相关内容的案例,融入了民族自豪感、社会制度优越性、党和国家的好的方针政策、科学精神、责任感、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思政课程始终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显性手段,也是课程的功能旨归,其他专业课程核心依然是专业技术,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隐形和辅助手段,是思政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从而真正地体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宗旨。专业课程的隐形思政元素就像盐,应该对不同的知识点,融入适量的隐形思政即可,甚至某些知识点是可以不融入隐形思政的,就像有的食物是可以不需要盐一样。因此,继续探索网页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该如何挖掘依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网页设计课程思政的评价研究情况。关于课程思政的评价研究比较多,已经提出了很多具有较高参考意义的评价方法。张慧聪[5]提出从教学团队、内容要素、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人才培养效果五个大方面,多个二级指标进行课程思政的评价。基于CIPP模型[6-8],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的评价模型。陈俊[9]从课程思政评价的主体分类、客体分类、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课程思政的建构原则提出了相关建议。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课程思政的评价提供了系统性思路和具体的评价指标提供了参考依据。大多数的评价方法都考虑得比较周全,反而增加了实施的难度,毕竟专业课程核心应该是考核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隐形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专门设计一套完整且复杂的系统进行评价,且不说是否准确,会给人一种得不偿失的感觉。如何做到既方便实施,又能抓住实施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进行评价是值得研究的。

2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索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这里的教育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价值层面的引导,也正启发了课程思政的挖掘和实施方式应该是含蓄的、熏陶式的,并非直白的、灌输式的。这正是在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挖掘和实施的关键所在。

就网页设计课程而言,课程思政该如何挖?根据以上对教育的本质的概述,课程隐形思政的挖掘,不应该只是外表的,也不应该是思政内容随意和知识点粘贴在一起就行的,而更多的应该是知识点本身蕴含的思政价值。从这个角度出发,针对网页设计课程,可以把课程思政的挖掘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思政元素是思政元素、知识点是知识点,两者本身没有关系,例如思政元素可以是红色景点、可以是时代楷模、可以是航天英雄等,很容易形成“两张皮”现象,似乎知识点是一个万能适配器,可是知识点和思政内容并没有内在的联系。对于网页设计课程,学习的技术本身才是知识点,具体的网页需要呈现的内容反而属于非知识点,因此需要考虑内容和技术的融合度问题。如果整门课程的教学案例都是红色主题、都是宣传教育主题等,同类型案例太多,类型太单一,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第二重境界是知识点就是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就是知识点。这类隐形思政元素是重点挖掘对象,理论知识点部分,要充分挖掘知识点本身或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元素;实践部分,要充分挖掘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等方面的思政元素;价值部分,透过知识点本身,通过相关或联想方式挖掘事物本质,就像父母引导小孩一样,看见某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规律,培养小孩用开阔的视野、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重境界是教师自身散发出的个人魅力,德行、行为的模范力量,于无形中熏陶、感染和激励着学生的前行。为什么把教师的行为规范作为最高境界,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就是讲老师的德行要高尚,行为要端正,才可以为师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前两重境界都是可以通过花时间、认真思考可以做到的,第三重境界却是一个不断地反省和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长久事业。

网页设计隐藏的课程思政到底该挖什么?纲要已经从包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5个方面指明了方向,但该指向针对的是所有学科、所有专业、所有类型的课程的总体论述。网页设计课程是属于专业教育课,应该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网页设计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应该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网页设计课程同时也属于工科类课程,应该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因为网页设计课程属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理实一体课程,依据纲要的指导,应该从三个角度去挖掘,第一个角度是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主要对课程背景思政元素的挖掘,包括专业、行业等的发展规划、产业报告等政策性和发展性文件,透过这些文件,让学生了解专业、产业发展,了解国家的政策、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命感;第二个角度是,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为网页设计知识点主要是HTML 元素和CSS属性的讲解和实操,不容易挖掘到知识点本身就是思政元素的案例,所以多是在实操过程中,通过引入名言警句等,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理论学习、实操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思想的引导;第三个角度是,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该角度挖掘的内容大多也并非知识点本身,更多是一种升华后的价值观引导,比如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明确要求不得误导处理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和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作为网页设计的技术人员,在采集数据的时候应该明确要遵守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拒绝从事非法数据采集等网页的开发工作等。通过在内容上适当引入大国工匠人物,宣传相关的工匠精神,这属于第一重境界。具体挖掘案例如表1所示。

网页设计课程挖掘思政元素的方向有上述3个角度,每个角度又可以分成三重境界,除开第三重教师本身外,应该从第一、二重境界挖掘思政元素,但是第一重境界挖掘的思政元素是以内容形式出现,与课程的知识点并没有实际的联系,因此,第一重境界挖掘的思政案例不宜太多,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且存在“两张皮”的嫌疑。第二重境界侧重强调知识点就是思政元素本身,该部分应该充分挖掘,充分利用。第三重境界强调教师需要充分修炼与成长。

3 课程思政的评价探索

课程思政的评价是推进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但是现有的评价研究多是考虑周全的评价体系,对于一门课程而言,显然有些大费周章。针对某一门具体的课程而言,核心涉众角色有主体、介体和客体,其中主体是教师,介体是课程资源等,客体就是学生,有的研究[10]认为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因此,把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评价对象,但有的学者[11]认为课程思政是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难以及时检验。笔者更赞同后者,学生不该是每门课程都要去评价的重点对象。对于一门课程,核心评价的应该是教师和课程资源。为什么要评价教师,好比发酵面粉,教师就是那块酵头,学生就是一堆未发酵的面团,要这块面团正常发酵,酵头本身必须是发酵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浸润、快速让面团发酵。为什么评价课程资源,因为课程资源是客观的,是可以通过具体指标衡量的。因此,教师和课程资源建设便成了评价课程思政的核心对象。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例,表2梳理了针对两个评价对象的部分评价指标。

4 结束语

当前,网页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主要以红色元素的融入为主,融入过多,会有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存在“两张皮”的嫌疑。本文把课程思政的挖掘分成三重境界,界定了课程思政的挖掘深度,同时依据纲要指出了思政元素的挖掘方向。针对课程思政评价难的问题,文中提出核心的评价对象应该是教师和课程资源,并列出了部分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赵恒,邹丽霞“. 网页设计与制作” 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5(3):103-107.

[2] 贺桂娇,李旭峰.基于沉浸式课程思政在《网页设计技术》课程中的探讨[C].2022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一),2022.

[3] 杨萌.互联网背景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2023(9):128-131.

[4] 邵小青,章蓬伟,丁娟,等.基于课程思政的《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143-145.

[5] 张慧聪.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4):37-41.

[6] 王珊.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高职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4):84-87.

[7] 宋婷,王彦飞.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4):88-91.

[8] 王红满.新文科背景下基于CIPP模型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以金融学课程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23,36(1):141-144.

[9] 陈俊.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06-112.

[10] 杨玉浩.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型初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115-119.

[11] 褚金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难的机理分析与破解之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5):87-91.

【通联编辑:谢媛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