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融合部署的贫困生认定管理系统设计

作者: 徐晓琳

基于超融合部署的贫困生认定管理系统设计0

关键词:超融合;贫困生认定;管理系统

0 引言

贫困生认定是高校内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高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校园信息化2.0等政策推动下,传统的贫困认定模式已不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从信息化角度出发结合高校的工作需求,建设量化测评指标统一、认定流程标准、过程管理有迹可循的贫困生认定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结合校园工作实际需求,定制开发贫困生认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五个模块功能:用户登录模块、学生信息模块、贫困生困难认定模块、贫困生档案管理模块、系统设置模块[1]。贫困生认定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1 用户登录模块

为满足不同身份类型的用户操作使用,系统设计四类用户:学院领导具备查阅贫困生认定信息、审批贫困生认定流程功能;学院管理员为系统的总管理员(通常为学生处相关业务责任人),拥有系统所有的权限;教师可查阅学生信息、查阅贫困生认定信息、参加评审贫困生认定过程、发布贫困生认定结果信息、管理学生档案;学生具有查阅个人信息、申请贫困生认定、参加评审困难生认定过程(同班级内不参与贫困申请的学生)、查阅贫困生认定结果信息、个人档案信息查阅打印等功能。

1.2 学生信息模块

本模块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家庭信息、成绩信息、困难认定信息四个模块,其中学生个人信息、成绩信息对接校内教务系统,可以实时同步,无须学生或老师再次填写,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系统的智能化。家庭信息、困难认定信息在学生提交困难认定申请时由学生本人填写,提交保存后可再次撤回修改内容不当之处。

1.3 困难认定模块

贫困生困难认定是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困难评价标准由管理员自主设置,学生填写困难申请,评委(班主任、学生)进行困难评审,评审最终公示由班主任进行公示。

1.4 档案管理模块

高校内贫困生档案管理混乱、不易查询的现象普遍存在[2],针对学生填报的电子材料、音视频材料、图片材料等分类存储于系统中,将档案的增、删、改、查有效地与信息系统相结合,提供便利的管理途径,让档案信息的管理线上化、高效化、智慧化。

1.5 系统设置模块

该模块由密码设置、用户设置、权限设置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密码设置为用户提供密码修改、找回密码、重置密码服务。重置密码功能仅有管理员具有该权限,当普通用户密码忘记或无法找回时,可申请管理员后台重置密码。系统中不同的用户角色添加时,可以通过用户设置功能实现学校按需自主操作。每个用户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权限,由管理通过权限设置为其分配,实现按角色快速分配用户权限的能力。

2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设计了5个主要的数据实体,分别是“学生基础信息管理”“困难认定申请”“困难认定评审”“用户角色”“用户管理”,各个数据实体之间的数据逻辑关系可以用E-R图2表示如下。

为满足系统数据实体之间的逻辑关系需求,数据库中设计了5个数据表,用于存放不同数据实体的数据,分别是用户角色信息表User_Table、学生基础信息表Student_Table、困难认定信息申请表Info_Table、困难认定评审表Assess_Table、档案信息管理表Files_Table,其中部分数据表的设计如下所示:

3 系统功能实现

统一明确的困难评价标准是贫困生认定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参照山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3]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标准化的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测评指标,其中一级指标3条,二级指标20条,具体细则76条,如表4所示。

贫困生困难申请和认定功能是本系统的核心,该功能的实现可由图3困难认定流程图[4]表示如图3。

流程注释:

1) 管理员按照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测评指标,在系统里设置并发起困难认定流程。

2) 学生在系统里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测评指标内的信息,并附带不少于200字内容的申请原因,相关佐证材料一同填报,其中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学院、班级、专业、成绩等信息同步于教务系统,须学生核对其信息是否正确即可。

3) 各二级学院、各班级组织测评本班级内困难学生申请信息,参与测评人员包括班主任及本班内未申请困难认定的全部学生。

4) 班级内部测评存在异议或者缺少相关材料的发回申请人再次修改后重新认定,未通过审核的不予认定,并给出不予认定的原因。测评通过的学生报二级学院汇总公示。

5) 二级学院公示期内有异议的发回申请人,再次修改重新认定,公示通过后上报学院资助领导组审核,审核不通过的发回申请人再次修改后重新认定,审核通过在学院内公示。

6) 公示期内有异议的发回申请人,再次修改重新认定,公示通过后系统内建档保存。

4 系统部署

贫困生认定系统的部署从学校现有的基础硬件条件、学生信息安全问题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系统整体部署于校内自建的超融合[5]服务器集群(HCI) 中,确保数据不上公网,做到本地化存储,数据库双备份。通常情况下该系统的部署需要3台服务器:1台数据库服务器部署贫困生系统数据库,存放学生全部的信息;1台应用服务器部署贫困生认定系统Web应用,即用户可登录操作的系统平台,该服务器与贫困生系统数据库连通,可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操作;1台备份服务器用于同步备份Web应用平台和数据库,若系统平台或数据库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保证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基于HCI集群部署的系统可以节省1台数据库备份服务器,HCI集群自带CDP备份服务,可以实现手动备份,策略自定义主动备份两个功能。同时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网络配置等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后期可自由拓展。本系统服务器配置要求如表5所示。

超融合平台中服务器部署步骤:

1) 新增全新虚拟机,为虚拟机命名并选择合适的运行位置及操作系统。

2) 按照服务器配置表配置虚拟机的硬件,开启CPU热添加、内存热添加,便于后期服务器的CPU、内存不关机可扩展。

3) 启用IPv4或IPv6地址功能,配置服务器的网络地址。

4) 选择ISO镜像文件,开机安装操作系统。

5) 系统安装后,为服务器安装性能优化工具及杀毒软件,开启防火墙关闭易受攻击的端口。

5 总结

基于超融合部署的贫困生认定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学校基础硬件资源,改变传统的线下纸质流程办公模式,推进无纸化办公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信息安全,使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该系统的应用将普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丰富平台的使用场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