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顾颉刚与崔东壁
作者: 李零 范艺宝宋儒尊孔,有所谓“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单传,有如环环相扣的链条,“五四”前,几乎无人怀疑,不敢想,也就不想。
读《论语》,很多人会想到耶稣。但孔子和耶稣不同,他的理想是“盛世不再”的西周初年,现实是“天下无道”的东周。他是为了挽救东周,才推崇西周—与超自然的彼岸世界无关。当然,我这样说是针对宗教版的“耶稣”。我不认为,孔子是“枢轴时代”的宗教先知,与摩西、琐罗亚斯德、释迦摩尼和耶稣属于同一时代同一种人。
大名崔东壁(崔述),生前默默无闻,只是“五四”后,受胡适、钱玄同、顾颉刚推介,方大显于世,对中国学术,对海外汉学,影响很大。
王国维死后,罗振玉为他立传,提到过崔东壁。他说,阎若璩的辨伪,“所疑固未尝不当”,崔东壁“则多疑所不疑”,看不上。王国维的《古史新证》虽未提及崔东壁,但所持立场、看法相似。钱穆的看法也差不多。顾先生花十五年工夫编订《崔东壁遗书》,书成请钱穆作序。序云三君疑古乃时事使然,国难深重,深责传统,与崔氏立场不同,“曰怀疑,曰辨伪,曰考信,此顾君深有取于崔书者也。曰儒术,曰六经,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此顾君未必有取于崔书者也”。他对《 遗书》的评价是“崔氏之于古史,有信之太深者,亦有疑之太勇者”。
崔书虽倡“辨伪”,却以“考信”为题,“疑”是为了“信”,为了捍卫道统,而顾先生相反。他疑古书,疑古史,方法虽承自宋以来的辨伪传统,特别是崔氏,目的却是为了破道统,此不可不察也。

上一篇:
漫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