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种!台湾特有鸟类之美

作者: 今井

32 种!台湾特有鸟类之美0
GF500mm F5.6 R LM OIS WR+1.4×, 1/800s, F8, ISO 6400
32 种!台湾特有鸟类之美1
GF500mm F5.6 R LM OIS WR, 1/500s, F5.6, ISO 802000 米高空休憩的烟腹毛脚燕(冬候鸟)

当晨曦透过大雪山的云海时,GFX100II中画幅相机轻轻发出快门的声响,一场不可复制的奇景瞬间定格:一对“台湾山鹧鸪”和“蓝腹鹇”并肩觅食,这样的瞬间,发生的概率不足千分之一,却在 2025 年春节的台湾生态之旅中,成为摄影师寺歌心中不可复制的珍贵记忆。

台湾, 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天堂, 以60.32% 的森林覆盖率编织出一张立体交织的生命网。从海拔 300 米的阔叶林到 3000米的冷杉林,每上升 100 米,便切换一个生态界面。玉山塔塔加鞍部的台湾黄山雀在樱花盛开时,品味着樱花的蜜汁;而在小雪山的云雾中,帝雉那闪烁的金属色羽毛,犹如梦境般在镜头中显现,轻触快门下,每一瞬间都被定格为永恒。

在阿里山突如其来的冻雨中,GF500mmF5.6R LM OIS WR 镜头的光学防抖与 -10℃ 耐候性成为寺歌探索自然的“生命线”。为了捕捉蓝腹鹇破晓时分的觅食细节,他连续七天深入山林,镜头记录下它们“枯叶翻找”的觅食模式。这一觅食方式是蓝腹鹇适应台湾多样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其独特的行为反映了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智慧。而 1亿像素的细腻画质,捕捉每个微小的细节,让这些瞬间在寺歌的镜头下熠熠生辉。

栗背林鴝在山林间投下的阴影、台湾猕猴的掠影、长鬃山羊的蹄印、山羌的足迹,每一个细节都在镜头下凝固,成为台湾中央山脉生态廊道完整性的一部分。正如生物学家威尔逊(E.O. Wilson)所说:“每个物种都是无法复写的自然史诗。”而我们的镜头,正是为这部史诗书写当代的篇章。

32 种!台湾特有鸟类之美2
GF500mm F5.6 R LM OIS WR, 1/1250s, F5.6, ISO 4000台湾山鹧鸪,国家野保二级,与蓝腹鹇,国家野保一级。IUCN: 近危物种

 INTERVIEW

摄影之友 寺歌

Q :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拍摄台湾特有品种鸟类? 在拍摄过程中,您对台湾的鸟类生态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A :我一直对生态摄影充满热情,尤其是鸟类摄影。台湾作为我国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拥有许多特有鸟类,这让我非常向往。2025 年春节期间,我决定前往台湾,专门拍摄这些珍稀的特有品种鸟类。在拍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台湾森林生态系统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台湾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60% 以上,是世界平均值的 2 倍。从低海拔的阔叶林到高海拔的针叶林,植被类型在短距离内迅速变化,形成了独特的垂直生态分布。这种快速爬升的森林分布不仅展现了台湾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反映了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对生态系统的深刻影响。低海拔的阔叶林带温暖潮湿,以樟科和山毛榉科植物为主; 中海拔的混合林带则是阔叶林与针叶林交错分布,常见红桧、台湾扁柏等树种;而高海拔的针叶林带则以台湾冷杉、玉山圆柏为主,林相单一但树木高大挺拔。这些森林不仅是鸟类的栖息地,也是许多其他野生动物的家园。通过这次拍摄,我对台湾的生态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台湾地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严格法规,如禁止喂食野生动物和禁止设立鸟塘等,这些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这次拍摄,我不仅记录下了这些珍稀鸟类的美丽瞬间,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它们栖息地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这些影像,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台湾特有鸟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Q :您提到这个项目涉及 32 种台湾特有品种鸟类(如黑长尾雉帝雉、蓝腹鹇、台湾蓝鹊、台湾鹎等)及其他台湾特有亚种拍摄(台湾领鸺鹠、台湾星鸦、台湾青背山雀等),选择特有物种为创作主线有什么规划及想呈现什么?

A :选择“特有物种”作为创作主线,是因为这些鸟类不仅是台湾的生态标志,更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展现这些鸟类的独特之美,并唤起人们对它们的保护意识。 在拍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捕捉它们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行为与互动,力求通过这些影像讲述它们的生存故事。

例如,这次拍摄中,我幸运地捕捉到了非常难得一见的画面:台湾山鹧鸪(遇见难度 9)与蓝腹鹇(遇见难度 7)同框。这两种鸟类都是台湾的特有品种,同框出现的概率极低。这样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台湾森林生态的丰富性,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与珍贵。

通过这样的影像记录,我希望能够呈现台湾特有鸟类的生态习性、栖息环境以及它们面临的生存挑战,进而唤起更多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与行动。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我想传递的核心理念。

Q :在野外拍摄这些鸟类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您如何克服天气、地形和鸟类习性的限制?

