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包润泽 邬伟萍 郭春喜
关键词:OBE教学理念;乡村振兴;成果产出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1-0139-03
0 引言
新时代中国高校正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农科等“新四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向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方向发展[1]。“新农科”和“新工科”教育的内涵都是科学、人文和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创新技术和材料,实现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新农科”和“新工科”教育模式融合后主要致力于培养知识结构宽、科学基础厚、工程和创新能力强、具有交叉融合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2-5]。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着力推进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课程建设,强化实践类课程建设,深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农林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于同时具备农学和工科属性的园林专业而言,如何融入现代化信息元素推进农科与理工文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提出涉农高校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6]。近年来,贵州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活动,先后发布了《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贵州省委2024年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村寨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铜仁学院践行贵州省生态文明发展路线积极展开探索,以培养具备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体系上增设了对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体系的实践课程。
1 园林计算辅助课程
1.1 课程特点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包含Auto CAD(含天正)、SketchUp(3D max) 、Pho⁃toshop(Indesign)、Lumion等核心软件教学,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园林、园林初步设计等专业课程作为前置课程,依托于现代信息计划,以工程技术和表达为手段,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实施和模拟,培养学生通过现代化数字技术提高工程制图的综合能力,是园林专业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课程支撑体系见图1) ,对于乡村振兴的规划与生态文明的表现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信息化创新技能方面有高度的契合。
2.2 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不断冲击,新的生产模式逐渐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特点[7],传统单一的知识技术已不足以解决当下综合复杂的实际问题,也因此需要融合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的精华,形成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将成为未来涉农类应用型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新工科和新农科背景下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课程需要深化学科专业的融合,进一步扩展和发散课程知识点,整合跨学科的知识点应用,提学科事业,通过应用多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课程成果的创新性、综合性、高阶性。
以铜仁学院园林专业为例,园林计算机辅助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学的知识点分散,缺少系统性的实践环节,缺少具有针对性的一体化实践规划,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服务地方建设需求的关联交互不够,从而导致在复杂综合的问题中无从入手,不能将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价值观的引导重视度不够,学生的技术规范意识和行业担当仍显不足;3) 课程学习的跨度较大,涉及的相关课程较多,各相关课程的教学衔接处理不到位,跨学科培养意识不足,缺乏针对学生兴趣和发展方向的一体化和专项的培养机制;4) 课程的评价体系依然不足满足不断更新进步的新技术和新知识,未形成具备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符合学校特色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缺乏反馈机制和过程评价机制。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契合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作为设计课程的辅助和支撑,着力于对工程图纸的表现和表达,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步成熟,其在乡村振兴规划中的作用也进一步加大。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课程仅针对软件操作教学,带来的弊端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行业视野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将课程碎片化的知识串联成线,也无法对知识点进行内化发散和提升扩展成面。随着乡村战略的持续推动,地方对于此类的需求也逐年增大,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建设,以铜仁学院为例,其在课程体系上对乡村振兴服务进行了匹配设置(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持乡村振兴相关课程及技术能力框架图见图2)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作为设计类课程的支撑和表达技能,也针对性地将课程大纲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重点增加了“一体化”实践训练部分,其中以项目作为培养的载体的项目化课程则能对贵州乡村振兴中的文旅融合、乡村旅游规划、特色村寨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等一系列需求进行匹配。
4 OBE 教学理念下基于乡村振兴建设的计算机辅助园林课程改革思路
4.1 OBE 教学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8],由美国学者 William Spady于1981年率先提出,此后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与演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目前国际教育领域认证标准的依据[9]。该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认为不要单纯强调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而是应该基于产出成果所需的知识、能力、技能和价值观[10],从而分析学生应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做合理的回溯性设计[11]。在OBE教学理念下,教师首先要根据预期成果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适应,反向设计教学目标研究,并形成“评价—反馈—改进”良性反复循环的持续改进机制。
4.2 教学改革思路及实施路径
为满足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在乡村振兴战略上的人才培养需求,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角度,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对应增设乡村振兴景观设计表达专项,以培养学生针对文旅融合、乡村旅游规划、特色村寨规划、生态旅游规划、乡村文化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4.2.1 明确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对计算机辅助课程的能力需求
从OBE教学理念的逻辑机理来看,其是以学生未来的学习成果、结果、效果或产出作为起始点去反推教学,因此,明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对计算机辅助课程的能力需求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1) 对乡村振兴文化景观的理解、设计和表达能力。提升乡村生态文化环境和人居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因此对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课程的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看似是一门专业实践课程,但其却是衡量学生相关专业知识课功底深厚与否的重要参考。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受困于自身对其他专业课的理解和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教师往往是针对计算机操作技术授课,却容易忽视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往往可以通过好的案例进行引导,并从艺术园林鉴赏、造景原理、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方面结合讲解,并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身的理解,在软件的应用中去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
2) 对乡村景观格局演变的分析能力。通过对ArcGIS软件的应用,学生能够获得与相关景观分析的如土地利用、道路、水纹等空间信息数据,同时通过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工具如景观指数计算、地形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对乡村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利用ArcGIS制作热力图、空间分布图、变化趋势图等方式来展示乡村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趋势,从而从量化的角度对乡村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4.2.2 创设专题教学实践、拓展课程内容建立以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为导向的课程模块
现阶段的铜仁学院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但是从成果的角度来看,单纯的设计表达技术远不足以解决复杂、综合的设计实践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可尝试打开传统教学的壁垒,定时对学生进行学情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和兴趣爱好偏向,结合学生的未来研究、毕业工作方向,模块化的设置相应以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为导向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引入真实案例的方式,通过创设“一体化”项目训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业素养。通过创设项目化的专题实践和扩展多元课程内容的方式,不仅为不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学习路线选择,也能通过综合化的训练,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表达技巧,从而达到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的预期学习成果。
4.2.3 在课程内容上制定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OBE教学理念中,要达到既定的成果产出,明确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对课程的能力需求是首要的,但是重视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并不完全足以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需从知识能力、基础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综合发力,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农业生态政策理解、专业情怀、社会责任担当能力。
4.2.4 建立保障课程教学策略和成果产出的人才评价机制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类课程,终结性考核评价往往不全面,并不能正确地评估学生的能力。为基于成果导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会从基础型实践阶段、单元化实践阶段和项目化实践阶段考核,考核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过程性成果表现、项目完成情况表现、团队协作表现、工程图纸质量表现等诸多因素,从而实现建立多元化的评估考核体系。同时,考核结束后,教师还及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将之与课程预设成果进行对比,从而不断修改完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 结束语
面临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做好服务地方,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时代的不断变革、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为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OBE教学理念的推行,打破学科的壁垒,基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成果、结果、效果或产出作为起始点去反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从而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此培养具有乡村情怀、社会担当的,具备更全面的知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地方技术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