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交流:通州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暨文旅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郝明森
摘 要: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依托文化资源禀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初步探索出一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企业参与”的发展之路,因文化而富有活力和灵气,形成独特的“文化通州”现象,颇为引人注目。
关键词:通州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旅融合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文旅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达“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发展机制、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培育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精神,努力实现“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群众需求相匹配,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保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笔者于2021年9月26日深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如东县等地部分乡镇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成效:彰显“六新”
近年来,通州区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精神要求和南通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享共建、改革创新,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上已进入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一)文化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
南通市通州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临黄海,南依长江,与苏州隔江相望,和上海灯火相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素有中国“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曲艺之乡”之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全区设4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8个行政村,6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个农场,户籍总人口125.37万人。近年来,区文广旅局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优化管理,不断巩固创建层次和水平。该局把公共场所服务优化提升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组织保障,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场所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和规范化的服务。统筹建设文化通州云平台、智慧文旅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旅游服务。实现文化活动预约报名、文化场馆预定使用、“点单式”服务供给等数字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零距离”配送。
(二)文化惠民取得新成效
1.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阵地开放成效显著。区图书馆、文化馆、忠孝博物馆等单位立足自身阵地建设,扎实做好读者服务、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开放运营和内部管理等工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位列全市第三。
南通市通州区图书馆新馆大楼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6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主楼高5层,建筑面积8812平方米,总投资8000余万元。设有图书采编室、成人借阅室、开放展厅、报刊阅览室、少儿借阅室、亲子阅览室、全国文化共享工程通州支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欣赏室、3D图文体验室、24小时自助借还屋、视障阅览室,另设有地方文献展厅、通州名人文库、古籍书库等专题阅览部,以及一个可以容纳270人的学术报告厅。
图书馆自2008年10月1日起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为方便读者借阅,双休日也正常对外开放,节假日不闭馆休息,每周开馆时间达55小时。
图书馆全年采购分编各类新书3.35万册,全年图书外借流通达32.31万册次,开辟“党史学习教育”图书专架,购置AI光影阅读机,对二楼大厅整体阅读氛围进行提升,并将少儿借阅室外墙面打造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阵地,“领读者”讲师团、美诗文吟诵社、“布谷鸟”等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助推全民阅读。
通州区文化馆,国家一级文化馆,是国家公益性全民文化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1名,现在岗职工20名。单位内设培训部、活动策划部、创作调研部等5部室,以及舞蹈室、书画培训室、电子阅览室等30多个功能活动室。其职责主要为组织开展全区镇(街道办)文化阵地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组织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和艺术作品参赛;组织、培训文艺团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与保护传承;开展对外社会文化交流;举办各类艺术培训、辅导展演、展览活动,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等。通州区文化馆曾先后获得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南通市文明单位。
区文化馆“金种子·送艺培训”共开设15个门类的专题培训,“群文讲坛”等主题讲座36场。图书馆和文化馆86号空间均被列入江苏省“最美阅读空间”打造计划。
南通市通州忠孝文化园(忠孝博物馆)筹建于2006年初,2008年11月竣工开园。该园位于东社镇镇区北侧500米,占地面积160余亩,分为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总投资3.2亿元。以陆凤彬将军的祖宅为基础建设而成。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具有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特点。
通州忠孝文化园开园至今一直免费对外开放,已先后接待了50余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并先后被授予了“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通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南通市文化产业基地”、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等26个荣誉称号。忠孝博物馆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全区各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忠孝讲堂”“听将军讲党史”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全年共接待200余个单位及学校团体开展主题活动,助推了全区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通州歌舞团(通剧团)始建于1970年,属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现有演职人员38人。建团50年来,该团排练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舞台剧节目。舞蹈《荷花盘子》《抬判》曾二进中南海,受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演出团队还先后出访过韩国、日本等国家。
