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永远

上期内容提要:

二十八年前,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排查,几乎波及南京中心城区所有的高校、居民区及公私单位,波及相关地区的每一个人,因此长久地保留在南京市民的记忆中。这一切,缘于一个在校园中遇害的女大学生。时隔多年,受害人的日记已经泛黄,但她的音容笑貌,在亲人的心中永远鲜活;当年参与破案的民警大多已经垂垂老矣,有的疾病缠身,有的离开人世,但在警察的字典里,没有“遗忘”这个词——尚未侦破的命案,永远是现在时!

公安作家许丽晴深入采访,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全景呈现这起跨世纪悬案给一个家庭、给一代人、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伤害,倾情解读人民警察永恒不变的使命和誓言——除暴安良、伸张正义,现在到永远!

(上接2021年第6期)

第十二章 科隆小镇的黑松林

多少年后说起“3·24”,年过七旬两鬓花白的操福初依然心情不能平静。他跟我谈起自己的感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发案到破案,先后查证不下几千起案件,该查的查,该否的否,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没有发生一起冤假错案。特别是在当时社会舆论压力非常之大的情况下,尽快破案,捉拿凶手,成为全社会和所有人共同的心声。当差不多所有的指向都集中到邵建平身上时,南京警方面临着两项抉择,一是顺势而为,宣告破案,迎接他们的旋即是铺天盖地的荣誉和掌声;二是沉着冷静,继续深追细查,在茫茫人海中艰难跋涉查缉真凶,背负来自各方面的误解甚至指责。事实上,“3·24”案的确成了压在曾经威名远播的南京刑侦身上的一块沉重的石头。

“对于邵建平,你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我感到遗憾。邵建平经常活动的石桥村与南医大一路之隔,是我们工作的重点,476厂宿舍也在我们全市排查的范围内,而且他本人当天去过南医大。可这些情况,居然一次都没有报上来。张瑛同宿舍女生都知道那晚邵建平来过,在警方反复动员的情况下,仍知情不报,没有配合。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专门工作跟群众路线相结合,历来是我们公安工作的法宝。我们需要大家的配合支持啊!”

看得出来,他很痛心。当年案件就是他具体负责的,第一次采访他,在513办公室谈了一整天。2007年他退休之后,几乎没来过处里。案件破了之后,他和当初的那些老部下一起,一激动,全都来了。

我赞同他的观点,警察也是人啊。“这起案子,在基本条件相符的情况下,特别是舆论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见好就收’?”

“人命关天。”他只简单地回答了四个字,沉重、庄重。

我明白了。在南京警方的字典里,没有“真凶再现”、“亡者归来”。而这一切,缘于对法律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又是一年过去了。这年元旦刚过没几天,镇江刚刚破获的“9231”恶性杀人案让专案组眼睛一亮。

1992年3月1日凌晨,镇江市润州区七里甸中心小学校办工厂内发生一起凶杀案。犯罪嫌疑人蒙面作案,使用锐器将两名女工杀死后,追杀另两名女工,将其中一人刺伤后逃离现场。车间内到处都被鲜血浸透,现场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指纹、鞋印。办案人员根据幸存者的描述,很快确定罪犯脸谱,并锁定五名重要嫌疑人。可是,几个人要么没有作案时间,要么没有杀人动机,他们的作案嫌疑还是被一一排除了,侦破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七里甸又先后发生两起强奸和流氓滋扰案件,一时间人心惶惶。主管润州分局刑侦工作的副局长陈云峰是位部队转业干部,特务连长出身的他对侦查破案有着近乎天生的敏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六感”。上任不久,他埋头琢磨两天卷宗,判断一次次被否定的苟五九有重大嫌疑。经过狱中侦查、心理攻势、外围突破,苟五九终于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这起案子从发案到破案,历时22个月,影响很大,侦破过程涉及面广,跟“3·24”案有不少相似之处。杨桂森、操福初一商议,打算结合镇江案件的经验研究“3·24”案,从中找出突破口。

就在这时,杨正保倒下了。确切地说,是病倒了。

当时,杨桂森、操福初正在向他汇报情况,正凝神倾听的他突然面色有异,一手抓住胸口的衣襟。操福初见状不好,一个箭步上去扶住他。杨桂森也赶紧上前,急切地问:“怎么了?”

