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保护神
作者: 张宝中编者按:
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中宣部授予“漳州110”“时代楷模”称号。30多年来,“漳州110”永葆忠诚本色、坚守为民初心、矢志改革创新、打造过硬队伍、全力维护稳定、守护一方平安,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的新时代“漳州110”精神,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和拥护。
本刊走心策划长篇纪实文学《人民的保护神——“时代楷模”福建省“漳州110”纪事》,讲述“漳州110”的诞生和成长历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警务模式的深化与发展,体味人民警察中“人民”二字的深刻内涵。
(上接2021年第1期)
第六章 服务群众无边界
“小事小情”大文章
2005年9月,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特警大队大队长陈伟强被任命为“漳州110”第四任大队长。陈伟强担任“漳州110”大队长的时候才32岁,但他的履历很不简单:曾60余次带领防暴队赴云霄县打假,捣毁制假窝点675处,抓获涉假人员297名,查获卷烟机、彩印机等制假设备437台套,冒牌卷烟17158件以及大量制假原材料;先后带领防暴大队成功处置暴力抗法案、特大洗劫大巴案、特大绑架案等多起重特大案件。
他本人是“全国首届巡警防暴警技能比武”狙击步枪射击个人第一名获得者,全省第二、三、五届“公安巡警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个人总分第一名获得者,全省首届“公安系统武术散手擂台赛”亚军获得者。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卫士”,并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2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回忆起在“漳州110”六年的工作经历,陈伟强动情地说:“‘漳州110’给我终生的职业生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成长。在‘漳州110’的几年间,我感触最深的是忠诚和为民情怀。只要群众需要,就能看到110的身影,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陈伟强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他认为,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小情”处理好,用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送到人民群众心中,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于是,紧紧抓住影响稳定的“小矛盾”、打击犯罪的“小案件”、执法程序的“小漏洞”、安全监管的“小隐患”、服务群众的“小事情”等“五小工程”不放松,做实做细。
陈伟强任大队长六年间,“漳州110”共接受群众求助55万余起,调解纠纷45万余起。漳州市区“两抢”案件发案数连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2009年8月14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大会表彰了49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31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漳州市公安局巡逻特警支队直属大队(“漳州110”)获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这是“漳州110”继1997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的110”荣誉称号后获得的又一殊荣。陈伟强代表全队民警进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
此外,“漳州110”还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荣获第一、第二批“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先进集体”等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并被确定为全国公安巡警系统“三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工程建设典型示范单位。
“必须冲上去”
说起陈伟强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很多“漳州110”的老民警都能说出一连串的故事。
2006年1月3日深夜,芗城区居民林某酒后与大姨子因琐事发生争吵,致使大姨子心脏病发作,被送到漳州市医院抢救。酒后发狂的林某随后带一瓶液化气罐,冲进医院急诊室,并拧开了液化气罐的阀门,要和大姨子同归于尽。病人、医生和护士共六个人被堵在急诊室里,室内液化气的气味越来越浓。
陈伟强带领民警赶到现场时,失去理智的林某一边举着打火机,一边疯狂地大喊:“你们警察再进来,我就引爆液化气瓶!”
如果不及时将林某制服,室内的六个人就会有生命危险。陈伟强果断决定由自己去接近林某,寻找化解危险的机会。看到走廊里的民警,林某很狂怒。陈伟强挥手示意其他民警退出急诊室的走廊,自己单独站在走廊里与林某对话。
在陈伟强与林某谈话的时候,林某的姐姐突然从门外冲进来,跪在地上哭着求林某住手。看到姐姐哭,林某愣了一下。在这一瞬间,陈伟强忽然从离林某三米开外的地方跃身而起,飞脚将他踹倒在地,并将他摁住。医务人员马上把液化气罐的阀门关上,连声称赞:“110真厉害!”
