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黄金还贵,安宫牛黄丸只能安心?
作者: 木浓今年年中,天然牛黄价格保持历史高位,据康美中药网,7月12日,它的价格为165万元/千克,而当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价格为566.4元/克,前者是后者的3倍左右。
天然牛黄的价格,早已回不到2023年初的“一克牛黄一克黄金”。过去16个月,牛黄价格约两个月上涨一次,平均涨幅超过13%。
在需要用到牛黄的中成药制剂中,安宫牛黄丸最负盛名。对天然牛黄价格飙涨最为关心的,或不是全国120多家拥有安宫牛黄丸生产批文的企业,而是普通老百姓。安宫牛黄丸“港版”突破1280港元/粒、“内地版”860元/粒的价格,好像突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甚至因此引发一波抢购潮。
一个淘宝买家在评价中忍不住感慨:“几年前,500多元嫌贵没多买,现在800多元了还不是要乖乖买。老祖宗留下来的囤货习俗,多么的有远见啊!”
囤货是不是老祖宗的习俗不知道,安宫牛黄丸确实出自“老祖宗”。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记载,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之功,但时至今日,在广大民众的心里,它却已成为“仙丹”“神药”的存在。
“连我家老中医父亲都在家中时时备有安宫牛黄丸。”一名中医世家出身的肝病科主任向《看世界》直言,“也许它更大的价值,是民众心中的‘定心丸’。”
保健品还是急救药?
在笔者成长的广东潮汕地区,安宫牛黄丸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少人家中都藏有这么一颗“保命丹”,尤其是家有长者的家庭,以“安宫保命丸”作为预防、保健之用。
一名早年在潮汕某中医院任职的药剂师向《看世界》表示,安宫牛黄丸从来都是珍稀品,十几二十年前,价格便在100~200元/粒左右,少有人问津,多为“土豪”专属。
虽然此后“保命丸”价格不断上涨,但不少50岁上下的男子,尤其是有一定经济实力或社会地位且多应酬者,每年必服用1~2颗,并十分看重食用的节点,比如夏至,理由是正值“清热之时”,功效加倍。
有人评价,“夏季6—7月份服用安宫牛黄丸可清热泻火、平衡阴阳,还有助夏季养心,预防心脑疾病”。也有人在需要大量饮酒前食用,以图达到“提升酒量”“护肝”的效果。
上述前药剂师表示,据她接触的服用者,大部分并非有明确治疗目标,而是以预防为目的。她认为,他们实际上并不了解安宫牛黄丸的真正功效,只是“跟风”“图个心安”。
跟风不妨碍安宫牛黄丸作为“神药”的存在。在淘宝搜索多家售卖安宫牛黄丸的商家,可看到产品说明不乏“预防中风脑出血半身不遂”的介绍,买家评论十分精彩:“我老公脑血管硬化、冠心病,昨天吃了以后,感觉头脑舒服、耳鸣减轻,心脏压迫感消失,身上的湿疹都减轻了”“给老父亲买了多次,上次父亲吃不下饭、走不了路,医院说父亲身体太弱不给打点滴,只开了3粒药。我把牛黄丸给他吃了,慢慢身体就好转,能吃一碗饭一碗汤,走路也稳了。再上次他早上起不来,一只脚抬不起来,吃了一粒慢慢就抬起来了,再去就医没有什么后遗症”……
随意服用安宫牛黄丸有可能造成危害,“它是急救药,不是保健品”。

“是药三分毒,能起作用是因为对症,而不是因为它神奇、强大到包治百病。”上述肝病科主任称,在平常的治疗中,他会为对症的病人开安宫牛黄丸,但是对于不对症的病人,甚至是没有治疗需求的普通人,随意服用安宫牛黄丸有可能造成危害,“它是急救药,不是保健品”。
事实上,安宫牛黄丸由牛黄、黄芩、栀子、雄黄、冰片等成分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作用,临床一般用于因热毒攻心引起的高热惊厥、神昏谵语,或者急性脑血病(中风)、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等疾病,但并不适合所有的症状。
比如同是昏迷的两名中风患者,痰热神昏的患者可以服用安宫牛黄丸,但于痰热不明显或脾胃虚寒的患者却不适用,如果草率服用可能会加重病情。
“陈年老丸”药效不复在
然而,安宫牛黄丸的“保健”“预防”功能,是大众赋予的美好愿望,其中也少不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推波助澜。在网上就有流传甚广的安宫牛黄丸“节气服用指南”,有认证为中医师者,煞有介事介绍“可以在一年四季的惊蛰、夏至、霜降、冬至节气服用”。
基于对安宫牛黄丸的“信赖”与“崇拜”,必然就会引发对“更有奇效的安宫牛黄丸”的追求。一个普通用户在小红书发出的疑问引爆网友跟帖:“88年的牛黄安宫丸,到现在还能要不?”众多网友好心劝阻该楼主“一定不能丢”,斩钉截铁告知“没有过期一说,年份越老越值钱”“我家八几年的都留着”“有钱也买不到系列”“中药没有有效期限”。
有的网友更是告诉楼主“赚到了”,因为“八几年的安宫牛黄丸价格不下10万元”。这个留言不是没有依据。2017年,一颗产自20世纪60年代的广誉远安宫牛黄丸在拍卖会上以6000元起拍,最终拍出11万元,令人趋之若鹜,或翻箱倒柜希望一夜暴富,或遗憾未有家传,或窃喜守住一颗“家传宝丹”。
有业内人士表示,因为1993年全球禁止对犀牛角的贸易和使用,中国开始用水牛角浓缩粉替代,而1993年前的安宫牛黄丸被认为含有犀牛角成分,因此这个年份也成为该药的性能和价值的“分水岭”。
过期安宫牛黄丸并不适于再食用,但民间有根深蒂固的“中药不会过期”的观念。
