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海波:“只要努力奋战,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盘海波:“只要努力奋战,就一定能战胜困难”0
造林民兵在草棚前开展宣传活动。(图/方权裕)

1974年,我作为怀集县凤岗公社青年民兵来到岳山,参加“岳山造林大会战”挖撩壕工作。

那时,各个生产大队都在发动、组织大家参与造林,大伙报名积极,干事热情都很高。我是第一批来到岳山的战士,接到通知,背起行囊,就从家里出发了。

从我家到岳山有120多公里。先坐拖拉机,然后换货车,再走路,折腾了一整天才到。

初上岳山,“荒凉”是最直接的感受。不仅是山路难走,几乎漫山遍野都是芒草,其间还夹杂着杂木。山里云雾弥漫,一下雨,能见度只有二三十米。住宿条件也很有限,临时搭建的棚子、铺着稻草的席子,便是我们的栖息之所。

山里气候湿冷,我刚到不久就患上了风湿病,可即便如此,还是咬牙坚持奋战在一线。那时,心里没有杂念,一心只想尽快完成造林工作,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战友们也是如此,即使环境艰难,大家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

每天,简单吃过早饭后,我们就打着手电筒上山了,那时天空才开始泛白。荒芜的山体上,是一个个垦土炼山、撩壕造林的人,在山上干活,一干就是一整天。

为了更好地记住壕沟的规格,大家还创作了“撩壕山歌”,每个人都会唱。干活时,一个人唱起来,其他人会跟着唱,越唱越带劲儿,越干越火热。

规整后,还要把下面的黄泥挖出来,通过表土回填,保留表层富含养分的腐殖质,为杉苗的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这也是杉木林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

这些杉苗五六十厘米高,是我们县林科所专门培育的科研成果,种下后大概半个月就长到70厘米左右。我们花了3个月时间挖好撩壕,离开时,山上已经种满郁郁葱葱的树苗。

我清晰记得,离开那天下着雨。细雨间,我似乎看见雨过天晴后的岳山,生机勃发。

后来,我成为一名教师,一直扎根在乡镇,致力于教育培养乡村的孩子们。偶尔,我会从朋友那里听说岳山的变化。他们都说,现在岳山茂林如海,郁郁葱葱。

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在“岳山造林大会战”的经历。想到当时“只要努力奋战,就一定能战胜困难”的决心,便觉得眼前的困难不算什么。

我常常把“岳山造林”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想告诉他们,今天满山的绿色来之不易;也想以此激励他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不要泄气,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终有所成。

(《民生周刊》记者李杨诗宇整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