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几个色彩词

作者: 陶星宇 徐涛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由于世界上各个民族生活的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因此所形成的语言也存在显著差异。日本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两面环海,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纵览日本历史,可分为上古、中古、中世、近世及近代等五个阶段,而日语当中的色彩词最早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绳文时期,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但是日本从公元7世纪的奈良时期开始,多次派遣使臣前往我国,学习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因此,日本的古典文学创作与色彩词的运用,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色彩词与日本古典文学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分析色彩词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色彩词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具体运用,希望为完善相关研究提供助力。

一、色彩词与日本古典文学

在日语当中,色彩词是一个较为独立的词汇系统。日本民族本身的情感较为细腻,对色彩的感觉也极其敏锐。在日本文学当中,创作者通常十分擅长运用色彩词表达自身的体验与感受。从日本文学发展的历程来看,自绳文时代起,日本民族的色彩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青色「シアン」、白色「しろい」、红色「あかい」等色彩词,在日本文学当中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民族语言诞生的初期,很多民族都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及审美理念划分色彩词的种类及用途,但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色彩词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及地区相比,日语对于色彩词的分类较为精细,以日本辞典《色の手帖》为例,其中所列举的色彩词总计超过500个,而日本讲谈社出版的《日本語大辞典》(カラ一版),其中列举的色彩词有600余个,包括白色「しろいろ」、黑色「くろいろ」等。从词源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色彩词有着十分突出的影响,尤其是阴阳五行的学说,对日语色彩词的发展及运用提供了相应的指导。

日本古典文学主要指从古代至江户时代晚期的日本文学作品,作品涵盖上古、中古、中世及近世等四个时期的散文及韵文。日本古典文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当中,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大量的本土元素,无论是风格还是主题,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日本古典文学当中,很多色彩词的含义都源自古汉语,但是随着日本文化的发展,又逐渐形成日语独有的特点,所以,日本文学当中的色彩词,通常具有多重意义。古代日本人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运用丰富的色彩词表达思想情感,而这种表达方式与中国古代文化极为相似。日本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各种优雅别致的色彩词,如琵琶茶「びわちゃ」、樱花粉「さくらパウダー」等,类似的词汇不仅体现了日本古典文学独有的特色,也体现了日本民族对于色彩词的丰富体验及实践运用,而不同色彩的运用也使得日本古典文学作品更加细腻传神,并且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获得大量读者的青睐。

二、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重要作用

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当中包含大量的基本色彩词,比如黑色「くろい」、红色「あかい」、白色「しろいろ」等,在不同的时代,其含义和特征也有所不同。上古时期,多数色彩词与自然密切相关,涉及动物、植物、神灵等,含义也较为笼统。进入中古时期后,染色技术开始兴起,日语当中可以表达色彩的词汇数量也开始增多,色彩词的含义也变得更加精确,“颜色”的概念正式确立。日本古典文学发展历程具体又可以分为“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室町时代”和“江户时代”,其中“平安时代”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兴盛时期,尤其是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在这一时期当中,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运用不同的色彩词表情达意,而色彩词在古典文学中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

其一,色彩词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当中,色彩词所表现的不仅是色彩本身,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思想情感。比如,古代日本诗人在表达纯洁美好的情感时,会采用白色「しろい」;而在表达厌憎的情感时,则会采用黑色「くろいろ」,通过不同色彩的对比,来突出情感,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其二,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当中,色彩词还具有描绘物象的功能。比如日本纪贯之所编撰的《古今和歌集》中的“もみぢ葉の 流れてとまる みなとには 紅深き 浪や立つらむ(红叶滚滚,汇于河口,深红浪花,波涛汹涌)”,所描写的正是秋季的景象,秋风袭来,无数的红叶随风飘零,一直飘到河川的尽头,在入海口处仿佛掀起阵阵红浪。诗篇采用色彩词为基础,再加上动态描写,使得自然界中的景观跃然纸上,给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