从雅昌艺术网的拍卖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年7月下旬,北京某拍卖行将拍卖一颗安宫牛黄丸,估价28万元。事实上,单看今年,就有广东、北京、香港、四川以及海外的多家拍卖行上拍安宫牛黄丸,拍品大多产于20世纪80—90年代,其中以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陕西大明宫等生产的为主。
有收藏人士表示,购买不是纯粹为了收藏,目的还是有需要时作为救命药服用,“越老越有用”。
尽管不少医生、医药专家频频公开强调,从药品的特殊性看,过期安宫牛黄丸并不适于再食用,但民间有根深蒂固的“中药不会过期”的观念,认为只要打开后发现不变色变味,就可服用,何况金箔可以起保护作用—有一家售卖安宫牛黄丸的网店就以“药丸被金箔包裹,该层为真黄金箔,均有引药入经的作用”进行宣传。
一名医药行业人士却坦言,天然麝香、牛黄这些芳香药容易挥发,再好的金箔,也没办法抵挡药效的衰减。
除了陈年安宫牛黄丸,还有“安宫牛磺丸”也有市场。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多个电商平台直播售卖假冒的“安宫牛磺丸”,生产批文是蜂蜜制品食品批文,却宣称“需要急救,叫120后还可以来一颗,多坚持90分钟”,99元6粒的价格吸引了众多买家。有消费者从购买数百元的正品到发现“平替”后欣然服用,导致健康受损。
临床应用或存在滥用
事实上,安宫牛黄丸并不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药品,救急后症状缓和便需停用。也有中医生强调,不一定非用“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因为“双天然”“单天然”药效差别并不大。
“双天然”指安宫牛黄丸使用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单天然”指牛黄或者麝香使用天然;另外还有“双人工”,则是食用人工麝香、人工牛黄。

目前,体外培育牛黄价格也高达12.5万元/千克,但与天然牛黄165万元/千克的价格比,仍是“小巫见大巫”。而据康美中药网,人工合成牛黄价格为1500元/千克。
天然牛黄贵于黄金是因为难得。牛黄其实是牛的胆结石,一般10年以上的老牛,才可能有牛黄,而牛得胆结石的概率只有1‰~2‰,也就是“100万头牛才能得3到4公斤牛黄”。
不过,1972年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陆续批准人工牛黄、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等3个牛黄代用品,多数中成药制剂使用人工牛黄替代天然牛黄作为原料,但仍规定,作为急危重症中成药的安宫牛黄丸,必须使用天然牛黄、培植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
有投资机构研究员表示,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人群,“天然与人工的安宫牛黄丸有各自的市场”。据其公开的统计数据,目前每年全国安宫牛黄丸的供应量只有700多万丸,预计有2到3倍增量空间。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药涨价潮其实每个周期就会出现一次,前几年的片仔癀也曾经历过一次,而安宫牛黄丸材料确实珍稀,除了原材料涨价之外,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市场炒作:“得益者有安宫牛黄丸的生产商,还有各种牛黄的供应商,以及商家。至于消费者,只要不理智消费,永远都是被‘薅羊毛’的。”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安宫牛黄丸“被广泛用于各种脑病的治疗,并逐渐应用于外科、妇科和儿科等科室”。但有观点认为,“临床上对于其应用仍缺乏统一认识和标准,主要是由于对经典名方的证据积累和挖掘不足,导致未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也有研究者质疑,其在临床应用是否存在滥用、误用如主治范围不清晰、药用疗程混乱等问题。
2023年,有学者提出“真实世界研究+经典名方”组合,对推动中西医结合实践的意义,即区别于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在真实世界环境下收集与患者有关的数据,通过分析,获得医疗产品的使用价值及潜在获益或风险的临床证据,“真实世界研究对于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临床医生个人经验的总结和提高,以及中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方药的验证与传承,都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对于大众来说,如果过度“神化”安宫牛黄丸,或会导致滥用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当务之急是清楚了解“安宫定心丸”的功效和误区,方能“知而后定”。
责任编辑吴阳煜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