A :野外拍摄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天气和地形的不可预测性。台湾山区气候多变,时而晴空万里,时而大雾弥漫,甚至可能突然下起大雨,这对拍摄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此外,鸟类的习性也是一大挑战,许多鸟类极为警觉,稍有惊扰就会惊飞,错过最佳拍摄时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 我选择了富士 GFX100II 搭配GF500mmF5.6R LM OIS WR 镜头。这套设备的轻便性和双重防抖功能,让我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手持拍摄,即使是在低光或恶劣天气下,也能捕捉到清晰的影像。同时,让我可以用更多时间观察鸟类的行为,选择最佳的拍摄时机。 在这次为期22 天的拍摄期间,只有 6 天是晴天,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小到中雨,甚至在大雨中度过。 其中两张在大雨中的照片让我印象深刻,台湾阿里山公路海拔 1931 米的停车场,捕捉到两幅令人陶醉的自然画面。

第一张照片展示了青背山雀(台湾特有亚种)的生动瞬间。画面中,青背山雀甩出一道完美的水花弧线,其眼睛清晰可见,白色羽毛的细节也完全没有过曝,甚至可以“数毛”!这张照片不仅捕捉到了鸟类的灵动之美,也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精彩。

32 种!台湾特有鸟类之美3
GF500mm F5.6 R LM OIS WR, 1/2000s, F5.6, ISO 2500青背山雀,台湾特有亚种
32 种!台湾特有鸟类之美4
GF500mm F5.6 R LM OIS WR, 1/320s, F5.6, ISO 2500台湾特有品种,台湾猕猴,中国野保二级

在另外一张照片中,一只绣眼静静地停在绽放的樱花树上。干净的背景,雨滴在空中飘落,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份诗意。绿绣眼鸟的羽毛细致,与繁花似锦的树枝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这两张照片,不仅记录了阿里山春节期间的自然美景,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照片的背后是我前一天为了追逐“迷雾之王”黑长尾雉的足迹,上到 2450米的栖息地。高山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开始的大雾变成小雨,后来直接成了大雨,错过了下山的班车,我在阿里山 2100 至 2450米的山林间,寻找穿梭及下山徒步了 10 公里,GORE-TEX 徒步鞋早已湿透,雨水与汗水交织,成了我与大自然的特殊连结。隔天,大雨依旧不减,我的鞋子彻底湿透,索性卷起冲锋裤的裤管,换上人字拖,继续在雨中寻找拍摄的机会。这些照片,不仅是对环境应变的考验,更是对耐心与毅力的极致挑战。透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野外生态摄影绝非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适应。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与自然的深度对话,也是对生命瞬间的珍贵记录。

Q : 您选择使用富士 GFX100II 搭配GF500mmF5.6R LM OIS WR 定焦镜头,这套装备在拍摄鸟类时带来了哪些优势? 相比其他器材,它如何帮助您更好地完成拍摄?

A :富士中画幅相机 GFX100II 搭配GF500mmF5.6R LM OIS WR 定焦镜头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轻便性和强大的防抖功能。GFX100II 机身重量仅为 1030 克,镜头重量 1375 克,这样的组合在手持拍摄时非常灵活,尤其适合在复杂地形中快速移动。机身和镜头分别具备 8 挡和 6 挡的防抖功能,即使在低光环境下,也能拍摄出清晰锐利的照片。相比于其他器材,这套组合在保证高画质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拍摄的灵活性和成功率。GFX100II 的快速对焦和高速连拍功能让我能够精准捕捉到鸟类优雅姿态:

偶遇黑长尾雉(帝雉):在林间山道中,帝雉公母同框在森林间隙,羽毛细节清晰可见,背景虚化自然。

蓝腹鹇昂扬而立,完美定格瞬间,光影层次丰富。

这些照片不仅展现了富士 GFX100II的高画质表现,也体现了其在拍摄中的强大能力。 这套设备能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拍摄任务,将自然之美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32 种!台湾特有鸟类之美5
GF500mm F5.6 R LM OIS WR, 1/400s, F5.6, ISO 1250黑长尾雉(帝雉) 国家野保一级。IUCN: 近危物种,台湾特有品种
32 种!台湾特有鸟类之美6
GF500mm F5.6 R LM OIS WR+1.4×, 1/400s, F8, ISO 2500台湾鹎(乌头翁)是台湾特有品种,仅栖息于中央山脉以东区域。IUCN:易危物种
32 种!台湾特有鸟类之美7
GF500mm F5.6 R LM OIS WR+1.4×, 1/500s, F8, ISO 1250白头鸫,台湾特有品种,珍贵稀有类。在野外非常少见,见到也多为公鸟,而公母同框实属难得遇见,这画面在情人节这天完美上演。

Q :使用 GFX100II 的 1 亿像素中画幅系统搭配 GF500mmF5.6R LM OIS WR 定焦镜头时,如何平衡超高画质需求与野外动态拍摄的操控性?

A :我会充分利用机身的防抖功能和镜头的快速对焦系统,确保手持拍摄时依然能获得清晰影像。生态摄影经常需要在清晨出去拍摄,光线都不是特别好,GFX100II 的高感光度表现也很出色,让我能在弱光环境下灵活调整快门速度,捕捉到鸟类的动态瞬间。例如,拍摄难得一见的台湾山鹧鸪(深山竹鸡)时,使用了 500mm、1/250 秒、F5.6、ISO4000 的参数,羽毛和眼睛清晰锐利,背部的种子也清晰可见。

Q :富士独有的胶片模拟模式是否应用于鸟类拍摄? 例如 CLASSIC Neg. 模式对羽毛色彩层次呈现是否有特殊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