其三,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当中,色彩词的运用还有助于营造独特的意境空间,令读者沉醉其中,获得极为丰富的体验。比如这首春道列树创作的收录于《小仓百人一首》的和歌,“山川に 風のかけたる しがらみは 流れもあへぬ 紅葉なりけり(红叶因风起,摇落入山河。搭成拦水栅,处处滞秋波)”,作者采用颜色词“红”形容秋天的落叶,再搭配“山河”“秋波”等词,构筑出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借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意,也体现了日本民族特有的美学观念。

由此可见,日本古典文学当中的色彩词并不完全承继于中国古典文化,还融入了日本民族对文化和艺术的独特认知,使得色彩词具有了完全不同的释义,并且成为日本文学、日本语言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色彩词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樱色「さくらいろ」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是荣誉、美好、和平的象征,在日本文化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樱色「さくらいろ」在日本古典文学当中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运用。早在中古时代,日本就已经出现咏樱的诗歌作品。以《万叶集》为例,所收录的诗作共计4500余首,其中咏樱诗40首,在所有诗篇当中占比约为0.9%。又如《古今和歌集》,所收录的诗篇共计1100余首,其中咏樱诗55首,占比达到5%。再如小野小町的和歌:“花の色は うつりにけりな いたづらに わが身よにふる ながめせしまに(绵绵春雨樱花褪,容颜不再忧思中)。”诗作以樱花之色形容女子的容颜。樱花盛开之时,如同天边朝霞,颜色十分瑰丽,如同妙龄女子的容貌,娇艳欲滴,引人遐思。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女子的容颜渐渐衰老,如同凋零的樱花,黯然失色。诗篇巧妙地运用色彩词樱色「さくらいろ」,一方面唤起人们关于女子美丽容颜的遐想,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女子青春易逝的感慨之情。除此之外,对日本民族而言,春日盛开的樱花是一种独特的美景,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很多日本诗人都十分喜爱郊游寻樱,并留下了大量的佳作,如《古今和歌集》中的诗篇“山櫻 わが見に來れば 春がすみ 嶺にも尾にも たちかくしつゝ(来观山上樱,不见樱花面。山麓与山巅,春霞成一片)”。当樱花盛开之时,诗人怀着满腔的兴致,前往山野之中访樱寻樱,却只见山脚与山巅皆笼罩在一片春霞之中,未曾看到半朵樱花。“春霞”绚丽烂漫,而樱色「さくらいろ」与春霞几近相同,诗人通过烂漫的樱色「さくらいろ」,营造出一个梦幻迷丽的世界,唤起人们心中对春日的无限向往,以及对浪漫情感的向往,最大程度上增强了诗歌语言表达的效果。

(二)红色「あかい」

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红色「あかい」象征勇气、活力、吉祥,在这一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观极为相似。在日本传统文化、传统服饰、传统建筑当中,红色「あかい」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色彩元素,这一点在日本古典文学当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比如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在创作小说《源氏物语》时,就大量运用红色「あかい」这一色彩词,来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反映角色的社会地位,传递角色内心情感。在《源氏物语》当中,红色「あかい」被视为高贵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比如太政大臣源氏身边的一众女子,多着红色衣裳,这既体现了古时日本民族在衣饰色彩方面的独特审美,也体现了不同色彩在日本文化当中的不同地位。例如,“紫夫人所带四个贴身女童,皆容颜可佳,身着红外衣,白面红里汗巾,淡紫色锦织衬衣,外缀凸花劲颈,红色练绸单衫,言行举止皆甚文雅”。紫夫人是源氏的侧室,身份高贵,于服饰、陈设方面都极其讲究,其身边随侍女童,多着红色外衣,系着白面红里汗巾,还穿着红色的单衫,可谓从内到外,皆以红色为主,这一方面体现了日本古代贵族女子在衣饰穿戴上的独特审美,也表现了红色「あかい」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再如“她身着红面紫里外衣,秀发长垂,极为清整。灯光映衬,风姿美丽绝伦”,这一段是关于明石女御姿容的描写,明石女御乃源氏之女,后进宫服侍君上,身份自是高贵无比,而作者在描绘该角色的衣着及形象时,也大量运用色彩词—红色「あかい」,一方面使得明石女御的容貌更加光彩照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红色「あかい」在日本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

