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飞歌
作者: 李春雷飞机攀升至万米高空,进入预定航道,平稳前行。
窗外的世界,湛蓝如海,无息无影,寂寞安谧,宛若混沌初开。
旅客贴近舷窗,纵目鸟瞰。
一团团蘑菇状的云朵,摩肩接踵、连绵起伏,白胖胖、肥嘟嘟、圆滚滚,似雪原、若羊群、像梦乡,更宛如幻境。
这些大地的使者啊,来自江河湖泊的热烈蒸腾,来自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树叶、每一条小溪的生命律动,来自每个人、每头牛、每只猫的呼吸和叹息……
机舱里的人们,望着这宇宙间无穷无尽、白白胖胖、静静谧谧的云朵们,又想起了刚才地上的那一朵“白云”。
那一朵“白云”,正是广州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此刻,身着藏青执勤服的移民管理警察们,在干什么呢?
是目送一架架出境的航班,还是迎接一架架入境的飞机?
迎来送往,履行检查,相向而行,并行不悖。
哦,或许他们没有这个闲暇,他们正在一丝不苟地审验证照、人证对照、加盖印章呢。
是的,他们早已习惯了忙忙碌碌,也早已习惯了熟练自如地切换多国语言。
面带微笑,心细如发,手执印章,守卫国门。
一
2011年7月,广州边检总站,一幢威严的建筑楼前,二十二岁的于歌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嘴里衔着报到通知书,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俯在门卫登记本上,填写来访信息。
与其说来访,不如说报到。
但,此刻她确实是第一次来这里啊。
说实话,她从来没想过会来这里。
大四前的暑假,各家都在为即将毕业的孩子寻找出路。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的老爸老妈自然也在其中。
推荐一个工作,没兴趣。
再推荐一个,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军人出身的老爸又气又急,像一只鼓鼓囊囊的皮球,一说话就要弹射她几句。
孩子大了,也不能打呀!
某次聚会,听说同事的孩子在报考公务员。老爸一回家就对她喊:“快,去国家公务员网站上看看,先练练手,国考不行就省考,省考不行就市考,再不行就事业编……”
老妈也在旁边添火加柴:“对,女孩子有个铁饭碗比啥都强!”
她只好打开电脑,点击岗位招考目录,一个个地浏览着……广州边检总站,嗯,各项条件还算符合。
“这个单位是干啥的?”
三颗脑袋挤在电脑屏幕前,面面相觑。
“不知道,反正也考不上,就当体验国考了呗。”她噘着嘴,小声嘟囔。
天下考生都明白,全国最难的三种成人考试:一是国家司法考试,二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三是公务员考试。而国家公务员考试,又是公务员考试中的最难。
从2010年备考,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体能测试等层层关卡,每层都要刷掉很多人,像装修房子时的涂料,簌簌而下。
历时半年多,6000多人仅招录42个。
没想到,她竟赫然在列,一击即中!
二
1989年3月,一封神秘兮兮的电报飞至华南沿海某野战部队属下的军区医院。
战友们屏住呼吸,满怀期待地盯着军区外科医生老于那双颤抖的手。因为,这封电报即将揭开连队争执了大半年的谜题——嫂子肚子里到底是男娃还是女娃?
电报缓缓展开,内容是一串更加神秘的密码:19893170。
“什么意思,嫂子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大伙七嘴八舌地嚷嚷。
“啪!”老于把电报往桌上一拍,瞪着眼,像驱赶苍蝇似的频频挥手:“去去去,该干吗干吗,别给我添乱!”
人群嬉笑着散去,吵闹声被拒之门外。老于烦乱地点上一根早已戒了很久的香烟,不知道该怎么给父母回话。
远在祖籍东北的双亲,虽然都是老党员,但重男轻女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本打算指望他这个独生子延续香火,这下倒好,一阵风全吹灭了。半个月前,老婆预产期。他专门休了陪产假返回长沙家里,结果愣是把假期熬完,也没有等到臭小子“发动”。后来,为了图省钱,他对老婆说:“生了,你就把‘日期+性别’发电报给我,末尾代表性别,男孩儿写个1,女孩儿……就写0……”
他甚至把男孩儿的名字都取好了:于歌。
三
报到后,先去南沙培训大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入警培训。
队形队列、体能训练、内务卫生、纪律意识、保密操守,等等,如新兵连一般,只多不少。
除此之外,还有警务条例和业务培训,让她从一个地方大学生彻底完成到一名警察的蜕变。
培训结束,于歌和同事们被统一分配到广州边检总站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广州,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千年商都”,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融之地。舒适的自然环境和务实开放的商旅氛围,加之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使这座城市有着极高的包容度,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于此淘金、发展。
白云边检站自1964年成立以来,从一个只有22人组成的飞机检查组发展至今,始终驻守南粤国门空港,担负着全国第三大国际航空枢纽白云国际机场、全球物流行业巨头联邦快递公司亚太转运中心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作为桥头堡阵地,可以说这里是全国业务量最大、口岸形势最复杂、查获违法案件类型最多的边检站之一。
穿上警服,按照双人双锁的要求,领取验讫章。
上勤第一步就是在师傅的指导下调校日期:在试盖本上试盖,确认无误后,在登记表上按流程完成表格,最后由科队值班领导审核确认,完成验讫章调教。然后,正式登上验证台开始跟随师傅学习业务。
跟师学习,于歌多么不自信啊。
首先,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可以说两眼一抹黑;再则,身边的同事都来自名校,看起来个个出口成章、天赋异禀,而她却是普普通通的地方院校毕业,聊天时都不好意思作自我介绍。
自卑感、危机感和焦虑感,像三座大山,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儿来。
学习,唯有默默地学习,能够对抗这种压力。
面对密密麻麻的人群和数据,看面孔、看证件、看形态,审核、盖章,一切都是那么复杂,复杂而又单调。她不能上手,只是在旁边看着师傅操作。那时,她最大愿望就是能早日拥有一枚自己的验讫章。
跟学过程中,第一个拦路虎就是“人证对照”。
人与证件对比,乃边检工作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业务素养。虽说她从出生以来已见过成千上万的面孔,在大脑里对人脸的辨认方式已经形成了长达二十年的思维惯性,但边检的人证对照工作需要彻底打破惯性,像计算机重装系统一样重新搭建一种新的运算方式,从而去辨认一副副陌生的面孔和相片之间的对应关系。
说白了,这简直就是一个摧毁重建的过程。
在她从前想当然的认识里,拿照片跟人脸一比对,只要长得像不就行了嘛。
不!
