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雪,雪之诗

作者: 贾一卿

作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雪是最平常的,其最贴切的含义便是清高。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用笔墨描写了一位在寒江边独自垂钓的渔翁。他不顾纷飞的雪与死气沉沉的土地,依旧披上蓑衣,拿起钓竿,坐在结冰的江面。柳宗元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刻画这个人物,他是蓑笠翁的创造者,在写下诗句的那一刻起,蓑笠翁便成了他最真实的内心独白。革新失败,诗人的内心填满愤懑,孤独的处境又给了他响亮的一巴掌,使他认清现实。为国效力自古以来都是士人的理想,但理想与现实却相背而驰,不免令人感到无力与纠结。正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柳宗元最终选择顺从内心。寒冷、凄惨,雪在诗中是诗人处境的体现;精神的清高与世俗的淤泥,雪在诗中是诗人心境的无言诉说。

毫无生机,放眼望去皆是素色,这样的景色仿佛在警告曾经的自己,但诗人将自己置身于此,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矛盾的内心。没有人可以将情感埋藏一世,既然人世寒冷,那就由自己亲手将阳光洒向大地。冰雪消融之时,便是春泉流淌之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家喻户晓的诗句体现的则是雪的另一含义—离别之愁。

写离别,字里行间却充满了生动与雄劲。诗人以字词为笔,以时间为标尺,将冬日划为“早起初见雪”“训练摆宴见雪”和“送客踏暮雪”三幅画卷。无论苦乐,雪都陪伴在他身边。

欲写离别之苦,先写宴会之乐。诗人并不是一味地诉忧愁,而是化雪为情,给不舍披上一层糖衣,使得刚中不失柔性。同时,岑参把自己当作万千飞雪的一片,落在故人的肩上,随他一起驾马驶向远方。

但雪绝不只是悲情的代言。如《沁园春·雪》,体现的则是豪放与广阔。诗人赋予了雪不同寻常的磅礴与奔放,由自然景色延伸至古代帝皇,同时它也承载着诗人的广阔胸怀与远大理想。不免令人联想到《沁园春·长沙》中那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同一词牌名,不同的时间节点,诗人寄托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后者表达的是革命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前者则表达的是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与豪情壮志。

诗中的雪可以洁白轻盈,可以忧愁不解,可以豪气迸发,它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由此,诗便自然成了雪的诗。

上一篇: 最美人间四月天
下一篇: 诗情画意郭家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