(三)青色「あお」

日本民族长期生活在由自然山水构成的环境之中,因此,在日本文化当中,青色「あお」被视为源于大自然的颜色,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古代日本由于染色技术尚不发达,因此青色「あお」的含义较为广泛,不仅指蓝色,还包括绿色,也可表示绿蓝两色的混合色,一直沿用到现在。对日本人而言,青色「あお」是一种十分稳定,而且具有极强亲和力的色彩,因此深受古代日本作者的青睐。以《古事记》为例,其中大量运用“青山”“青垣”“青沼”等词语,从客观层面反映了日本人身处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日本古典文学当中,青色「あお」是自然本来的颜色,是山川、植物所拥有的色彩,也是人类生活舞台的颜色,是美、洁净的象征。在古代日本人看来,青葱的山上生长着茂密的绿树,这种充满生命力的状态,也就是“美”。

例如,《万叶集》中的诗句“青山の 嶺(みね)の白雲 朝に日に 常に見れどもめづらしあが君(你就像那青山之巅的白云,无论白天黑夜再怎么看也不会厌烦)”,该诗将心上人比作“青山之巅的白云”,通过色彩词青色「あお」来表达对心上人纯洁的恋慕之意,充分体现了日本古代民众对于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在日本古典文学关于出场人物衣饰外貌描写的段落当中,青色「あお」也是一种常见的色彩词。古代日本人在进行创作时,习惯于将对色彩的欣赏上升至对人物品德的形象表达,从而进一步增强色彩词表情达意的功能。以日本著名史书《日本书纪》当中的段落为例,就有大量关于冠、服颜色的描绘,而冠服的颜色与人物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根据该书内容,在所有色彩当中,青色「あお」排位较为靠后,但仍然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在当时受到严格的控制。直到中世之后,青色「あお」才开始成为日本普通民众的服饰颜色,并得到广泛运用。由此可见,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当中,青色「あお」不仅是一种源于自然的色彩词,还被赋予了相应的意义,可用于描绘人物衣饰,折射人物的身份地位,其表达功能与红色「あかい」有相似之处。

(四)白色「しろい」

日本地理环境特殊,大部分地区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以日本平安时代的京都为例,那里冬季气温较低,偶尔会下雪。在古代日本人眼中,“雪”是一种吉祥之物,而与“雪”密切相关的色彩词—白色「しろい」,在日本古典文学当中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以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为例,其中以“咏花”为题材的诗歌共计520首,而描写白色花朵的诗歌就有204首,在所有色彩中位居首位。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日本人心中,还是在日本古典文学当中,白色「しろい」都有着极高的地位。此外,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当中,也有关于雪景的描述,其中就采用了白色「しろい」、银白「ぎんはく」等色彩词。例如,《源氏物语》中的“遂命侍女将帘子卷起。见月光普照,大地银白一片。庭前花木枯衰,满目萧条;溪水冻结,地面冰封似镜,景色异常凄艳”。《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原是一位才女,生活在平安时期的京都,曾经入宫担任女官,熟悉当时贵族们的生活,她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以女性视角记录所见所闻。这一段关于“雪景”的描写,虽然掺杂了部分虚拟的成分,但多半源于写实。由此可见,早在平安时期,观赏雪景对日本民众而言已是常见之事。许多人在欣赏雪景的同时,还会即景赋诗,或为展露自身才华,或为抒发内心情感,白色「しろい」的含义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

日本古典文学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日本人在创作实践当中,十分擅长运用色彩词表情达意,描绘生动的物象,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包括樱色「さくらいろ」、红色「あかい」、青色「あお」、白色「しろい」等。类似的色彩词不仅增强了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功能,也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在学习日本语言文学时,结合日本古典文学作品,深入分析探讨不同色彩词的含义及用法,有助于学习者深化对日本语言文学的理解,掌握更多日语运用的技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