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家族院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
她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世界政坛更迭变化,她却岿然不动。在她长达70年的统治期间,经历了“日不落帝国”解体、战后复苏又衰落、英国脱欧、新冠疫情等风风雨雨,任命了15位英国首相,会见过13任美国总统,经历过22届奥运会;
她头戴沉重王冠,肩负王室重任,带领英国乃至英联邦走过大半个世纪,陪伴英国走过经济萧条,给予人民信心和希望,被视为英国的精神支柱,一辈子都在遵守加冕时的誓言,带领王室逐渐变革,更贴近民众。
她就是2022年9月8日逝世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王权革命的国家,英国并未最终走上共和的道路,国王仍然是国家政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女王继位以来,恪守王权在现实中政治的应有的平衡,恰当地参与到政府活动之中,平衡各方力量,充当英国的最佳形象特使,每年替英国吸收至少5亿美元的观光外汇。英王室在英国有着很大的带动力,每当王室有大事,英国民众全员自发庆祝,带动内需经济的发展。
无论在促进英联邦内部团结还是维系良好外交关系方面,伊丽莎白二世都贡献颇多。作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与英国一起走过了70载风雨,她的一生,可谓一部英国当代史。
随着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一个漫长而传奇的时代落下帷幕,留给世人无限的遐想和唏嘘。
伊丽莎白二世:时代见证者 传奇女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1926-2022),曾任英国女王,英联邦元首、国会最高首领,全称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据《福布斯》报道,整个英国王室拥有价值220亿英镑的巨额财产,其中属于女王的私人财产有3.7亿英镑,英国王室可以安居全球财富榜的前二十位。
【生平】
为爱逊位 被迫成王
温莎王朝是自1917年统治英国和其海外领地的家族,其前身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家族实际姓氏为韦廷。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作战。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联姻,此时欧洲各国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关系。但此时正是战争中,英国王室带有德国姓氏,令英国人觉得心气不顺。为安抚民心,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温莎王朝由此诞生。
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有两个儿子,长子爱德华聪明伶俐,从小深受父母的器重,次子乔治王子则因为患有严重的口吃,所以被排除了继承权。爱德华王子前半生顺风顺水,长大后却喜好独特,不爱交往青春少女,反倒和一些有夫之妇交往甚密。
1936年1月20日,乔治五世去世,爱德华继承英国王位,成为温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被称为“爱德华八世”。但随后他的婚姻问题引发了英国的宪政危机——政府、自治领政府、人民和教会均反对他迎娶已经离过两次婚的辛普森夫人。国王作为英国国教会的领袖,根据英国国教的教义,离婚和再婚都是不能被接受的。重重压力之下,爱德华八世在王位和爱情之间做出最终选择。1936年12月11日,他宣布将王位让给弟弟乔治,自己逊位成为温莎公爵,造就了一段举世闻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轰动新闻。
继位的乔治六世面对王位感觉压力巨大,因体弱多病、患有口吃,他从小畏惧在公众场合出现,一旦成为国王,对他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强大的挑战。但他无法拒绝继承王位,也没有别的继承人可以选择——哥哥爱德华八世并无子女,乔治六世自己的两个女儿伊丽莎白公主和玛格丽特公主尚且年幼,若他拒绝继位,整个英国就会陷入宪政危机。
于是,乔治六世被赶鸭子上架,戴上了王冠。在加冕的前一天,乔治六世去看望自己的母亲玛丽王太后,痛苦得哭得晕了过去,为自己和王国的未来深深担忧。
