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画幅的逆袭

作者: 马梦初

百年中画幅,历史与荣光

1

1901 年,一个划时代的时刻降临在摄影史上。工程师布朗尼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匠心独运,为柯达公司设计出了一款小巧而精致的箱式照相机——布朗尼2号。这款相机以柯达 120 号的胶卷为动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摄影界冉冉升起,标志着中画幅相机波澜壮阔的一百多年历史的壮丽开篇。

自此以后,中画幅相机以其独特的画幅尺寸和卓越的成像质量,引领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潮流。它的出现,不仅为摄影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也为摄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画幅的逆袭0

2

时光荏苒, 摄影技术不断进步。1948 年,哈苏公司独具匠心地推出了哈苏 1000F 相机,这款相机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颠覆了传统相机的设计理念,采用了镜头、机身、后背分离的模块化结构。这种设计赋予了相机极大的灵活性,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需求自由更换镜头、机身和后背,实现了多样化的拍摄体验。哈苏1000F 的出现,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更对后世的中画幅相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设计理念被众多相机厂商所借鉴和发扬,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模块化设计在中画幅相机中的广泛应用。

中画幅的逆袭1

3

中画幅相机不仅见证了摄影技术的发展,也参与了人类重大的历史时刻。1969年,当人类首次踏上月球的壮丽时刻,哈苏 500EL 相机被带上了阿波罗 11 号。为了尽量减轻重量,阿波罗11号使用的哈苏相机在拆下后背后,机身和镜头被留在了月球上,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永恒见证。如果未来人类再次登月,或许能够找到这台机器,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4

2001 年 9 月 11 日, 这个人类历史上悲剧性的时刻,当双子塔燃起熊熊大火时,摄影师莱尔·奥威尔科(LyleOwerko)正好位于现场,他手中的富士645zi 相机捕捉到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这张照片后来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那段历史的永恒记忆。

中画幅的逆袭2
中画幅的逆袭3

胶片时代

中画幅的逆袭4

1- 布朗尼2号

1901 年,工程师布朗尼为柯达设计了一款小巧的箱式照相机,命名为布朗尼 2 号,采用了柯达 120 号的胶卷,尽管它是一款简易的箱式相机,仅配备了一个简单的旋转式快门和低档照相镜头,但其机身设计简约而精美,机身最初是由硬纸板和人造革制成,以降低其成本,后期型号采用了金属材质以提高耐用性。布朗尼系列相机以其简单、廉价和易于使用著称,极大地推动了摄影的普及。它的出现,为中画幅相机奠定了基础,也开启了一个时代的篇章。

中画幅的逆袭5

2- 禄来 Rolleiflex 2.8F

120 胶片由于其自身的特性,自由度非常高,从宽幅的 617 到小巧的 645,能呈现出不同的画幅比例,也由此诞生了各种相机造型,其中最令人熟悉的莫过于双反相机。这种采用6×6 片幅、上镜头取景下镜头拍摄的相机很多厂家都推出过,而其中大名鼎鼎的莫过于禄来,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产品配套及性能均达到较高水平,而最为著名的则是 Rolleiflex 2.8F,这款相机被誉为禄来双反相机的顶峰之作,成像质量卓越,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

中画幅的逆袭6

3- 海鸥 4B

国人最为熟稔的双反莫过于被誉为“国鸟”的海鸥。其中,海鸥 4B 堪称经典之作,它采用了独特的 3 组 3 片镜头设计,虽然如今在画质表现上可能略显逊色,但在那个物资稀缺的年代,拥有一台海鸥 4B 无疑是众多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与追求。它不仅仅是一台相机,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怀,见证了无数珍贵瞬间的定格。而如今,海鸥 4B 存世量极大,根据官方资料显示,海鸥 4B 总共生产了 120 余万台,因此也成为不少胶片玩家的入门选择。

中画幅的逆袭7

4-富士 GF670

中画幅领域同样孕育出了令人瞩目的旁轴相机。其中,富士 GF670 相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这款折叠式旁轴相机完美融合了高性能、高质量与便携性,其轻盈的身姿仅重 1000g,折叠后的厚度更是惊人地缩减至 64mm,GF670相机的一大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在 6×7 和 6×6两种画幅之间自由切换,取景器内的框线会相应地自动切换为 66 或者 67 比例,从而创作出更多元化、更具个性化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富士推出的最后一款胶片相机,GF670 不仅继承了富士一贯的精湛工艺和卓越品质,还融入了光圈优先等自动功能,并且采用了电子控制的快门,使得拍摄过程更加简便高效。

