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堂之门

作者: 农秀红

农秀红,壮族,广西大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公安文联秘书长兼广西公安作协副主席,南宁市作家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四届西南青年作家班、第四期公安作家班学员。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百余万字。

一江邕水从天堂流过。

一幅和谐、幸福、文明的美丽乡村画卷在天堂徐徐展开。

天堂,原来真在咫尺。这个叫做天堂的村庄,位于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东南部,东至伶俐汶水坡,南至刘圩麓阳村,西与长塘村相邻,北靠邕江边,曾荣获“全国文明村镇” “国家森林乡村”“自治区和谐村屯”“自治区卫生村”“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天堂之门:和谐、幸福、文明的美丽乡村画卷

天堂村距南宁市中心城区仅30公里,位于“城市一小时经济圏”内。

“天堂村一直都在。北宋狄青大将军南下时,其部下李海燕便率兵在此定居繁衍,落地生根。这是村里老人代代相传的故事。”村支书李元玲介绍说。天堂村面积40多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坡,34个村民小组,1567户5764人。设有一个党总支,有73名党员。耕地14871亩,其中水田6300亩、旱地8571亩,土地山林资源丰富。

李元玲是土生土长的天堂村人,48岁,年轻时曾外出务工。2000年回村后一直在村委干,2017年当上村主任,去年村委换届,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了。天堂村这20多年来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如数家珍:“路通了,灯亮了。用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家家通网络,人手一台移动电话……”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村坡环境全面整治,土地绿化率90%以上,道路全面硬化,多条通村通坡道路完成改扩建。村坡环境、道路、饮水、观光等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也极大改善。

曾经,村里土地撂荒严重,劳动力大多是老年人。现实很残酷!

“土地不能荒废了!”2012年,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村里1600多亩耕地流转给了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即便劳力出外打工,地也有人耕作。村民首先拿到的是租金,其次是收获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天堂村能搞得那么漂亮,都是依靠土地流转,企业入驻,得到领导的重视关注,不断投入改善。巴兰坡首先进行改造,于2017年完成。”李元玲支书驾驶自家小车带我们转场,“左手边就是巴兰坡。当时企业选择六佔坡开发,但当地群众思想拐不过弯来,源之源才定下巴兰坡。金花小镇巴兰坡发展起来,六佔坡就后悔了,说这个机遇本该是他们的。”

李元玲说,当年为了让此项目落地,青秀区投入1.27亿元,其中4000多万元用于村庄改造,7000多万元用于产业扶持。这是巴兰坡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企业带来的变化。后来天堂村“最差最乱没有之一”的六佔坡,也得到了青秀区示范点建设的机会,一期投入300多万元,二期投入400多万元,发展也很好。

天堂村现在每条巷道都能开小汽车过去。公共照明,用的是太阳能路灯。屯屯都有娱乐场所、休闲舞台。建有红色影院,网络宣传片和热门影片,联网即可收看。还有销售长廊、垃圾分类。泥房基本消失了,没办法拆除的,也通过硅藻泥改造,进行亮化美化,别具乡土特色。村里设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站。经处理,污水废水均达到了不污染环境的标准。

天堂村村“两委”,凝心聚力,抓产业促增收,以产业谋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支部+协会+农户”模式下,天堂村李安藏、廖正朝等党员带头与种鸡场合作发展规模化养殖,村里养鸡队伍近百户,有100多个养鸡大棚。

2012年以来,村里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4200多亩,建成巴兰坡金花茶产业示范园区,获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并成为自治区现代农业增点扩面提质升级现场会观摩点。

引导六留坡流转1400多亩土地种植澳洲坚果,引导新天堂坡流转300多亩土地种植有机大米,提高村民收入。

今年,大力推进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建设,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退桉还田287亩,引导新天堂坡、六佔坡和坛尧坡用“一户一田”模式进行农田改造,通过“小块变大块”“坡地变平地”“生态修复”等措施建设1600亩高标准农田,全面推广机械化生产和无公害水稻种植,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粮食产能,切实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打开天堂之门0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设立天堂村村民合作社,将资金以委托经营方式投入广西源之源金花茶有限公司、广西南宁晟宁公司、伶俐水厂和南宁交投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每年村集体经济楼租金可获收益,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

天堂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乡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标语,潜移默化提高村民文明素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一约四会”引导村民树立文明、健康、卫生、节俭的观念,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新风尚。

让“面子”越来越美,“里子”越来越实,风气越来越好。天堂村在努力!

一道门:金花小镇

金花小镇,以漫山遍野、碧绿金黄、耀眼夺目的一朵朵金花茶得名。

青秀区大力发展产业富民项目,引进广西现代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2015年底,该公司在天堂村巴兰坡建设金花小镇,以金花茶为旗舰物种发展特色产业,已实现金花茶育种、种植、科研、加工、体验式销售的全产业链覆盖。计划总投资20亿元,目前完成投资6.05亿元。现基地建设7500亩,有30万株的金花茶母本采穗园、150亩金花茶育苗工程中心、5500亩林下种植区、900亩山茶花品种园,林下套种金花茶300万株,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花茶种植基地,获得国家有关机构颁发有机产品认证。