乔治六世统治时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1939年9月3日,英法向纳粹德国宣战。乔治六世成为战时国王,带着妻子女儿们常驻白金汉宫。有英国政客向王室建议,将伊丽莎白公主和妹妹玛格丽特公主转移至加拿大避难,王后坚定拒绝道:“没我孩子们就不去,而我不会离开国王,国王也不会离开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欧洲遭到德国的狂轰滥炸,英伦三岛,包括国王所在的白金汉宫也没能幸免,王室一家遭受了数次爆炸袭击。乔治六世作为国家的象征,必须要给公众信心,需要频繁发表演讲,这对于口吃的乔治六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最后,在妻子的帮助下,通过专业语言治疗师的辅导,经过刻苦地训练,乔治六世艰难地克服了口吃的毛病,发表讲话越来越顺遂,成为战时英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象征。以此事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国王的演讲》在2011年一举拿下四项奥斯卡金像奖。乔治六世后来广受赞誉,原因之一就是在二战时德军轰炸伦敦,他却坚守不退,从未抛弃过他的人民。
乔治六世在位后期饱受健康问题困扰,最终因冠状动脉血栓于1952年2月6日在睡梦中去世,其长女伊丽莎白继位,成为女王。
上树公主 下树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1926年4月21日出生于伦敦西区布鲁顿街17号——那是她的外祖父家,现为一家高档中餐厅。她的母亲伊丽莎白·鲍斯·莱昂是苏格兰的名门望族,父亲乔治六世是时任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次子。伊丽莎白从六岁起便接受传统的、严格的临民治世之道的教育,并在历史、语言和音乐方面颇有造诣。她能流利地讲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曾获得四所大学授予的音乐和法学博士学位。她生性稳重、温和而又有主见,幼年时倍受祖父乔治五世和父母的喜爱。
伊丽莎白拥有平静、愉快的童年,她和她的父母从未想过继承王位。然而,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父爱德华八世为爱逊位,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伊丽莎白的一生。她的父亲乔治六世成为国王,伊丽莎白从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变成了需担大任的王储。
1940年,为了安抚无数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儿童,伊丽莎白通过电台第一次发表公开讲话。随后,伊丽莎白说服了她的父亲,允许她加入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那里她的编号是第230873号,被称为“伊丽莎白·温莎二世中尉”,她是英国王室第一位全职服役的女性成员。
1939年,13岁的伊丽莎白在海军学校遇到了在那里读书的希腊王室的菲利普王子,一见倾心。此后,两人笔墨传情不断。二战结束两年后,1947年7月9日,21岁的伊丽莎白与菲利普订婚。由于菲利普的两个姐姐嫁给了有纳粹背景的德国贵族,二人订婚招致英国王室内部以及政界人士的反对。菲利普随后宣布放弃自己的希腊王位继承权、改变国籍和宗教信仰,并在正式婚礼前得到爱丁堡公爵的封号。
1947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和菲利普的婚礼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因为顾及到战后英国的经济情况,她用自己的粮票购买了婚纱。第二年11月14日,两人的大儿子查尔斯出生,1950年,二女儿安妮公主出生。
生下二女儿安妮公主后,孩子们的外公、国王乔治六世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因为当年临危受命登基为王,又在二战时极度操劳、大量吸烟的缘故,他患了肺癌,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从这时开始,作为王储的25岁的伊丽莎白多次替父出访,访问了希腊、意大利和马耳他、加拿大和美国。
因为担心乔治六世岌岌可危的身体状况,伊丽莎白的私人秘书随身携带了一个装有临时继位宣告书的行李箱,以防国王在公主出访途中驾崩。
1952年2月6日,伊丽莎白在肯尼亚访问时收到了父亲乔治六世去世的噩耗,以及自己自动继位成为女王的消息。那一刻她正在一个树上旅馆中,这段经历,被当地人妙称为“上树是公主,下树是女王”。
劳模勤政 力挽狂澜
