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柳婵:当年早上5点出发上山造林
“起床啦,开饭啦,准备开工啦,工作时间快到啦!”早上4点,民兵们一听到我的声音,就会马上起床,刷牙洗脸,然后拿着各自的碗碟去盛饭,由炊事员分饭菜。
那时候我还未满18岁,每天跟着总务去蓝钟古城挑50斤大米回厂棚,做好午饭后和炊事员挑饭菜上山给民兵们吃。下午回来,烧好热水,帮女民兵们将水一桶一桶提回住宿厂棚,放在她们床边,用毛巾盖住,以免热水变凉。她们上山挖撩壕满身大汗,回来可以立刻洗一个热水澡,洗完澡再吃饭。
当时,民兵们早上5点出发上山,砍树,修筑防火线,烧山炼山,扛着锄头挖撩壕,上山都是做同样的工作,不分男女。哪怕像我这样瘦小的青年,工作也是一样的。
种植杉苗的时候,每人每天要挑着一担杉树苗上山种植。现在看到岳山生机勃勃的大片生态林,觉得过去的艰辛很值得。
经过两三个月深山野岭的锤炼,到了后来“温泉造林大会战”的时候,我就没那么怕了。
造林前期,砍伐木材和修筑防火线最为辛苦。如果被分配到最高的山岭上去修筑防火线,又险又高,单单爬上山就很辛苦。
修筑好防火线之后才能烧山,大的木枝不好烧,就要砍成一段段,堆在一起,再继续焚烧。砍伐木枝条继续焚烧时,没有毛巾擦汗,只能用手擦,所以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乌黑的。
1万名民兵奋战在岳山,山路狭窄危险,用镰刀把草木砍了才有路,拽着木条、撑着木棍才能慢慢爬上山。岳山上到处都是大小不均的野木、芒草、蕨类等植物,必须把芒草用锄头挖出来,才能继续进行挖撩壕工作。种植树苗的时候很严格,杉树苗的蕊尖要求垂下来的方向一定要冲着山上。林业局技术指导员会严格验收,如果蕊尖冲着山下,就是不合格的,必须拔起来重新种植。
后来,我留在林场工作,经常对年轻人说,我17岁参加“岳山造林大会战”,亲身体验过其中的艰辛。把粗大的树木砍下来,重新炼山种植,造林1万多亩,才有了今天郁郁葱葱的森林。
(《民生周刊》记者李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