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网络安全基础及应用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

作者: 朱静宜 杨磊

OBE理念下网络安全基础及应用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0

关键词:网络安全;OBE理念;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1-0178-03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率的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渗透,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新技术在各个领域与产业中的应用,推动了行业和社会的发展,但随之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网络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因此,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实现“三全育人”。网络安全基础及应用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成果目标导向,根据专业特色和育人目标,围绕“融什么、为何融、如何融”等问题,探讨如何对网络安全基础及应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进而提升学生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实战技能与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守护者。

1 网络安全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网络安全基础及应用课程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密码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和社会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点且内容较为复杂,但其课程模块之间关联程度不高。②课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枯燥抽象、理解难度大,需掌握的技术技能要求高。但就课程特点而言,其大部分教学内容本身自带育人元素。因思政育人元素涉及面广泛,导致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不够清晰,课程教学育人理念陈旧。③网络安全技术迭代快,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涵盖到所有技术和知识点,因此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和育人要求提出了挑战。

2 基于OBE 理念的网络安全基础及应用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2.1 多维度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特色,聚焦ICT产业新需求与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对网络信息安全建设需求,创新网络安全运维、网络安全服务等岗位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基于OBE 理念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从世界、国家、个人三个层面,通过技术、标准、法律等多个视角,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能对国内外网络安全法规熟练应用,能利用网络安全技能管理网络,及灵活运用网络安全攻防技术等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相关理论知识,了解网络安全威胁和常用防护措施等相关理论知识。此外,更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网络空间安全观、正确的国家网络安全观和科学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如图1所示。

本课程大部分教学内容本身蕴含课程思政元素,针对知识和技能点涵盖领域多且复杂等特点,采用OBE理念,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打造“一引领六融入”的价值塑造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融入“文明”价值观促网络文明建设。在认识网络安全常识与企业和社会对网络安全需求分析等内容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网络空间安全等知识点进行学习。通过真实事件的引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维护网络环境,守护文明空间的重要性。融入“和谐”价值观促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不安全也是影响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融入“爱国”价值观促网络强国建设,在教学中引入著名的软硬件后门引起的网络安全事件、斯诺登事件、勒索病毒攻击等事件,使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威胁近在咫尺,需要筑牢国家安全的无形边疆任重而道远,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融入“敬业”价值观促富强国家建设,在教学中引入科学人物事迹与名人故事,在身患重病,科研条件不佳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努力工作,攻克难关最终取得成就,进而鼓舞学生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融入“诚信”价值观促网络空间安全建设,在学习计算机病毒与木马、欺骗攻击等教学内容时,引入网络空间中存在的欺骗而引起网络威胁事件,引导学生做事要讲诚信,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诚信做人踏实做事。融入“公正”与“法治”价值观促法治社会建设,在教学中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事件,并与法律法规相结合,让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律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从而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形成“二意识六精神”的素质目标。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强化工匠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精神、道德精神、劳模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能力和知识目标深度融合,在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2 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设计

基于OBE理念,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社会及国家发展需要,市场和行业实际需求,学校和专业定位及发展目标,学生成长特点,确定课程目标,设计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以“护人民之网 守国家安全”为思政主线,以“思政面—学习线—元素点”为融入逻辑,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课前任务、课中讲解和实操、课后拓展等各个环节作为融入载体,采取线上自学、案例引入、事件融入、技能训练、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等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课程育人目标,进而全方位培养“懂法律 知攻击 能防范 会应急”的高素质网络安全技术技能型人才。

3 结合OBE 理念多视角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中指出:专业人才应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基于OBE理念的“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原则[4],根据网络安全基础及应用课程的特点与预设目标,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设计课堂教学。从热点事件、典型案例、行业时事、历史典故、励志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视角,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把育人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中的切入点,如表1所示。

4 融思政元素的课程评价标准优化

基于OBE理念的“评价反馈、持续改进”原则[5],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融思政、素养、能力与知识目标,构建“一机制四结合”考评体系。第一,通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考核相结合,学生学习成果不仅只局限于对显性知识的考核,还包括了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综合素质、价值观等隐性知识。在考核时,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等隐性知识。第二,采用过程性、终结性与增值性考核相结合。OBE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进而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因此,在课程考核时更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的变化与进步,并对其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定。通过过程性考核考察、追踪与反馈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实施与改进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最后在期末阶段,通过终结性考核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学习成果。此外,关注每位学生课程学习前后的增量、技能竞赛、社会服务、项目产出、“1+X”证书等作为增值评价指标,精准反映学生成长轨迹。第三,标准化与个性化评价模式相结合。课程考核模式采用在标准化评价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基于OBE理念的个性化评定模式。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通过阶段性评定,精准掌握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与成效,进而及时调整教学。同时,让学生清楚学习成效达成是唯一评价标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建立良好有效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第四,企业导师、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根据教学实施各个环节不同的需求,打破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引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并获得发展。

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拓展评价方式,全过程全链路采集学习数据,从学生课前与课后学习知识增值、技能增值、素养增值、方法增值等角度,进行全方位增值评价。同时,将多维度多主体评价适宜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构建“评价—反馈—改进”机制,突显育人成效。

5 OBE 理念下融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达成度

OBE成果导向理念下,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阶段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网络安全真实事件引入、案例讲解、项目实践、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了学生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此外,通过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点的强化。近年来我们深挖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强化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重构融课程思政“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学生参加竞赛,获2023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网络安全国际赛一等奖1项;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网络安全赛项等国家级比赛获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数项;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等省级竞赛获一等奖7项、二、三等奖分别十余项。其中一名学生入选2021世界技能大赛网络安全赛项国家集训名单,一名学生获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数十位学生被企事业单位邀请参加护网行动等社会服务,育人目标基本达成并取得良好效果。

6 结束语

采用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探索如何多维度、多视角挖掘网络安全基础及应用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构建“一引领六融入”的价值塑造目标,形成“二意识六精神”的素质目标。通过动态设计思政切入点,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润物无声之中感受并自觉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构建融思政元素“一机制四结合”的课程考评体系,最终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