陈伟强谈到此事时说:“危险随时都会发生,不管什么时候发生什么危险,我们都没有退路,必须冲上去,还要把事情处置好。这是我们的职责,是分内的事情。”
2006年2月9日下午1点48分,漳州市北京路244号突然着火。接到报警后,陈伟强带领民警在三分钟之内赶到了现场。北京路地处老城区,巷窄人多,周边都是成排的砖土结构的房子,火趁风势,现场浓烟滚滚,情况十分危急。陈伟强一边紧急疏散群众,了解起火原因,一边组织民警迅速配合消防官兵灭火。
这时有人喊:“屋里还有人!”话音刚落,五中队队长陈德林带头冲进即将倒塌的房屋内,从燃烧的房屋中背出一名年逾八旬的老大爷。三中队队长郑瑞钟怀揣湿布,在呛人的浓烟中拎起被灼烧得发烫的液化气罐往外冲。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扑救,肆虐的大火终于被扑灭。在这个过程中,“漳州110”民警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冲入火场,先后救出八名受困的群众,安全转移部分财物和四个液化气罐,并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当场抓获正欲逃跑的纵火犯罪嫌疑人王某,以最短的时间破获了这起连烧八间房屋的恶性纵火案。
市民李某亲眼看见了民警们救火抢险的壮举,连夜送来一面锦旗表达谢意。从群众手中接过锦旗的陈德林在工作笔记中写道:“群众的支持和赞许就是我们无私奉献的最大动力。”
2006年3月21日上午,陈伟强带领民警前往银佳宾馆处置一起涉枪案件。当得知嫌疑人随身携带枪支,他让民警躲在门外,自己破门冲进房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正在午睡的嫌疑人擒获,当场缴获一支装有子弹的仿五四式手枪,及时制止了伤害案件的发生。
2010年9月,强台风“狮子山”袭击漳州,瓢泼般的暴雨连下了两天两夜,漳州市区积水严重。地势较低的南坑北路石油公司宿舍区浸泡在洪水之中,数十户群众受困。陈伟强带领数十名民警赶赴现场救援,顶风冒雨,在齐胸深的污水中八进八出,救人、递物、排涝、送食品。历经四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使受困群众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漳州110”的女儿
“漳州110”有一个女儿,是一位在110民警长期呵护和帮扶下长大成人的孤儿。为尊重她的意愿,这里使用化名“吴晓玲”。
吴晓玲刚出生不久就被亲生父母遗弃,被漳州民政纸箱厂一位聋哑女工收养,后来这位女工又瘫痪了。早在1995年春天,那时“漳州110”的大队长还是郭韶翔,民警在深入社区为民服务时,了解到吴晓玲和她养母的情况。郭韶翔得知后,把吴晓玲和她的养母列为“漳州110”的重点帮扶对象。
一年后,也就是1996年,吴晓玲正读小学五年级,她的聋哑养母因病情恶化去世了,她再次成了孤儿。“漳州110”的民警与她“结对挂钩”,自发为她捐款,每月给她一笔生活费,还为她补习功课。每逢春节,还为她买新衣服,带她一起吃年夜饭。
吴晓玲原来居住在漳州民政纸箱厂宿舍的一间小屋里,后来纸箱厂宿舍被房地产商开发成住宅小区。在“漳州110”的协调下,开发商特意在一楼为吴晓玲留下一间2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内设卫生间、厨房。“漳州110”又帮助吴晓玲做了简单的装修,安上了热水器。
吴晓玲上职业学校的时候,想辍学打工,自己养活自己。民警得知她的想法后,劝她不要有思想顾虑,鼓励她考大学,并表示会继续帮扶下去。吴晓玲被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广告与传媒专业录取。在她开学前,“漳州110”特别举行了一场欢送她赴高校学习的座谈会,请她的初中老师、职校老师、班主任以及帮助过她的居委会干部、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工会干部等十多人参加,对她给予热情的鼓励。
为了解决吴晓玲的大学生活费用,“漳州110”每个民警每月从工资中捐出10元钱。社会上一些好心人听说了“漳州110”救助吴晓玲的事情后,也纷纷为她捐款。这些善款足以让她在求学期间衣食无忧。

吴晓玲喜欢画画。入学前,她画了一幅画送给了“漳州110”。画的内容是:两位110民警,一左一右牵着一个小女孩儿的手,迎着正在升起的朝阳走去。吴晓玲说,朝阳象征着希望,她小小年纪经历了很多不幸,是“漳州110”的帮扶让她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她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就构思了这幅小画。
帮扶的十几年里,“漳州110”的大队长换了三任,民警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吴晓玲的关爱却始终没有中断过。从大队长到普通民警,每个人都在牵挂着她的学业和生活。有了“漳州110”的关爱和帮扶,吴晓玲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学业。
2008年,吴晓玲大学毕业,成了漳州一名幼儿园老师。再后来,她结婚了,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丈夫很爱她。她怀着感恩的心工作、生活,把自己心里的阳光、快乐、善良撒播给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
“我心里面永远都充满感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我永远都是他们的女儿。”每次提起“漳州110”,吴晓玲都这么说。
无独有偶,在吴晓玲大学毕业的那一年,也就是2008年的冬天,又有一个女孩儿和“漳州110”结下了奇缘。
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翁建村贫困学生王舒静父亲早逝,母亲重病在床,急需救助。她的父亲生前是建筑工人,闲暇时用摩托车载客贴补家用。在她上小学一年级那年,父亲在一次载客时遭遇抢劫,不幸遇难。在她上初二那年,母亲又得了重病,家里的积蓄也因治病花光了。13岁的王舒静承担起了家庭重担,又要上学,又要照顾母亲和妹妹,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心疼。
民警在一次走访中得知了王舒静的情况。时任“漳州110”大队长陈伟强专门去她家看望,并安排时任勤务室主任、现任“漳州110”大队长黄海强与她对接,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资助和帮扶,直到她大学毕业。逢年过节会去她家里慰问,鼓励她积极面对困厄和苦难,让她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温暖。
王舒静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再到工作,黄海强一直像哥哥一样照顾着她。她高中考上了正兴学校,黄海强就去找学校领导,说明她的特殊情况,请学校给予适当的照顾。她考上福建农林大学以后,黄海强多次去学校看她。她大学毕业后,黄海强又不断鼓励她考公务员,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外婆和妹妹。
现在,王舒静是“漳州110”勤务室的辅警,工作表现很好。她中等个头儿,眉清目秀,看上去端庄大方。她的妹妹在福州上大学。她除了孝敬外婆、照顾妹妹,还热心公益,每次看到“水滴筹”,也会尽力给予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