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生,沉迷“中式玄学”

作者: 页景

海外留学生,沉迷“中式玄学”0

创意图(制作/本刊记者 施泽科/Midjourney)

今年5月,一落地广州白云机场,在美国留学的留学生小可,就直奔广州光孝寺,只为了完成自己心头最大的一件事:还愿。小可刚从美国的一所知名大学本科毕业,拿到了美国一所常春藤盟校的全奖博士录取,在9月份即将入读,完成了自己很久以来的梦想。谈到作为一名本科生直接申请博士所做的准备,除了学业方面的工作,小可还提到了一件事:去寺庙祈福。

去年夏天离开中国前,小可专程前往光孝寺,为接下去的申请许愿。她还带着从光孝寺买来的手串,随身携带,在美国有空就“盘一盘”,希望能够获得好运。上岸之后,小可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回到光孝寺,感谢玄学的加持。小可戏称,这是属于留学生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其实小可和家里都没有宗教信仰。对于小可而言,她也一直坚持相信能够决定申请结果的,只有自己的努力,自己没有办法控制学校和教授的要求。正是因为她非常明白申请博士的难度,所以,她需要给自己的焦虑和烦恼找到一个出口。而中式玄学,就是小可,或者说很多独自一人在异乡学习和生活的年轻人所选中的,免费的“心理医生”。

像小可一样,选择在异国践行传统中式玄学的年轻留学生不在少数,但是有时候,“远水救不了近火”,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已经因地制宜,改良出了更符合当地口味的新中式玄学。

因地制宜的“福来鸡玄学”

红色背景,一只白色小鸡的简笔画,这是美国著名连锁快餐店Chick-fil-A(福来鸡)的品牌标志。大部分的中国人对这个在美国有着近一百年历史的炸鸡快餐连锁品牌都很陌生,或者只知道它是一个比较普及的快餐店。但是有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对福来鸡爱得深沉:正在等待美国工作签证抽签结果的中国应届毕业生和移民们。

作为留学生,想要在毕业之后在美国留下来居住或者工作,光找到一份能够赞助你抽取工作签证的工作还不够,你还得真的抽中中签率在近年来已经不足百分之五十的H1B工作签证。在这一个充满繁琐步骤,运气和实力需要兼并的漫长过程里,Chick-fil-A玄学,又称“飞鸡玄学”,慢慢地被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发现,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属于美区中国留学生和打工人的新中式玄学。

“飞鸡玄学”的入门门槛极低:在福来鸡线下店下单,通过手机应用点外卖,或者随身携带福来鸡的纪念品周边,都可以“神奇地提升”工作签证中签率,以及跟工作居住还有移民相关的美国移民局(USCIS)办事效率。

在小红书上搜索“Chick-fil-A玄学”,不仅可以看到数量庞大的留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反馈,还有很多用福来鸡的白色小鸡标志做头像的“虔诚信徒”。个别帖子下面,甚至还有网友虚心请教具体应该怎么下单福来鸡,或者如何佩戴福来鸡的纪念品,能够有效地提升中签的概率。

虽然和传统的中国玄学无关,但是福来鸡已被很多异乡学子戏称为“一种中国文化的西洋化展现”。每年的3月份和4月份,临近毕业或者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即美国可选实践训练)临近结束的留学生们,扎堆光临福来鸡,在焦虑地等待工作签证抽签结果的同时,给自己来上一份福来鸡招牌的鸡肉三明治。

不管有没有用,饱餐一顿,总能缓解焦虑紧张的心情,不是吗?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工作签证和留学offer,可能只是庞大留学生和国外华人群体中部分人正在烦恼的事情。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异乡生活的烦恼,离不开四个字:文化差异。在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中式玄学。