具体到边检工作,需要100%地精确。原来一直以为是常识的经验,在真正的专业面前,根本站不住脚。即便是出生时相似度极高的双胞胎或多胞胎,随着日后面部表情、说话方式、咀嚼习惯、呼吸姿势等行为习惯不同,其骨骼、肌肉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可是,要在短时间内捕捉到这些细微差别,何其难哉。
真是赶鸭子上架!
岂止是赶鸭子上架,简直是赶鸭子上天!
理论毕竟是理论,短短一分多钟的时间里,若要化繁为简、实际操作,不仅要精通,还要靠感觉!为了尽快学成,下班后,于歌把相关资料和笔记抱回宿舍,摆到书桌上反复研究分析。钟表滴滴答答,汗水滴滴答答,灵感若有似无,思绪沉沉入梦。
在梦里,还在想着那些难点,如行走在幽深的隧洞,四周黑得像没有缝隙的固体,路面几乎看不见,每走一步都仿佛在和什么碰撞,谁知道前面是高山还是万丈深渊?只能摸索着慢慢地走,丘陵、树木、石头,迷离恍惚,似乎一切东西都变成了活物,都在默默酝酿着巨大的阴谋,仿佛可怕的搏斗就在眼前……
忽一日,她联想到自己在意大利旅游的一次经历,想起了曾经诞生在那里的“文艺三杰”之一达·芬奇。达·芬奇不仅是一个大画家,还在建筑、数学、解剖学、雕塑等许多领域造诣匪浅,那每一件鬼斧神工的艺术作品,其实都蕴含着多个学科的结晶——绘画的发展与医学、工业、科学是同步的,骨骼、肌肉、皮肤纹理和人像之间是融会贯通的,在看似毫无关联学科的促进和推动下,其艺术功力才能产生如此旷世深远的影响。
套用一句流行语:不懂生物学的建筑师,不是一名专业的画家。
这,与“人证对照”多么相似啊!
如此一来,解剖学、心理学、语言学、世界人文地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人身和行李物品检查中,都显得必不可少,都需要摸索钻研……
冥冥之中,似有什么在不断启迪着于歌。
就像一片干旱的土地上空,渐渐有了透明的水汽,累积成淡淡的雾,进而形成薄薄的云,进而形成晶莹的雨。不知苦熬了多久,愁落了几瓢冷汗,复杂的理论才像一棵大树的干枝叶果,在于歌脑海里形成整体脉络图。
一个原本幽暗的世界,悄悄明朗了。于是,即便是一对双胞胎来到跟前,她也能迅速而精准地分辨出来。
在新警阶段,于歌除了跟台学习,还要负责台外岗位。
验证台前黑压压的人群,在庄严的国门面前常常夹杂着各种情绪:有的不明白机场内人员的分工,会将误会与怨气带至前台;有的在经历长途跋涉后,对排队等待状况存在不满。因此,台外督导岗必须在维持候检队伍有序、稳定的前提下,及时发现不和谐苗头,以防对前台检查员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维护好候检大厅秩序,于歌便找机会在人群中随机抽检,这是她学习护照知识、了解证研业务的好时机。
她拿着便携文检仪游走在队伍前端,一边观察护照,一边留意黄线外旅客的动向。
随着时间推移和在台外派位次数的增加,她发现了一个规律:许多外航飞机抵达后,深肤色的旅客往往会相对集中地排在队伍中间,而且都站得离派位民警比较远。
该现象,或许纯属偶然,或许又有某种原因。这,引起了她的注意。是不是深肤色旅客自认为他们是一线检查员重点关注的对象,敏感的心理如影随形?毋庸置疑,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承载了太多本不该有的痛苦遭遇和沉重记忆……
想到此处,于歌的心情莫名难受起来。稍作思考,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较为稳妥的办法。面对一本本颜色各异的护照,再巡视时,她走走停停、顾盼左右,让谁也看不出她要前往的方向。接着,她貌似随意地来到深肤色旅客所排队伍的前端,首先对一名白人旅客施行了护照抽检。有了这一步的铺垫,当她再走进深肤色旅客中向他们索取护照时,就变得顺利多了——他们没觉得这是一种区别对待,自然更加配合。
当然,就算是没有这些过渡,他们也必须按要求交出护照。但,既然是研究过世界人文地理的边检警察,在保证严把国门的前提下,也需要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
其实,作为国门卫士,不用什么轰轰烈烈的举动,只要适时恰当地在理性执法中平和交流,展现出礼仪之邦的胸襟与气度,尽可能地不去触碰外籍旅客的隐痛及避讳,就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这让她想起一则故事——
泰国某饭店堪称亚洲饭店之最。泰国在亚洲算不上特别发达,该饭店为什么能成为亚洲之最呢?究其原因,是因为饭店有明文规定:所有服务员当天晚上要背熟当日入住的所有客人的姓名。
这样,无论是谁,第二天就都知道客人的名字,并且给予热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