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语言开始

作者: 李建毅

传统的文学评论一直把“语言、主题,情节”当作文学三要素来作为评价标准,但从西方的新批评派产生的20世纪以来,就开始倡导通过“细读”式批评和理论阐述来推动文学批评,特别强调应通过语言分析,通过细读法去寻绎作品的本意,而试图摆脱过去着重探讨作家思想、背景及作品思想、历史、社会政治意义的传统批评方式。这种批评方式在20世纪无疑获得了巨大成功,直至20世纪下半叶逐渐走向式微。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哪种批评方法好,但至少两者都没有排斥对“语言”的关注。如果说结构是建筑的框架,那么语言就是材料,是水泥或砖瓦。所以说写作从语言开始这个论点永远不会过时。而中篇小说《红月亮悬挂在谁家屋顶上》无疑在语言上是非常有自己的特色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鲜活的市井化的语言立足于当下,进而更形象地突出人物和时代特征。这一点在整篇作品中尤为突出。如第一节里写到“然而他们只是不停地吵,全是鸡毛蒜皮,相互之间从没有一句‘你爱过我吗’或‘你没爱过我吗’的话”。这些都是典型流行于当下的市井语言。再如:世人评价夏法官和儿子夏垂钰为“两截戴眼镜的树桩子”。这里的“两截戴眼镜的树桩子”既戏谑,又符合市井要求。作者在写主人公作为一个中学生的心境时是这样写的:“熟悉的地方没风景,一旦失去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风景便沦为庸常。对这个院子有持续兴趣的人,只有夏垂钰。”应该说这里面的情境和语言都是符合当下使用的。

尤其在写被害者尹奶奶对夏垂钰的劝告:“你是个会读书的伢子咧,难道也像那些小流氓一样逃课?你准是受了谁的欺负,躲我这里来了。谁敢欺负你,我打断他的腿!莫不说话,小小年纪,要哭就哭出来,憋着苦气,会伤肺的!”这里面全是很通俗、很实在的语言,也特别适合老奶奶的慈祥和善良,也符合一个长期失恋,错过爱情的孤寡老人的个性。

二是通过符合身份的个性化语言恰如其分地实现了人物特征化。如最开头提到夏法官处理案件的女当事人说:“夏法官,是你说要调解的,退群是不负责任、不作为。”是极为符合当下饮食男女的语言风格的。第三节以中学生的视角来写:“他们经过,忘不了用手去轻碰那仿佛懂得人感情的植物。”这些语言也是极为符合孩子心境的语言。

再如班上一群女同学被成绩优等生夏垂钰修理了后,女同学是这样怼他的:“你骂谁呀?不要以为你成绩好就了不起!”这里的对话非常符合一般情况下女同学或者成绩一般的同学对成绩好的同学的反击,非常符合当时的情境,属于个性化的语言。

三是通过简洁的语言契合人物情境。如第一节:“这年头,‘不作为’三个字,对公务员是个紧箍咒,夏铁坚还真不敢退群。”这里面的紧箍咒既简洁又符合当下公务员的情境。再如,“儿子看到了父亲,停止了蹦跳,眼镜片后面的目光有些胆怯。”这里面的“眼镜片后面的目光有些胆怯”,既简洁,又符合夏垂钰作为法官儿子长期压抑的表现。第二节写夏法官的妻子“她并不漂亮,却有风姿”,这里的“并不漂亮,却有风姿”,也在为后面丈夫的出轨打下伏笔。再次在人物描写的语言上也是极为成功的。如:“他笑眯眯的,颧骨上的肉就成了一坨,活脱脱一个岳云鹏。”这里面的“肉就成了一坨”和“活脱脱一个岳云鹏”让班主任岳老师的外表形象跃然纸上。

在写夏垂钰面对岳珊瑚质问他给人代写情书只有几个字的回答:“我没有……”这里“我没有”三个字,表现了青春时期悸动的心灵,也衬托了主人公的心虚。

在写尹奶奶遇害前的情景时用的是:“尹奶奶在心里自怨自艾,无限怜爱看着他,替他扇风。两个人身上仿佛罩着一层透明的薄膜,电视的嘈杂声被隔绝在薄膜之外。”这一段中“两个人身上仿佛罩着一层透明的薄膜”的描写,说明一老一少祖孙间心里的贴近,极为妥帖形象。

整体来看这篇作品的语言特色突出是显而易见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