中画幅的逆袭8

5-宾得 67

中画幅自然也诞生了单反相机这种经典的结构,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宾得 67,这款极具传奇色彩的相机从外观上看就是一部放大版的135 单反,熟悉 135 单反的用户毫无上手难度。这款相机以其出色的拍照效果和独特的设计赢得了摄影爱好者的喜爱,配合 SMC Takumar 67镜头,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它自带的手柄使得持握起来比其他同类型相机更为舒适,宾得67 的对焦屏十分明亮,换上腰平取景器后可以直接拍屏,提供了不一样的拍摄体验。宾得 67的机身重量接近 1.3kg,内部装有巨大的棱镜。为了减少机震带来的画面模糊,第二代机身左侧增加了一个反光板预升按钮。

中画幅的逆袭9

6-哈苏 1000F

在中画幅单反相机的世界里,哈苏相机以其模块化设计堪称经典之作。早在 1948 年,哈苏便独具匠心地推出了哈苏 1000F 相机,这款相机具备了最快 1/1000 秒的焦平面快门。哈苏1000F 十分坚固耐用,测试人员拍摄了 500 卷胶卷以测试其性能,甚至两次将相机摔至地上,1000F 仍完好无缺。这款相机同前代的 1600F一样,采用了C卡口,卡尔·蔡司为其推出了三款镜头,分别是 Tessar 80mm F/2.8、Distagon60mm F/5.6 以及 Sonnar 135mm F/3.5。当然这款相机最令人难忘的是其模块化的设计,机身、镜头、取景器、后背都可以更换,摄影师在一次拍摄中可以使用不同的镜头和胶片组合。

数码单反时代

数码单反时代随着数码时代的汹涌而至,无数品牌在历史的浪潮中逐渐消失,而中画幅这一本就相对小众的领域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玛米亚、哈苏、宾得和徕卡这四个品牌却坚守阵地,屹立不倒。

随着数码时代的汹涌而至,无数品牌在历史的浪潮中逐渐消失,而中画幅这一本就相对小众的领域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玛米亚、哈苏、宾得和徕卡这四个品牌却坚守阵地,屹立不倒。

中画幅的逆袭10

1- 徕卡 S3

早在 1996 年, 徕卡便勇敢地推出了36mm×36mm 的徕卡 S1 中画幅相机,尽管当时的使用体验并不尽如人意,但这一举措无疑为徕卡在数码中画幅领域开了先河。到了 2008 年,徕卡再接再厉,推出了 Leica S2 相机,这款相机搭载了 3750 万像素 45mm×30mm 的柯达CCD传感器,其独特的传感器比例在业界堪称独树一帜。而在 2020 年,徕卡更是推出了拥有6400万像素 CMOS 的徕卡 S3,这款相机在数码中画幅领域中以其独特的画幅比例脱颖而出,彰显了徕卡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懈追求。

中画幅的逆袭11

2- 宾得 645D 限量版

除徕卡之外,宾得中画幅相机也采用了一体式的构造,宾得在 2010 年推出了 645D 相机,机身设计传承自宾得 645NII,采用 4000 万像素 44mm×33mm 的柯达 CCD,机身外壳由铝镁合金制成,机身及镜头均采用防尘防水设计,手柄宽大,在机身底部和侧面都设有三脚架快装板的接口。在当年中画幅动辄十几万的年代,宾得645D 可谓是“平民中画幅”的代表,不少商业拍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在 2014 年宾得推出了5000 万像素 CMOS 的 645Z 之后,却再也没有更新过中画幅产品线。

中画幅的逆袭12

3- 哈苏 H6D 100C

在中画幅单反里,哈苏和富士联合开发的H系统让人难忘,H 系统采用了哈苏一贯的模块化设计,分别由镜头、机身、电池手柄、数码后背和取景器组成。H系统诞生至今已经发展到第 6代产品。早期的产品都是使用 CCD,并且尺寸各异,在 H4D 之前都采用 48mm×36mm 的CCD 传感器,而 H4D-31 和 H4D-40 开始使用44mm×33mm的传感器,直到 H4D60 开始,使用了 54mm×40mm 的全尺寸 645 CCD 传感器。如今的 H6D 是哈苏画质的巅峰,一块54mm×40mm 的一亿像素 CMOS 傲视群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