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体育界“饭圈”乱象:在赛场为运动员喝彩,而非在场外“拉踩”

作者: 臧金星 杜欣怡

治理体育界“饭圈”乱象:在赛场为运动员喝彩,而非在场外“拉踩”0

从今年1月11日开始,包括中国羽毛球队官方微博在内,羽毛球运动员王昶、梁伟铿、何济霆、任翔宇、朱一珺,羽毛球教练陈其遒、罗毅刚等陆续解散了粉丝群。

解散粉丝群、远离饭圈的,不止国羽。早在巴黎奥运会后爆火的游泳选手潘展乐,在2024年8月就解散了自己的粉丝群,表示不想被打扰。同年11月15日,一战成名的“网球女王”郑钦文,也解散了自己的粉丝群。

粉丝因“粉”而“群”,一众体育明星的主动脱离“饭圈”的行为,被视为自发抵制“饭圈文化”侵蚀竞技体育精神的开始。

“饭圈文化”渗透到体育领域

何为“饭圈”?“饭”是英文“fan”的音译,意思是粉丝,“圈”是“圈子”的简称。“饭圈文化”是指由一群粉丝组成的群体,他们对某个明星、偶像或团体进行追捧、支持和喜爱,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饭圈文化”最初在娱乐圈比较流行。

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饭圈文化”开始向体育领域蔓延。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运动员的私生活,线下追星时围追堵截;观赛过程中“长枪短炮”、声嘶力竭,无原则吹捧自己喜爱的运动员,只接受赢不接受输;在网络平台上,不同粉丝群体之间挑动对立、互相拉踩,掀起网络骂战和人身攻击等。

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两位中国选手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然而,同样是中国选手,都是为国争光,却遭到了现场粉丝厚此薄彼的对待。同时,在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对此,有网友评论,这是体育精神受到了“饭圈文化”侵扰。

在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10米台决赛中,陈芋汐夺冠,全红婵获得亚军,现场一名粉丝在看台上大吼“裁判不公”,全红婵被该粉丝的言行震惊,当场无奈叹气并劝告对方。但赛后网络上仍出现较多质疑“故意压分”的舆论,甚至出现了对冠军陈芋汐的攻击和谩骂。

除了这些比赛之外,受畸形“饭圈文化”所扰的运动员还有不少。比如,男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和王楚钦、女篮球运动员杨舒予、女羽毛球运动员陈雨菲等都曾深受被跟踪、被偷拍等行为的困扰,并纷纷发声表示反对。

这种畸形的“饭圈文化”渗透到体育领域,不仅违背了体育精神,更让运动员生活和心理状态受到严重冲击,增加额外的舆论压力。

畸形的“饭圈文化”

为了治理畸形的“饭圈文化”,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乱象仍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进步,虚拟社群发展迅速。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图景日渐呈现出“媒介化”特征。在媒介化的影响下,粉丝对偶像的追逐与崇拜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想象”,而是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种媒介平台建构新型的互动关系,以此打造了具有虚拟社群意味的“饭圈”共同体。

情感依赖,引发非理性圈层传播。“饭圈”粉丝出于“守护”偶像的群体情感,他们通过评论、转发等网络行为达成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对某事件较为相似的看法,演化为圈层化的集体情绪表达,进而使传播形态演变为社群的网络狂欢。

“信息茧房”,削弱理性思考能力。“饭圈文化”中,粉丝在接收偶像信息时往往以情感为驱动,选择自己偏爱的内容。加上网络平台的算法推荐,在信息选择上就会愈发狭窄,逐渐会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形成“信息茧房”。他们只关注自己偶像的私生活,而不去全面了解这项运动,最后对比赛结果的评价也难以客观公正。若是偶像输了比赛,他们情感上难以接受,往往就会通过非理性的方式来宣泄。

治理体育界“饭圈”乱象:在赛场为运动员喝彩,而非在场外“拉踩”1

隐蔽推手,利用灰色产业链牟利。“粉丝经济”与“饭圈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偶像明星逐渐成为一种被资本手段包装好的、带有一定商品属性的文化产品,经过经纪公司和商业平台的包装后,在“饭圈”中进行推销和流通。

不理性的体坛“追星族”背后,往往有更隐蔽的推手,试图复制娱乐圈“饭圈”灰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以流量为导向,有门槛有分工,通过“代拍”、卖“周边”等形式牟利,并不断推动体育明星泛娱乐化,进一步绑架舆论、割裂共识、收割粉丝。

站在跑道外为他们喝彩

“体育热”不断吸粉,这本是件极好的事,然而粉丝群的扩大,为运动员们带来了更多的流量和关注,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近年来,不良“饭圈文化”对竞技体育的侵蚀和危害日益凸显。一些粉丝在狂热追捧偶像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体育精神的本质,将关注点从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转向了其私人生活、外貌形象乃至社交媒体上的互动。

治理体育界“饭圈”乱象:在赛场为运动员喝彩,而非在场外“拉踩”2

这种畸形“饭圈文化”不仅影响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更对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国家体育总局对此早有警觉,并多次明确表示要拒绝畸形“饭圈文化”的渗透,鼓励体育工作者坚持“做好自己”,走正道、树正风、扬正气。2025年1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会议,表示要聚焦斗争重点,把“饭圈”乱象治理作为当前紧迫任务抓紧抓实,加强队伍管理、宣传引导,强化风险防控,聚焦重点群体。

运动员们解散粉丝群的举动无疑具有鲜明的示范意义。与粉丝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体育界良好的业界生态。

从运动员的自我发展来看,远离“饭圈”不仅有助于他们保持专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还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舆论压力和干扰。

更重要的是,远离“饭圈”能让运动员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保持初心,坚守体育精神,从而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更稳。

粉丝群的解散,背后是运动员对竞技体育本质的坚守,也是对广大粉丝的呼吁:每一个关心和支持中国体育健儿的人,都应当尊重运动员的个人权益和选择,在为运动员鼓劲加油时保持理性,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

(摘编自“济南宣传”微信公众号、《半月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