杨正保痛苦地闭上眼睛,艰难而又急促地喘着气,说不出话。

“杨局长!杨局长!”没有医护经验的两人一下子慌了,全然没有往日的镇定和果断。

“我去喊人!”操福初一个激灵反应过来。

杨正保嘴里咕噜了一句什么,猛地睁开眼睛,又费力地摇摇头。他的目光紧盯着正欲往外冲的操福初,似一把锥子,又似一团火。操福初只得接住这团火焰,滚烫。杨正保的目光稍稍柔和了,慢慢地,又闭上眼睛……

送杨正保去医院的路上,杨桂森和操福初懊恼着自己的粗心。杨局长这段时间除了负责全市专项打击侵财犯罪行动外,东郊梅花山发生的父女二人被杀案他也一直在抓,为了尽快发现天气变化情况下可能丢失的线索,他连续五天带人守在现场,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杨局长平时的确身体不错,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常喊上张文才、操福初他们打篮球。篮球场就在五处的院子里,杨正保的身手算是不错的,虽算不上常胜将军,也可以代表市局到外面亮亮相。还有下象棋,时不时跟杨桂森杀两局。杨正保自认为自己的两大爱好是有讲究的,一是练手脚,二是练脑力,要干好公安,没有这两项可不行。可是,杨局长的身体再好,再注重锻炼,毕竟已是快退休的岁数了,哪里能跟小年轻相比?操福初想起,杨局长这个情况,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一年多之前,他跟着杨局出差到安徽调查,出发的路上,杨局也有过类似的情形,过了一会儿才缓过来。他问杨局是不是打道回府,杨说没事,歇一会儿就好了,还叮嘱他,不要说出去。

好在刚进医院,杨正保就醒了过来。

专案组的会议还是要开。地点在五处二楼会议室,杨桂森、何宗友副局长,鼓楼、建邺分局刑警队长,华侨路、五台山、侯家桥、汉中门、石鼓路等五个重点派出所的所长及专案组成员参加。

操福初先介绍了一下杨正保目前的情况:“杨局长为这案子动不动就熬夜,前天发生的事,医生说是心脏有问题,劳累、紧张都会这样,说白了,还不就是累出来的。”

“后来医生怎么说?”何宗友不放心地问道。

“目前还行,住院观察。医生要求平时要注意休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休息?”何宗友苦笑,“你说他能休息?谁能管得了他?你、我,还是他家梁老师?”

他指的是杨正保的妻子、丰富路小学教师梁秋凤。她与杨正保不仅同岁,也同是南京江宁汤山下山村人,可谓青梅竹马。夫妻二人结婚后育有一子一女,贤惠内敛的梁秋凤心疼丈夫,太辛苦了,不容易,把家务全都包下来,不让丈夫操一点儿心,真的是夫唱妇随。前天在医院,从学校赶来的梁秋凤一路泪水涟涟,守在丈夫身边再也不肯离开半步。

会议进入正题,何局长说:“今天是‘3·24’案件专题研究,目的是进一步统一认识。案件影响很大,罪犯很可能会继续作案危害社会,一定要抓紧侦破。镇江的案子充分说明,案子晚一天破,犯罪分子的危害就晚一天消除。与‘3·24’结合,大家谈谈。”

操福初说:“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此案还是有一定的侦破条件。下面,我报告27个月来的工作情况、专题研究的内容,以及下步工作意见。首先,专案组做了几项重要工作:一是技术工作。此案一共研究25次,其中大会诊6次,公安部五局、大案处、二所,内蒙古、河北、河南等地的专家,省厅凌厅长、五处处长,全省其他地方的同行,以及上海有关技术专家都作了研究,基本意见是嫌疑人范围不大,是附近人,或比较熟悉情况的,很可能有前科劣迹。二是围绕南医大,对3月20日晚南楼定时定位,共613人,其中男性385名,女性228人。中心现场人头查核是历史上空前的。三是全市共排出13000多条线索,建邺鼓楼50个段重点线索668条,甚至我处南医大毕业的两名法医也被筛出来。共检验血型298人,检出B型血96人,25人送公安部否定,直接排除158人。四是前一阶段,我们主要采取南医大内外排查、南医大历年案件梳理、全市流氓案件挂靠、新闻媒体宣传举报、大专院校案件串并等工作方法,获取了一批线索。五是案件目前未破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没有排出来,另一个是排出来了,但没有查出来,包括社区和街道。

