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山西

作者: 韩雨倩

我生于山西,幼时吹腻了雁门关外的风,看倦了太行绵延不绝的山,凝视着土林的月,感受着空气中挥散不尽的硫黄和霉变气息,总是渴望南下的山水风光。而后背井离乡,品味过珠江的风情,但过客匆匆,心灵无处安放,格外思念那片故土。

山西,是黄河以东的河东,是太行以西的山西。我常常在想,山西的故事,该用什么来书写?印象中,它总是那样带着笨拙的低调,却又以自己的方式,静静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坚强和不屈,才是山西的灵魂。它的一砖一瓦是历史,一山一水是风景,一言一语是文化。山西的故事,是一首长篇史诗,等待着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读,去感受那笨拙中的智慧,低调中的深沉。

印象中的山西,是一部浓墨重彩的历史长卷。诞生于黄河流域的这片古土地,古人类繁衍生息,古文明璀璨夺目,山西的历史都是中华文明的佐证,是垣曲“世纪曙猿”的诞生,是西侯度余烬中残留的炭黑,是丁村聚落中散落的石器,是陶寺文化中最初的中国,是尧制定的历法,是舜躬耕的历山,是禹定都的安邑。山西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兴衰,是邦畿千里,是晋国霸业,是“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吭”的战略要地。山西的文脉悠久,名家辈出。三家分晋,百家争鸣,山西古韵映法家智慧、成三晋先儒。唐韵文耀,山西撑起了唐诗的半边天,是“诗杰”王勃的“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是“诗佛”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是“诗魔”白居易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晋腔绕梁,元韵悠长,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走过古老的晋商大院,仿佛还能听到这幽深庭院中所回荡着的算盘声,那是晋商以厚成之道通达四海之商。山西的历史实在厚重,五千年的丹青水墨都无法勾勒他的轮廓,更不用说他眼中的明暗。

印象中的山西,是一首意境悠远的山水诗。人说山西好风光,名不虚传,这里的山水风景,既有北国的雄浑,又有江南的柔美;既有鬼斧神工的自然美,又有历史积淀的人文美。山西的山,壮美如画,如脊梁般怀抱着东西,巍巍太行四季分明,春日山花烂漫,夏日溪流潺潺,秋日层林尽染,冬日白雪皑皑。绵绵吕梁山底蕴深厚,是乌金之乡,是革命老区,是黄河文明的摇篮。登上山巅,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呼吸,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山西的水,清澈见底,碧绿的汾河,七彩的盐湖,是财富的宝库,更是精神的寄托。地上文物看山西,诸如泥塑、壁画或木塔,山西的名胜古迹承袭了北魏辽金至盛唐的千年风骨,明清的古建更是遍地都是,目光所至,满眼历史。我印象里山西的古建遗迹,它们总是静静地立在那儿,就在路边,在山脚下,在村落里,到处都是,散落的,不知道名字、不知道故事、不知道典故,更无人问津,徒留遗憾。但我总觉得古建是有魂气的,千百年的矗立就是它们的傲骨,与梁柱的相望是一眼千年的缘分,与卯榫的触摸是历史与今朝的触碰。我想,这或许就是余秋雨笔下山西的文化苦旅吧。

印象中的山西,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这里的民俗,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晋剧那高亢激昂的唱腔,汾阳木雕那细腻传神的雕刻,平遥泥塑那朴实无华的造型,每一项都是山西人民智慧和才情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孕育了山西人的风骨和品性,他们骨子里带着如同大山般的坚毅、汾河一样的包容,脊梁不折的黄土儿女,在山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用坚韧、朴实和热情,书写着生活的点滴。

山西,不是荒凉的高原、贫瘠的土地,他的低调和深沉在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水和浓郁的民俗中演绎。山西,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标志,更是文化上的一种象征,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山一水、一言一语,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都诉说着古老而又生动的故事。这就是山西,充满诗情画意的北方山河,他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五彩斑斓、熠熠生辉的。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上一篇: 家有二宝
下一篇: 老杨爱逛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