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手机摄影指南 跟我下水拍摄的手机,它们还好吗?

作者: 李白兔子

水下拍摄风险控制篇

对于多数手机来说,进水损坏是不在保修范畴内的,也就说虽然很多手机宣称有 IPx 级的防水,但如果掉进水里坏了,是不保修的。所以理论上,给手机加一个潜水壳是更保险的措施。但是,我的第一次三亚度假之旅,就是以潜水壳损坏开始的……所以那次我才直接把小米12S Ultra丢入海中进行拍摄。当然,进水不保修这个“ 约定俗成” 也在被渐渐打破。比如最新的 OPPO A3 Pro 就将进水纳入了保修范围,当然这也是因为它具备了堪称“ 满级”的防水设计( 同时满足 IP66、IP68 和IP69)。所以我觉得未来也许“进水保修”是一个新趋势呢。

如果手机下海/下游泳池后,该如何处理能减少损坏风险?我觉得可以遵循一个“少、浅、快” 的原则:

少 - 就是减少下水次数,比如想好怎么拍再下水,而不是下了水才开始想;

浅 - 如果下水拍摄的话,不要深潜,尽量靠近水面(这样水压较小);

快 - 拍完之后快速将手机从水中取出,并甩干或擦干上面的水。

但这还不算完,为了进一步减少损坏风险,还可以进行下面的“ 洗、吹、吸” 三步操作:

洗 — 你没看错,为了不损坏手机,是需要洗的。这主要针对下海水而言的,因为海水的腐蚀能力更强(我拆过泡海水的相机,里面那叫一个惨),所以从海水中取出的手机,要先用淡水冲洗,将海水冲掉,至少是稀释;

吹 —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吹风机(海边的冲浪俱乐部、游泳俱乐部或酒店一般都有),那么可以用吹风机重点吹一下 USB-C 充电接口和其他手机上的开孔。但要注意不要用过热的风去吹,因为很多手机中的胶黏剂都怕热。

吸 — 事实上手机上很多接缝都有密封处理,但 USB-C 接口在我看来是一个软肋,特别是下水拍摄后很多人会急着充电,但此时接口内部并未完全晾干,这样轻则系统识别有水而无法充电,重则可能接口直接损坏……所以我通常会多次用纸巾的一角伸入USB-C 接口,让纸巾吸干其中水分,再辅以上一步的吹,如此反复操作并多等待一段时间(1小时),再进行充电。当然,如果你的手机支持无线充电,那是一个更保险的方法。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将手机丢进有防潮剂的袋子也不错,但我通常不会在旅行时携带防潮剂。好了,了解完上面的各种措施(至少我那样操作没损坏过),接下来就可以看看如何下水拍摄了。

 水下手机摄影指南 跟我下水拍摄的手机,它们还好吗?0
 水下手机摄影指南 跟我下水拍摄的手机,它们还好吗?1

水下拍摄技巧经验篇

1低风险不下水的拍摄

如果你的手机不防水,也不想买潜水壳,还想拍水下,有办法吗?下面就是两条建议:

A —“水下感”的照片

可以拍“ 水下感” 的照片,而不是水下照片。什么是“ 水下感”?简单说,就是可以隔着水族箱、水族馆的玻璃,甚至是隔着水产市场的鱼缸玻璃去拍。

而要让隔着玻璃拍的照片也像是水下拍的,就一定不能拍出反光,否则就穿帮了。为此,你需要让手机完全贴在玻璃上拍摄,如果是多层玻璃,可能还需要一件黑色衣服遮挡在手机四周,来进一步消除反光。

B — 喷泉的水

另一种场景则更加生活化,那就是很多商业广场都会有的喷泉——小孩子喜欢,对拍摄来说也非常出片。在这种场景里,如果你的手机不防水也没关系,小心躲开那些水滴就好了。事实上多数喷泉的轨迹都是有章可循的,稍加观察后,你甚至可以将手机伸到喷出的水柱下方去拍摄,获得空中水珠的定格瞬间。

 水下手机摄影指南 跟我下水拍摄的手机,它们还好吗?2
 水下手机摄影指南 跟我下水拍摄的手机,它们还好吗?3

2中风险水面摄影

当你的手机具备防水功能,就可以尝试一些真正的与水有关的拍摄了,比如冲浪。类似的还有皮划艇、桨板,或者快艇等水面的运动及交通工具。在拍摄这些运动的时候,由于所拍摄的对象本身是在水面而非水下的,所以你可以站在水里或浮在水面,让手机贴近水面去拍摄,而不是潜入水中。当然,这类拍摄之所以被我划分为中风险,是因为即使在海浪较小的海湾,偶尔也会有一些稍大的浪冲向岸边。

这些浪有时会打得你措手不及,整个人连同手机跌入水中——就像我在三亚时遇到的那样,我已经背对冲来的海浪做好了冲击准备,但那一道海浪的力量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想,让我整个人向后坐倒在了水里。当时我手中拿的是 vivo X Fold3 和iPhone 15 Pro Max,心中想的是幸亏这两台手机的抗水性能都不错。