1953年6月2日,27岁的女王身着耗时8个月、镶嵌着那时所有英联邦国家花朵徽章的礼裙,头戴2.2公斤重的圣爱德华王冠,手握权杖和王权宝球,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为王。
丘吉尔是女王继位后经历的第一位首相,这位“英国之父”在二战之后再度入主唐宁街10号。此后,在众多要事上,她都征询并听从了丘吉尔的建议,但是,当年迈的丘吉尔联手同僚,刻意对她隐瞒自己中风的病情时,她也能勇敢地搬出宪法,“教训”他“罔顾王权信任,置政府的执政效率于不顾”。也正因此一役,年过八旬的丘吉尔含泪哽咽道:“女王陛下,我终于可以放心辞职。您已就绪,不再需要我的辅佐。”
虚心向学、谦虚求教、不偏听偏信、处事有礼有节、进退有据,女王自1952年继位到1955年丘吉尔辞职,仅仅用三年时间便完成了“女王成长记”的第一部曲。
尽管按照宪制来说,女王拥有的不过是一些礼节性的权力,毫无实权,但她却在这一位置上为国际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
女王登基后的英国国力在二战后就已严重衰落。而且在乔治六世在世的最后几年,印度、巴基斯坦宣布独立,爱尔兰改制为共和国退出英联邦,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中,大英帝国的解体已成事实。
战后,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席卷下,亚非拉的许多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这对于大英帝国无疑是一场危机。而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英国也随之沦为了“第二世界”国家,风光早已不再。
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女王继位后,马不停蹄地开展外访之旅。在外交事务上,女王代表着英国,对于维系英联邦的凝聚力尤为关键。
女王和丈夫开启了长达7个月的英联邦国家世界寻访,足迹遍布13个国家,海陆空行程加起来超过64000公里。在位70年,女王进行了上百次的跨国出访,其他王室成员至今没有打破她的纪录。
对她而言,作为英国君主的责任重于泰山,甚至重于生命。即便面对危险,她也并不畏惧,十分坚决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例如在1961年她访问加纳前,当地政局动荡甚至发生爆炸事件,安全形势堪忧,但她不顾首相劝阻坚持出访,并成功安抚加纳总统恩克鲁玛,让加纳留在了英联邦。访问加拿大魁北克时,尽管知悉激进分子正策划“刺杀女王”,她也坚持出访,并始终保持着沉着冷静。
1965年,她出访德国,这是自1913年以来英国君主首次正式访问德意志,也标志着英国与德国这对仇敌的正式“和解”;她还首次跨过北爱尔兰和爱尔兰的陆地边界,也是百年来英国君主第一次访问爱尔兰,融化了英国与爱尔兰间的历史坚冰。
1975年5月和1986年10月,女王两次出访中国香港,她亲民的一面以及对中国香港前途命运的关注,让香港社会记忆犹新。虽然英女王本人并没有参加香港回归仪式,但她派查尔斯王子到香港,并在7月1日当天发表一篇很长的声明,表达对香港的热爱、支持、认可,祝愿中国、祝愿香港能长期保持安定。1986年10月1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夫妇访问中国,参观八达岭长城,她是第一位访问中国大陆的英国王室成员。在访问中国期间,女王还归还了当年被八国联军掠走的一对“鎏金狮子”,称她一直对古老的中国文明神往不已,希望可以和中国长久保持良好关系,并不断发展下去。2022年2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祝贺伊丽莎白二世登基70周年向她发贺电指出,伊丽莎白二世长期关注和支持中英友好,是中英关系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英国王室虽然古老,但女王一直在紧跟时代变化。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成为首个通过电视转播加冕礼的英国君主,她的这一举动推动电视机销量激增。1976年,她在到访英国国防部一个研究机构时,发出了她的首封电子邮件。1997年,她上线了白金汉宫官方网站。2014年,她发布了首条推特。2019年,她首次出现在了Instagram上。新冠疫情暴发后,她通过Zoom参与了视频会议。
除了王宫的观光外汇收入,英国王室作为国家的“吉祥物”,经济影响渗透到英国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旅游业、餐饮业,小到出售印有王室成员头像的杯子以及各种纪念品,以及王子公主们的诞生、婚礼的电视转播,发行的纪念币等带来的收益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