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采访组成员:刘毅 陈文波 刘君 龚仕建 刘烨烨 郑智维 朱浩铨
采访对象
罗显平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退休老支书
寇清新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杨 军 陕西省安康市政协副主席(时任平利县委书记)

汽车沿着蜿蜒而平坦的山路稳稳前行,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古朴民居掩映在山色中,云雾缭绕间勾勒出一幅绿意盎然的秀美田园画卷。
这里是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曾是个藏在大巴山深处、不为人知的小茶乡。这里的种茶史可追溯到唐代,但以前乡亲们“守着金山却揭不开米锅”,这个村一度成为深度贫困村。
脱贫攻坚期间,当地奋力打出一套“组合拳”,通过引进茶企投资茶园、建起现代茶叶示范园区、邀请专家传授技术、“真金白银”补贴茶农等举措,让茶产业再度兴旺起来。脱贫摘帽,迎来春天。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蒋家坪村,走进茶园,察看春茶长势,同茶农们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牢记嘱托,绿色发展,蒋家坪村新建高效密植茶园、改造老茶园,不仅生态环境变得更好,村民的增收之路也越走越宽。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蒋家坪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6万元。
山村之变映射思想伟力。如今的蒋家坪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时常迎来各地游客。村民们深切体会到,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守护好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本。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放眼全国,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图景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人类对自然进行保护,自然也会回馈人类”

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退休老支书
采访组:你曾长期担任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请介绍刚上任时村里的基本情况,上任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什么?你是怎样带领乡亲们克服这些难题,逐步发展起来的?
罗显平:2001年,我当选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干到2021年退休,整整20年。刚上任时,村里交通条件非常落后,只有一条主路,那也是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老百姓买东西都靠肩挑背驮,干旱的时候去挑水,一早上只能挑上来一担水。
我上任后,先是带领大家修路。最开始村里都是泥土路,在2017年至2019年脱贫攻坚期间,全村累计新修道路26.2公里、硬化道路16.6公里。在电力部门和水利部门支持下,我们用上了电和自来水。村里还架起了信号塔,实现了网络全覆盖。
经过多年努力,大家的出行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很大改善。老百姓收入明显提升,2001年村民人均收入2300元左右,2019年脱贫时达到8000多元,到2024年乡亲们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1.6 万多元,老百姓的日子可谓蒸蒸日上。
茶叶是村里的主导产业,蒋家坪村的种茶史早在唐代就有记载,20世纪70年代,蒋家坪村已经建了1400亩老茶园。最初,茶叶虽然每斤能卖20元左右,但是外出售卖需要挑下山,再搭车,一天下来花销和挣的几乎差不多,盈利微薄。
我们的路通畅后,茶叶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2014年,村里引进女娲凤凰茶业有限公司,对老茶园进行改造提升。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以及绿茶和红茶两条生产线。现在每年生产茶叶25吨左右,产值达到600多万元。
2024年“五一”假期,村里游客人山人海,村委会在一楼搞了个展厅,农户们直接在村里就能卖茶叶,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5万元左右,大家高兴极了。
采访组: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蒋家坪村考察时,你就在现场,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总书记哪些话让你记忆犹新?
罗显平:2020年4月21日,我们在茶园里见到了敬仰的习近平总书记。当天,总书记和茶农们亲切交谈,从茶叶收成、价格问到村民土地流转、分红情况,问得很仔细。总书记是那样的平易近人,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
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总书记指出,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总书记对蒋家坪村寄托了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牢记嘱托,把青山绿水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把茶叶产业做好,让乡亲们通过产业增收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我们对茶园进行了升级改造,包括修剪、除草、施有机肥等,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提高茶园产量,升级茶叶品类。原先我们的“女娲银峰”茶叶每斤卖600多元,现在能卖到1000多元,每年都供不应求。
以前村里茶叶产业零零散散,不成规模。引入女娲凤凰茶业有限公司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现在我们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收入显著提高,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总书记来后,村里还有个大变化,乱砍滥伐的现象没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现在大家发自内心保护青山绿水,四季常青的茶园成了亮丽风景线。
我们建造茶园,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成了一道景色,同时还提高了大伙儿的收益,让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人类对自然进行保护,自然也会回馈人类,我想这就是总书记说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采访组:卸任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后,你成了“宣讲员”,每天上山下山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继续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量。宣讲时遇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罗显平: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后,茶山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我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十几拨游客,最多的一天接待了21个团队。虽然辛苦,但内心是甜蜜的,我要把总书记在蒋家坪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有一次,一位来自河南南阳的老红军来到蒋家坪村,老红军90多岁了,我扶着他上山,给他看习近平总书记在蒋家坪村考察时的照片,讲总书记考察时的情形,这位老红军激动得流泪了。这一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让我深感“宣讲员”的工作很有意义。
我们非常期待总书记再来蒋家坪村,我们想告诉总书记:您来看望乡亲们后,激发了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我们一定会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村民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采访组:蒋家坪村是怎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具体有哪些做法?
寇清新:2021年,我从罗书记手里接过接力棒,担任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2024年,蒋家坪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3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村里坚持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通过茶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
这几年,通过新建、改造,全村茶园面积达到2750亩,实现了人均两亩茶。通过企业和村党支部的带动,周边200多农户加入茶产业,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同时,我们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示范项目,村里建成了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开展观光、科普等活动,提升了大家水土保持的意识。
我们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坚持茶旅融合,走出了一条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首先,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以前上山的通村路很窄,现在都进行了加宽,铺成了柏油路。村民的房屋按照统一风格实施改造,旅游步道、公厕等项目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其次,村民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广。村民在茶园里采茶,最多时一天能挣到两三百元。不采茶的时候,村民在茶山进行除草、管理、施肥,也有不错的收入。随着游客增多,我们的农副产品在村里就能卖掉,销售更加便利。

此外,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我们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村民们积极把自家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村里还通过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总的来说,村民的腰包更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采访组: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后,不少青年人辞去城里工作,回到蒋家坪村创业。请讲讲让你印象深刻的青年返乡创业故事。青年人的到来,为蒋家坪村带来哪些变化?
寇清新:青年人返乡创业,为村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罗永远是个“90后”,原先在山东开了家健身房,2020年总书记来考察后,罗永远回到家乡,在村里开了第一家民宿,为游客提供食宿。他办的农家乐能同时容纳100多人就餐。
沈小燕也是个“90后”,之前在县里上班,这几年回村里做起了电商直播,推销蒋家坪的绿茶、红茶,平利县的绞股蓝,以及农户家里的腊肉、竹笋干、木耳等农副产品。
以前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农副产品很难走出大山。现在我们的茶叶卖到了北京、上海、新疆等地,增加了乡亲们的收入。
这么多青年人回乡创业,为我们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注入了活力。
采访组:下一步,在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等方面,村里有哪些发展规划和目标?有信心实现这些目标吗?
寇清新:我们一直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茶山建设了提水灌溉项目,还安装了绿色防控监测系统,对湿度温度等都能监测。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对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我们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提升茶叶品质。如今,村里已有1000多亩丰产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