“第二大块,就是今天请大家来专题研究的内容。一要全面回顾案发以来的侦查情况,与历史上所破案件进行比对分析,找出下一步侦查措施。二是对目前手上的物证价值如何进行评价,血型、足迹应该是可靠的。三是分析侦查的范围。四是从犯罪的过程,及现场物证进一步刻画罪犯脸谱,找出此案刻画脸谱的客观依据及特殊点。五是分析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能力。总之,就是为尽快破案增强信心,明确主攻方向。哦,再补充一下,人头否定必须有依据,特别是血型。那个电工李军血型是A型,胡在京报来了,否了。

“第三大块,下一步的工作意见。我们应该认真向镇江学习,应该说,人家的现场条件并不好,没有血型、指纹,犯罪分子蒙面作案也很狡猾,破案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可人家就这么成了,值得借鉴的地方的确很多,这个我们应该服气。这两天我认真想了又想,下一步,一是破案的指导思想,要在划定的范围内,从‘细’字上下功夫,从‘防漏’上思考问题,走出年龄、脸谱的框框,以现场得出的依据指导破案,战略上加以斧正,战术上加以补充。二是寻找线索,以客观第一性指导工作。三是鉴别方法上,主要抓住血型、足迹和罪犯特征进行鉴别。四是下步工作,专案人员与派出所同志相结合,从源头上找人、找物,把过去的老人头线索逐一过堂,对有流氓劣迹、精神偏执、南医大关系及婚姻问题的人头排摸出来。五是工作安排上,南医大及周围重点地区,专案组同志参与的工作,由所长、指导员统一安排,按要求逐段进行,工作一段,结束一段,材料清一段,及时通报,每周六下午专案组碰头沟通情况。”

何局长说:“镇江案子与‘3·24’的共同点,一是时间段相近,仅距20天;二是深夜;三是凶手胆大性暴手段凶残;四是影响很大,公安部、省厅都很关注。大家看看,有没有串并案的可能。”

管祥寿说:“下步工作,我认为应该突出一点:大家应该有个统一的认识,罪犯档次不高,所以选择这种作案方法。”

朱建谷有点儿性子,但这个案子让他一点儿性子也没有了:“案子搞了两年多,前所未有。我们是发案单位,破案义不容辞。虽然时间长,但现行案件都能与‘3·24’挂靠,说明各级领导没有忘记‘3·24’,希望能以现行带破‘3·24’。操处长的分析意见与过去的分析没有实质性的冲突,但操作起来视野开阔了。现在改变工作方法很必要,让专案民警下到派出所,是刑侦路子的一种探索。下所的民警应围绕‘3·24’开展工作,我跟操处长意见一样,一个是以往排出的人头线索先过一遍,防漏;再一个是与派出所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抓住有前科、劣迹的人头不放,抓小案,带大案,挂靠‘3·24’;三是分局已派人在南医大守候,希望能与专案组紧密联系起来开展工作,抓住南医大的校内治安不放。至于跟镇江案子串并,我看好像不像。”

杨桂森局长不紧不慢地说:“镇江案子的特点是不断调整思路,同时不轻易否定,因为如果关键部位被忽视或否定了,往往影响全局,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重点所的全体民警先要统一认识,刑警大队给予具体指导。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周围旧城改造,以农民工为主的暂住人口较多,这部分人员身强力壮,生活又单调,也容易发生问题。”

操处长补充:“为便于工作,华侨路所跟五台山所,侯家桥所与汉中门所,南医大与石鼓路所,五处与两个分局刑警大队可以绑在一起。”

杨桂森局长说:“我再强调一下,要在思想上确确实实明确侦破‘3·24’案件的重大意义。案子久侦未破,而我们的大方向应该没有错,那就抓紧落实。客观上讲,为侦破此案,各种措施、手段都用上了,此案不破,对上不好交代,对下不好说话。镇江市局,还有润州的陈云峰很有一套,我们马上邀请他们过来,实地勘查现场,会诊案情,虚心求教,争取有新的突破。串并案是否可行,到时间再看。毕竟时间较长,我们搞案件的,一定要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对破案充满信心,才能攻坚克难。这次要明确责任制,在谁手上漏掉了,要追究责任。要在刑侦体制上起变化,在工作机制上起变化,实行探长负责制。专案组成员沉到派出所去,是刑侦机制的探索,把侦破‘3·24’案融入派出所日常治安管理工作。其余的几个派出所,把今天的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人,把侦破‘3·24’案提到日程上来,在堵漏上下功夫。要树立这样一个信心,案子一天不破,我们绝不松手,永远不松手!”

上一篇: 灯头火
下一篇: 一只自命不凡的落水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