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非职业合唱团体声音训练的优化策略

作者: 麻艳

试析非职业合唱团体声音训练的优化策略0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非职业合唱团体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团队服务需求的增加,这就导致了非职业合唱团体训练和管理的短缺。本文拟以非职业合唱团体的基本现状为切入点,阐述非职业合唱团体声音训练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非职业合唱团体声音训练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非职业合唱团体;声音训练;优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国各地成立了一系列非职业合唱团体,积极参与各类演出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力。非职业合唱团体的发展壮大使得加入合唱团体成为广大民众新的选择。

一、非职业合唱团体的概述

(一)非职业合唱团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不少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合唱比赛,参与者主要是非职业合唱团体。最初,人们认为人数较多的大规模演唱就是合唱。这些非职业合唱团体可以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演唱不同的曲目,很多非职业合唱团体的成员也并不懂得专业的音乐知识,不会根据音乐风格的需要使用自己的声音。[1]

(二)职业合唱团体与非职业合唱团体的辩证互补关系

职业合唱团体与非职业合唱团体在合唱发展中相互促进,在功能上是互补的。职业合唱代表了专业的发展水平,非职业合唱是我国合唱事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职业合唱与非职业合唱是辩证互补的。

二、非职业合唱团体声音训练的重要性和问题

(一)非职业合唱团体声音训练的重要性

声音训练有助于帮助理解复杂的声音实践,指挥训练一个非职业的合唱团时,音色的变化取决于更强大的声音对象的组合。成员本身的音色是来自非职业合唱团体自身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旋律、高阶唱法和口部的变化,增加了合唱音调的变化,从而表达出合唱中不同的风格和情感。[2]

(二)非职业合唱团体声音训练的问题

第一,非职业合唱团体中,并非所有成员都了解歌唱的技巧和原则,有些指挥虽然不注重音乐技巧,但他们不仅对声乐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声乐艺术也有着难得的深刻理解。若指挥不知道如何训练声乐系统,开展声乐练习,非职业合唱团体就无法进行系统的声乐训练,合唱团的素质也就得不到提高。

第二,合唱团成员素质不高。在我国的中小城市中,接受过专业声乐培训的人并不多,想要加入合唱团接受专业声乐培训的人也不多。甚至在许多地方,专业声乐培训机构都很少。因此,这些地区合唱团成员的素质并不高,这些人也很难与其他音乐专业人士合作。

一些合唱团体任意招募新成员,认为只要有唱歌爱好,能唱一些歌曲,年龄合适,就可以加入合唱团体。这会导致团队成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团队的各声部会杂乱无章。在稍微复杂一点的节奏中,声音各个部分的连接会不自然,有些成员即使在伴奏下也找不到自己的音高,甚至在演唱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改变音高。

第三,非职业合唱团体在规模、人员、组织等方面往往难以控制。一般来说,非职业合唱团体成员的短缺是由于合唱团最初人员招募不足。合唱团成立后,其领导对合唱团今后的发展规划有偏差,导致合唱团成员整体素质日益下降。

第四,指挥的理解和看法不同,导致对合唱教材的内容和方向的把握也有不同。团队技巧、排演歌曲和情感处理是这些书中最集中的主题,但其中涉及声乐艺术的研究则很少。我国至今还没有编制出权威统一的合唱技术教材。

第五,对视唱练耳的作用认识不足。许多非职业合唱团成员,因为工作忙碌而耽误了时间,从来不进行视唱练耳。在聚在一起排练作品时,不管作品是否适合这个群体,只要听别人唱,他们就敢唱。一些合唱团体已经成立了十多年,却从来没有受过视唱练耳训练。有些成员把自己的演唱部分练习得很好,当合在一起练习时,就会出现不和谐的情况。一味追求速成,只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第六,指挥的综合能力严重欠缺。无论是职业的还是非职业的,指挥都是合唱团的灵魂和核心人物。非职业合唱团的指挥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合唱团雇用音乐学院毕业生作为指挥;还有一些指挥爱好者,其实对合唱指挥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规模大、比较正规的非职业合唱团,偶尔会邀请当地著名的合唱团指挥前来培训。总而言之,在这些指挥中,虽然有很多“强手”,技能精湛,但还是会集中反映一些问题。例如,指挥没有较强的声乐教学能力,不能带领团员提高歌唱水平;指挥不会弹奏键盘乐器,乐谱识别能力有限,能排练的作品太少,不能及时听出错误部分,作品的选择和安排计划就会不切实际。