2.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第二十六届“通州之夜”系列广场文艺晚会、“永远跟党走,幸福舞起来”第十一届通州区群众广场舞展演,依托“我们的节日”组织“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永远跟党走,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群文精品展演”等贴近时代、关注民生的系列活动,开展“送艺下乡”“艺术培训进学校”等活动,5000余人次接受专门培训。图书分馆培训小组,对各个镇(区、园)街道分馆及村(居)农家书屋的力博系统进行安装与指导,开设科普课堂,开展少儿红色经典故事漂流、图书漂流等多场阅读拓展和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活动,举办“顾浩诗墨迹展”、“百名老将军忠孝书法展”、“书忠孝、绘国防、颂党恩”少儿书画展、“江海艺魂”南通革命美术作品图片巡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足迹”南通市美术书法作品巡展等主题展览十余场次,普及社科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在行政中心设立“通州区图书馆Mini”,持续推进“你阅读我买单”活动,助推书香通州建设。
3.服务品牌效应扩大。文化馆推出“古沙墨华”“古沙艺苑”“古韵遗珍”“水街19点,乐享南通州”等“百年百艺”系列文旅融合活动新品牌,共举办19期“古沙墨华”通州美术、书法精品系列线上线下展,文旅融合新品牌“水街19点,乐享南通州”演出14场,成为2021年夏天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曹用平艺术馆”的阵地作用,让艺术走进万达、维景、文峰大世界,走进人民群众身边。
图书馆推出“古沙读书节”活动品牌,常办常新,重点打造了“新华书店杯·阅读悦美”擂台赛之革命故事我来讲、“红领巾”读书征文等系列活动,“知识银行”等精品项目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通过“丹丹国学讲堂”“乐高乐园”“果果老师讲绘本”等,着重打造精品阅读活动。
(三)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新成果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讴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成就,引导系统内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彰显张謇先生家国情怀的歌曲《一座城,一个人》、反映乡村振兴的歌曲《村里那条路》、倡导文明新风的歌曲《就地过年》、廉洁教育微视频《春·廉》等多个作品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多个门类作品参加了各级各类展演、庆祝活动等,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1.结合重大赛事抓好主题作品推选。创作情景剧《春·廉》赴上海参加“2021中外家庭戏剧大赛复赛”,获“最佳人气奖”;组织参加“家有好戏”2021南通市中外家庭戏剧大赛决赛,获三等奖。创作小品《闯世界》参加“党旗耀江海”——南通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主题文艺晚会。排练舞蹈《红色娘子军》《天山情》《一抹蓝》等参加南通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

2.结合区域交流活动抓好作品展示。版画作品《唱响八路军歌》入展江苏省“百年百场”优秀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漆画《不可忘却的那些追梦人》入选“信仰·力量·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情景剧《追寻》参加由南通市委组织部主办的“不忘初心,我的入党故事”主题展演活动;作品《老街坊》等亮相“江风海韵北上海”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南通主题日专场演出;油画《并肩》《珍爱动物》《阳光》、国画扇面《花鸟》、版画《残者·搏者·强者》《挡不住的喜悦》、连环画《水乡女侠》等入选市级各类书画作品展;歌曲《一座城,一个人》、舞蹈《蓝》参加“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专场文艺演出;小品《餐馆奇缘》、歌曲《不朽功勋》、舞蹈《龙凤被》成功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南通市群众文艺新作品改稿会”。
3.结合地方特色创作文艺精品。围绕“火烧竹篱笆”故事创作的通剧小戏《花烛夜》、通剧折子戏《江姐·拒降》、歌曲《不朽功勋》、舞蹈《闪闪的红星》等作品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展演。通剧小戏《瞧这两亲家》获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银奖,入选“百炼成钢”江苏省第三届“戏剧小戏小品”展演并获优秀导演、优秀编剧、优秀演员、优秀剧目奖。小品《封城之前》入围第九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曲艺奖节目奖终评。南通方言说唱《十二月花名夹古人》入选中国曲协主办的“牡丹花开心向党”第六届“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展演。通剧小戏《你想要什么》入围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终评,何婷婷获表演奖。小品《半夜鸡叫》参加了央视综艺频道《我爱满堂彩之好戏连连看》栏目录制。通剧大戏《瓦匠女人》、小品《追寻》参加2021年南通市舞台艺术优秀剧(节)目展演。
4.文化交流有效提升通州形象。广场舞《我们是自豪的建设者》参加2020“南翔杯”长三角健身排舞线上邀请赛,获“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形象奖”。2021年精心打造的通剧小戏《瞧这两亲家》参加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也是江苏省八件入选作品之一,是南通市唯一入选的作品。
(四)群众文化品牌创建收获新成果
文化活动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注重文化活动变“我给你接”为“你需我送”,结合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创作文艺作品,根据老百姓的喜好组织文艺活动,做到“接地气、冒热气、添生气”。近年来,由“通州之夜”大型群众广场文化,到“水街19点,乐享南通州”、村民文化广场舞蹈,由“金种子·送艺培训”进校园、进社区(村),到遍布城乡的百姓舞台,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使这里的人们更具激情与活力。通州区老体协江海艺术团、通州区百花艺术团、通州区万年青艺术团3支群众文化团队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这些群众文化团队在文化馆的组织下,举行送戏下乡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五进活动,促进了通州城乡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地域文化品牌链条,把简单的文化现象拓展升华成为群众文化品牌。
(五)深化全域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1.全力项目招引,推动项目建设。策应文旅市场需求,将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项目纳入市级文旅招商项目手册。借助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省市文旅招商推介会、文旅特色节庆等招商平台,吸引长三角优质文旅投资商前来洽谈合作。联合区项目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五接镇定期会商,着力解决洲际梦幻岛项目的土地规划调整、占补平衡等用地瓶颈问题,加快推进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跟进绿洲皇冠度假村综合楼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步入实质性建设轨道。
2.推进标准化建设,着力品牌培育。今年年初,通州区被列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文广旅局积极学习周边县市区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丰富观光游、文化游、乡村游、度假游等文旅体系,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南山湖水街创成全省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维景国际大酒店创成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品牌;全力推进希尔顿欢朋酒店申创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途居营地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五接镇开沙村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积极打造通州精品旅游线路,助力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