金花茶,国外称之为“神奇的东方魔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茶族皇后”之美誉。我国最早于1960年在南宁坛洛的山里发现了第一株野生金花茶树。全世界90%以上的野生金花茶隐逸于广西十万大山兰山支脉一线的原始山林,生长在海拔100~700米的荫蔽之处。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近40个品种的金花茶。在金花小镇金花茶基因库,有36个原种的金花茶苗。之前我们公司考察过很多地方,最后选址在天堂村,是因为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温等条件非常适合。这里原来有农田有旱地有山地,在前期规划种植面积后,公司光养地都养了两年时间,什么都不种就让它长草,让之前农户种地时残留的化肥农药清除掉。”园区夏孝武经理介绍,“示范区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塑生态系统,解决农作物和中药材大面积种植中农药化肥滥用的问题,先后种植近千种植物,运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原理防治病虫害。公司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道法自然,按照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前瞻性安排农事。”

“都是从野外移植过来的。看着面积不大,但这里任何一棵金花茶的树龄都超过100年。”在金花茶基因库,夏经理这句话震撼了我。园中金花茶树间“种”着几十坛金花丹酒,也让人大开眼界。酒坛用红布包裹,里面三层封印,坛子小半截露出地面。夏经理解释:“种酒跟埋酒不一样。埋酒,整个坛子在土里。种酒,可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尤其在金花茶特殊的气场里,经过时间的沉淀,酒更醇厚香浓。种酒时间越长越好。这批酒是去年重阳节那天种下的。”

打开天堂之门1

金花茶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富含400多种微量元素和活性成分,具有强免疫、抗疲劳、抗氧化、降“四高”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通过产业化深加工生产的保健食品、美容产品、日化产品等深受消费者青睐,价格稳定上升。

金花小镇的金花茶产业建设与村庄改造建设统一规划,已建成金花茶基因库、金花茶母本采穗园、金花茶育苗工程中心、山茶花园、金花溪谷、生态湿地等产业及附属区域,并配套建设游客中心、生态餐厅、停车场等设施,巴兰驿站、便民销售长廊、景观标识、环卫设施、金花舞台、农家书屋、卫生室等一应俱全。近200栋居民建筑修旧如新,地面种花、窗台挂花、屋顶摆花、墙上画花,四季花房美丽生动,多家农家乐也做得风生水起。2018年,金花小镇核心区巴兰坡入选“南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金花茶带给天堂村的,是勃勃生机。金花小镇突出“花茶、花道、花食、花宿、花旅”特色,发展“旅游、体育、文化、健康、养老”五大产业,打造“广西第一郊野运动公园”,已建成18个骑行驿站和营地及10公里自行车绿道。园区内的负氧离子浓度是南宁市区的20倍以上。在金花小镇,尽享风中阳光与浓郁绿意,呼吸着生命的气息……

“公司努力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源之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培育的金花茶品种,每棵树最多能开花5000多朵,每斤干花最高可卖10000多元。”公司非常看好金花茶产业,有信心带领农户发家致富。示范区的定位和发展反哺农户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项目至今共带动农户911户(其中贫困户166户),解决就业563人,累计支付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工资、入股分红等9797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实在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效益。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务工,当地农户腰包渐鼓。金花小镇核心区巴兰坡,人均年收入2014年仅9152元,2017年增至16000多元,2021年达到了21000多元。

一朵朵金花茶,成了天堂村脱贫攻坚、产业振兴的利器。

打造青山绿水,带来金山银山。村民富起来,才能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

又一道门:中国—东盟稻作产业园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壬寅初冬,在天堂村,感受来自大地的心意,饱含关于丰收的喜悦幸福。

广西南宁孕育着丰富的野生稻种,是公认的双季稻最优产地之一。

李元玲支书说:“稻作文化产业园取得了土地整治最明显的效果。为了扛稳粮食安全的责任,真正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提取野稻,传承稻种,生态肥田,苛求纯正,只为证明这里可以拥有世上最好的稻米。

广西力拓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优质稻米研究与生产,在天堂村建设水稻公园优质稻米产业示范园。2012年开始试种,2013年土地流转,逐步打造。现示范园核心面积1112亩,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科技生态农业为根本,集有机绿色富硒稻米种植、加工、销售、电子商务技术研究与示范、现代物联网智能农业、生态农业开发、稻作文化展示、产品体验和旅游休闲于一体。园区采取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土壤改良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稻田土壤肥力;采用稻鸭、稻泥鳅立体种养模式,利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吸引大量白鹭栖息,构建优质安全的稻米产品生产体系;通过规模化生产、机械耕种、机械收割、机械烘干、农业物联网随时监控。结合现代先进大米加工工艺、农耕体检活动、创新电商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其他产业融合。现已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农业示范基地,有力推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小块变大块,坡地变平地。”公司按照“一户一田”的模式,重新布局农田,调整路网渠道,开展土地平整,小变大,结合土地平整,通过改造合并,建立数字化田埂,打造“地平整、户连片、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具备现代化生产经营的农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农机+科技”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带动联结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优势,实现共同富裕。

有机水稻种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用农药和化肥。在田里养鸭子,插秧15天左右就放7天鸭龄的鸭苗,到水稻准备抽穗时,那批鸭子长大了就赶上来,再放一批小鸭下去。如此,到收割的时候,鸭子也都收回。将鸭子放养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杂草害虫,还可以疏松土壤,增大水稻通风,产生浑水肥田的“耘田”效果,其粪便也是水稻优良的肥料。既种植出优质的稻米,也产出优质的稻田鸭。工作人员蓝东岳说:“南宁是中国—东博会永久举办地。天堂村有邕江流过,又靠近南宁市区,尤其适合发展成为中国—东盟水稻示范基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