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琳·迪翁:灰烬中重生》
奥运开幕式上那曲《爱的颂歌》,让她的身影和原唱—法国“香颂天后”伊迪丝·皮雅芙相重叠。俩人既是天生的歌者,也都各自尝尽了人生的辛酸和无奈。在传记片《玫瑰人生》中,晚景凄凉的皮雅芙被记者问到对后世的女性有什么忠告时,她轻吐出三个字: “Aimer !Aimer !Aimer !”(去爱!去爱!去爱!)相隔70 年的时空,席琳同样没忘记自己为何出发。当舞台灯光亮起,人群开始沸腾,她便会坚定地凝视前方,让歌声成为治愈的良药,践行对“爱”的信念与礼赞。
@ 一颗快乐的卷心菜
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男欢女爱哦,还有对生活、对家人、对未来的热爱。
@ 周粥莱
很少关注外国歌手,看到她,让我想到李玟,她也是如此优秀,如此努力、奋进。
她是加拿大的国宝级歌手,那我们呢?我想到有刘欢,北京奥运会他演唱的那首《北京欢迎你》,让我印象深刻。我还想到周深和王菲。周深当打之年,声音如天籁,希望他不辜负天赋,多出好的作品。
席琳的性格有叛逆和倔强,她不顾父母的反对,爱上大她二十多岁的人,还和她结婚,这份勇气,非俗人也。加上她的勤奋,长年累月演唱,每周要唱5 天,我想她的病,大抵和用嗓过度有关,虽然我没有证据。倔强加上勤奋,再来一点运气,比如遇上《泰坦尼克号》,她的成功便理所当然。
《到底谁有资格演林黛玉》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导演胡玫曾强调,本片在美术服化道都用尽了心思,剧组远赴西藏林芝实地取景,但最后呈现在荧幕上的画面,远处大片粉黛色的桃林雪山,被网友戏称“黛玉葬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精美不等于准确,正如容貌的精致不等于气质的合适,创作者们并非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在今天,“准确”也许反而是虚的,是不能提供任何创作保障的冒险。相较之下,明星效应、话题提纯,都更能让一个故事、一个人被看见。先被看见,再谈论其他。
@ 阿白
能力是能力,态度是态度。胡导的这部翻拍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态度。观众不是红学家,抠不出学术瑕疵,只看到了无视观众的魔改和傲慢。所以,被骂不冤。
@ 瞿
没有金刚钻,就不要去揽瓷器活,为啥好几十年了,《红楼梦》才翻拍了这几部,就是因为难呀。拍不好,就不要去毁经典。87 版,封神之作。
@ 毛猫猫
关键是导演准备了十八年到底准备了什么?不是说你十八年前想过要做就叫“准备”,这十八年的工夫去了哪里?是熟读了原著还是设计了服化道,反正我们啥也没看出来。导演与其怼天怼地,不如把十八年的“准备”拿出来晒一晒,最后大家感慨一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