三、非职业合唱团体声音训练的优化策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非职业合唱团体声音训练可以围绕吐字咬字训练策略、共鸣腔体训练策略、气息掌握训练策略、唱歌姿势训练策略及和声训练策略等方面具体展开实践。

(一)吐字咬字训练策略

虽然非职业合唱团体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但一些表演和习惯阻碍了其对发音的掌握,声乐技巧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歌手只追求声乐技巧,忽略了发音训练,无视唱腔押韵等问题,最终造成发音混乱。

美国的声乐方法更注重声音,在实施过程中追求整体的共鸣效果。然而,汉字的发音非常复杂,辅音和元音的差异大大增加了汉字发音的难度。如果我国的声乐创作是基于别的语素声乐创作方法,就会导致我们的声乐创作出现混乱。

对策一:改变观念,增强正确咬字、吐字的意识。

要唱好一首歌,除了声乐训练之外,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在演唱过程中做到吐字清楚。

对策二:适当借鉴传统美声的理论和经验。

在大多数西方传统音乐作品的演唱中,发音一定要正确。汉语的发音方式非常复杂,它是由很多个音节组成的。另外,汉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音调的问题。因此,读音非常重要。[3]

对策三:寻找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必须养成说汉语的好习惯。意大利著名歌手卡鲁索发表过演讲,认为说和唱是同一个发声器官,具有两个发音和发音动作。歌唱时发音被夸大和放大,因此,在唱歌的基础上,当我们用呼吸支柱来夸张语言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掌握正确的发音。其次,重复练习。朗诵是向观众展示语言的艺术。歌唱强调声调、语气、音色等方面,至于发音,朗诵和歌唱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共鸣腔体训练策略

人体的共振器官是可变的,尤其是在声带的上半部分,它连接喉部、口腔和鼻腔,形成管状乐器,管状乐器类似于管腔,形成谐振器。此外,谐振器输出通道的前端和口部是喇叭形状,适合语音的发音。这些谐振器具有特定的调节功能,可以适应不同的音色变化,产生不同的效果。

1.口腔共鸣的练习

牙齿的共振是通过上下嘴巴,通过改善面部肌肉放松上颌来实现,声音的高度是通过在肌肉、软骨和声带附近呼吸,推动声波穿过硬腭到牙龈来形成。与此同时,随着呼吸的加速,声波从喉咙向前移动,并在口腔的上半部分产生振动。声音反射到前硬腭并引起共鸣,这种共振很容易产生明亮的声音,但若共振太多,则无法产生如此明亮的声音。因此,有些作品的发音是中性、开放的,更适合学习口语共振。

2.头腔共鸣练习

头腔共鸣基于牙齿共振,聚焦硬腭的声音反射器稍向后,可以通过改善鼻音与舌间的通道和空间,以便于声波到达鼻窦和上颌窦,从而引起共振。女高音区的共鸣尤其明显,因此,有些作品高音和半音更适合学习声音共振。

3.胸腔共鸣练习

胸腔共鸣是指将下巴自然放松,喉咙和硬腭适当打开,从反射点到牙龈,在喉咙内振动,然后传播到胸部并产生共鸣。在低音中,共振的效果是明显的,因此,一些低音区更多的作品更适合胸音训练。