从水中爬起来后,我甩干了上面的水,继续拍摄。回到岸上后,虽然手机防水,但我也按照前面提到的处理办法,先用淡水冲洗,再用吹风机和纸巾弄干手机表面和充电接口(记住别用太热的风),做到万无一失。

 水下手机摄影指南 跟我下水拍摄的手机,它们还好吗?4
 水下手机摄影指南 跟我下水拍摄的手机,它们还好吗?5
 水下手机摄影指南 跟我下水拍摄的手机,它们还好吗?6

3入水后手机操作技巧

在拍摄冲浪时,由于水下的能见度不够好,所以我没有尝试水下拍摄,但我早就想那么干了,哈哈。

所以当我不久之后又去三亚度假,带着小娃来到酒店的游泳池时,我发现游泳池的透明度非常好,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把手机带下了水。在拍摄时,我遇到了几个问题,或者说我觉得你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分享下我的经验与选择:

A — 广角 or 超广角?

最近带下水的两台手机中,受限于成本,A3 Pro 是没有超广角的,主要是等效 25mm 的主摄。而 Find X7 Ultra 则是一台焦段覆盖等效 14mm 到 135mm 的四摄旗舰。

那么在水下,用哪个摄像头更好呢?这要先说一点,就是水下拍摄本身是“ 吃焦距” 的,也就是水下拍摄会让原本的焦距变长,广角不那么广了。因此,如果你要近距离拍摄人物的全身,那么使用超广角是更合适的。事实上在专业水下摄影师的镜头群里,往往也有超广角和鱼眼镜头的身影。但视角只是一方面,水毕竟不是空气,透光性没那么好。所以用超广角近距离拍摄的画面清晰度,实际上是要好于远距离广角拍摄的。因此,不要觉得广角主摄是 1 英寸大底就什么时候都用它,水下远距离清晰度不够,怎样的大底都是没用的。当然,如果你就想拍摄一些特写画面,那么广角甚至长焦或微距都是 OK 的。事实上未来我还挺想用我的小米14 Ultra 下水拍拍看的。

B — 音量键与快捷启动方式

水下拍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操控。因为一旦手机全部没入水中,屏幕的触控功能就完全失效了(也许未来科技能解决?)。还有个麻烦的问题是,即使你先打开拍照界面再将手机放入水中,也有可能在屏幕接触水的时候导致误触,让手机被水滑到别的界面。我尝试过让屏幕仰面朝天进入水中,误触的概率会小很多。但后来发现更好的办法其实是先不唤醒手机,让手机黑屏进入水中。然后通过系统中可以设置的快捷期待方式来唤醒手机并进入拍照界面。

比如我用 OPPO Find X7 Ultra 时,就是先把手机沉入水中,再双击“ 音量+”键快速进入拍摄界面。不过一旦进入,也就无法使用屏幕进行交互操作来修改对焦点和其它参数了。这也是手机相对于专业的潜水相机的一个不足吧,如果哪一天有更好的操控方式或手机水下附件出现——比如小米14 Ultra 的手柄推出了一个防水版——那么应该手机的水下拍摄体验还能进一步提升。

4拍摄对象气泡与花朵

上一部分基本都是讲操作,而水下拍摄的另一大问题其实是拍什么,因为不是下了水就 OK 的,你还得找到合适的拍摄对象。由于对海水的腐蚀性还是心有余悸,并且在海水中要想拍珊瑚、鱼类可能要潜得更深,所以我并不推荐你裸机下海拍(除非你像我一样疯狂,并且带着一部备用手机)。游泳池是我比较推荐的手机拍摄场所,不深的淡水相对而言对手机的挑战较小。

那么拍什么呢?除了游泳外,有一个很好的题材就是:“泡泡”。你可以让小娃从岸上跳入水中,或是让小娃用手掌从水面上拍入水下,还可以拍一些酒店泳池的装饰喷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当游泳的人被气泡包围,甚至你只拍气泡而不拍人,都能产生一种奇妙的视觉效果——那有点像我们在陆地上吹的泡泡,但在水中,气泡会更密集更晶莹剔透,完全呈现出日常生活难以见到的样子。

 水下手机摄影指南 跟我下水拍摄的手机,它们还好吗?7

当然,如果你觉得气泡有点单调,还可以把一些花朵放入水中拍摄,那也会与陆地上的效果不同。此外,一些玩具应该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总之,一旦下水了,你要想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操作和摄像头选择外,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 玩儿起来” 。水下摄影是超级好玩的,尽可能多地尝试,要比在这里听我分享现有经验更重要。

 水下手机摄影指南 跟我下水拍摄的手机,它们还好吗?8

Tips 一点OnePoint

一次教你一点摄影知识和技能,易学易用,点滴积累,让你成为影像达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