今年是我在美国读书的第一年,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因为没有租到宿舍里面的小冰箱,我只能和其他一百多位同学共用宿舍共享厨房里的一台冰箱。用了不到一个月,我发现,尽管在包装盒上注明了自己的名字,我放在冰箱里的黄油和调料,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减少。几次三番在宿舍楼的群聊中强调无果之后,我终于意识到,似乎通过常规手段,我的维权永远也不可能成功了。

海外留学生,沉迷“中式玄学”1
美国著名连锁快餐店Chick-fil-A的品牌标志

苦恼之中,我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刚刚看过的一条短视频。视频里,在英国留学的博主,因为放在浴室的沐浴露经常被别的同学“借用”,于是用一张黄卡纸,仿照自己从国内带到国外的出行平安福纸,贴在了自己浴室的柜子上。从那之后,来自东方的神奇魔法,好像真的治住了来自国外的“妖魔鬼怪”,博主的沐浴露也没有再出现被盗用的现象。

受到启发的我,如法炮制了一个类似的平安福纸,贴到了新买的饮料上面。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符纸真的起到了震慑的作用,我的饮料似乎真的没有再出现不正常的减少。曾经的外国人认为中国人都会功夫,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在慢慢转换到中国人都会魔法呢。

对于留学生来说,和外国同学文化差异导致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是一件难以平衡的事情,而自己的个人物品被随意使用,可能是其中比较极端的一个例子。类似的文化冲突,不是简单的商量或者妥协,就能够寻求到解决方案的。在语言没法解决的问题中,玄学似乎成了年轻人以毒攻毒的新式方案,在希望能起到一些威慑的同时,更是安慰自己的一个办法。

年轻化的“情绪锚点”

英国利物浦大学心理学高级讲师瑞卡多·特解若博士说,“留学生中精神疾病发病率很高,很多情况是由外界环境变化和文化差异冲击而产生的心理压力造成的”。在大多数欧美大学,学校都有配套的心理咨询团队和医师,为了及时解决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系统是理想化的,但是现实是骨感的:心理疏导通常拥有漫长的治疗疗程,并且在学生毕业之后,心理疏导和治疗不再被在校医疗保险涵盖在内,会产生比在国内高昂数倍的治疗费用。此外,因为服务语言几乎都为英语或者当地语言,就算是在欧美大学上课没有障碍的留学生,和医生描述内心深处的感觉和痛苦时,也经常“哑口无言”。

最近一两年,“玄学年轻化”成为了一个新的互联网爆点。从电子木鱼,到电子佛珠,再到各大寺庙场所的手串在网上热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开始了解,相信,追随玄学的引导,从新的角度尝试排解自己经受的压力和困扰,试图寻找这样看似虚无缥缈的解决方案。

福来鸡已被很多异乡学子戏称为“一种中国文化的西洋化展现”。

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经受外国文化冲击,成长于优渥的家庭环境……这些标签使得“留学生”群体不像太是“中式玄学”的受众。然而,正是人在他乡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心理治疗的高昂费用和漫长的疗程,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投奔玄学的怀抱。和外国同学同事的相处,留学的下一步去向,合法的工作身份,这些是身在国外的中国年轻人每个阶段在焦虑的。但这些事情的相同点在于,结果都不完全受个人所预测和控制。甚至在有的时候,外国人的身份,会让你陷入格外窘迫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玄学成为国外的中国年轻人的一个“情绪锚点”。

曾几何时,年轻人们也是在背地里吐槽父母“迷信”的主力军。他们年轻,有朝气,充满希望,直到被生活当头一棒,打晕在异国他乡。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告别了亲近的家人朋友,操起一口陌生的语言,眼前所见都是艰难险阻。千年来告慰过无数人的玄学,以“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心理学”的面容,继续缓解着他乡之客们跨越千条水与万重山的悲欢离愁。

玄学是否能带来满意的结果,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相反,以“玄学”的手段自我安慰,告诉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能是跟“努力不一定有结果”的现实达成和解的最后一步。

责任编辑何任远 [email protected]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