4.模仿各种不同音响从而锻炼共鸣腔的调节机能

谐振器的调谐能力往往对合唱团的多样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鼓励合唱团成员积极调整共鸣器官,以适应不同作品的需要。实现声音统一的关键是要提高合唱团的认识,传播和锻炼共鸣。在声带上说话或唱歌的人的声音必须通过声带振动带动呼吸,但呼吸后的声音非常微弱。[4]通过模仿各种不同音响从而锻炼共鸣,歌声越活跃,身体越和谐,共鸣越大,效果越好。

(三)气息掌握训练策略

1.整体呼吸训练

整体呼吸训练是检查全体成员呼吸是否正确的最简单的方法。按照指示,每个人都站起来,以正确的姿势呼吸。在此期间,指挥一定要注意队员呼吸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检查队员的呼吸和位置,并根据呼吸的长度定期训练,逐步提高队员的呼吸能力。

2.声部间交替呼吸训练

在声部间交替呼吸训练时要注意声音模式和背景之间的自然变化。

3.循环呼吸训练

循环呼吸训练取决于合唱团成员的呼吸长度。循环呼吸是一种独特的呼吸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合唱团成员进行个体呼吸和呼吸循环,训练确保整体发音的连续性。只要指挥不打手势,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连续的发音。在这种训练下,可以将快呼吸、慢呼吸结合起来,教给队员连接、断裂、坚硬、柔韧、速度、音色变化等技巧,逐步训练队员学习不同的合唱呼吸方法。

(四)唱歌姿势训练策略

在对非职业合唱团的日常训练中发现,要想培养基本的声乐创作技能,首先要有正确的演唱姿势,有了正确的姿势,才能正确地呼吸。至于唱歌的姿势,首先身体自然地站起来放松,保持稳定,使整个身体充满精神和活力。腿的宽度与肩同宽,腰椎伸直,胸部伸展,双肩向后延伸,手臂自然下垂。眼睛向前看,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不要突出。

(五)和声训练策略

1.合唱声音状态的统一和合唱声调的协调是声乐训练的主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声乐训练应该特别注意。作为一名合唱教练员,必须使团员处于正确的发音状态。为了保证合唱声音状态的一致性,合唱团要求表演者按顺序练习唱歌和呼吸,进行独立训练和合作训练。在训练中使用共振器官和声波来正确处理音量、音调、语调和音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成员掌握合唱的基本方法。

2.加强合唱配合

合唱团的训练是以声音为基础,目的是丰富和提高合唱团的音乐能力。此时,合唱团需要找准歌唱状态,根据古典风格、现代风格、民族风格等的声音特点,运用科学的声乐表演方法进行演唱。[5]

(六)对新团员入团进行全面的基本素质考核

合唱团最重要的是严格把控新成员的入门水平。新成员不需要有很高的歌唱水平,但每个人的歌唱技巧都必须经过测试。考核时通过几个简单的单音节组和两三个短旋律测试个体的语调、节奏和旋律能力。这些能力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在业余声乐演唱中经常出现的不良现象,大多是由于缺乏有经验的教师或声乐学习经验,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声乐概念。

(七)非职业合唱团的发展呼唤高水平、负责任的指挥

无论哪一部分的训练都与指挥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优秀的指挥,一切理想都是幻想。因此,非职业合唱团比职业合唱团选择的指挥条件更为苛刻。非职业合唱团指挥要根据团员的整体表现,选择适合的作品。指挥不仅要有热情和耐心,还要谦虚,积极寻找机会与同行交流,开阔视野,搜集资料,交流作品。

四、结 语

目前,各国的合唱文化在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非职业合唱团将成为合唱团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非职业合唱团的培养,可以提高我国合唱团的整体水平,为职业合唱团培养后备力量。

(宝鸡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1] 莫阳.非职业合唱团体的声音训练[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 秦磊.浅谈医院业余合唱团的声音训练[J].北方音乐,2020(18):245-246.

[3] 马滨.浅谈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方法[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12):111.

[4] 钟履悦.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的探究[J].黄河之声,2018(18):95.

[5] 钟静.中学合唱排练前的声音和音准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24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