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步入2024年,中国迎来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30年。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居世界第一。

世界因互联网而愈发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如今,网络空间已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多人可以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0

1994年,中科院高能所架设了中国第一台WWW(万维网)服务器,并推出第一个网站www.ihep. ac.cn(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正式通网后一个月,北京大学校园网即通过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的64K速率出口专线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通,并全面提供互联网的各项网络应用服务。同年,我国第一个涉计算机的安全法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颁布。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1

1994年年底,光明日报社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采编中心,并与“联想”合作,装备了586微机。图为1995年3月16日,光明日报总编室夜班工作平台使用586微机编辑和处理稿件。

586是第五代的微处理器,第五代微处理器的问世,是个人电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2

1996年5月,中国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诞生。随后“网吧”这个新名词迅速被人们所熟知,并被无数同行模仿,在国内迅速掀起了一股网吧风。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3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逐渐走入中小学课堂。图为在广东省深圳市的一所校园内,学生们正在上电脑课。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4

2000年,随着商用电脑大规模降价,互联网开始进入百姓生活,加速了电脑的普及。图为在河南省郑州市某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推广活动上,郑州市民在试用宽带互联网。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5

2002年7月12日,广州,中国电信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宽带业务广告。

ADSL的国际标准于1999年获得批准,称为G.dmt。它允许8Mbps的下行速度和1Mbps的上行速度。21世纪初,ADSL开始普及,为家庭和小型办公室提供了比拨号上网更快的互联网接入。近年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宽带)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移动网络的速度和容量,也为固定宽带提供了一种新的接入方式,即5G固定无线接入(FWA)。

2011年,二维码扫一扫技术横空出世,这项技术使得二维码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6

如今,我国的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已走在世界前列。我们正大步迈向网络强国,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注入中国动力。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7

采用北斗定位技术的智能插秧机来回穿梭工作。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8

远程教育使学生在任何地方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9

实时AR(增强现实)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沉浸式数字体验。

上一篇: 女孩为什么要踢足球
下一篇: 思想碎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