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小姐(二题)

作者: 周洁茹

常州小姐(二题)0

徐小姐

徐小姐,常州人,师范学校美术专业。

徐小姐从小学习很好,应该直升高中,考大学,可是家里要她念师范学校,这样会有一个教师的编制。如果上高中,考师范大学,也有教师的编制,只是徐小姐很有可能考不上师范大学,而且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教师。

徐小姐的梦想不是做教师,小学教师或者中学教师都不想做。徐小姐想去北漂,漂成艺术家。

徐小姐念了三年师范,教了七年小学,辞职,北漂。北漂一年,徐小姐回家乡,相亲,结婚,去了日本。

十年之后,已经育有两个孩子的徐小姐注册爱彼迎的账号,把自家新建一户建的一个空房间挂了上去。

一个月后,徐小姐收到了第一个问询,英文的。徐小姐英文不太行,没有回复。很快是第二个问询,仍是英文的,问是否可以看看照片。徐小姐这才知道还要上传照片。徐小姐拍了一些照片,阴天,照片拍得很是暗沉。等到上传照片时,问询已经失效,徐小姐又没有回复。回复率为零。

平台提醒她,再不回复客人,房东资格会被取消。

徐小姐学会了使用翻译软件,与客人交流。

徐小姐接待了第一个客人,来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一个女生。

客人们都很友好,给予徐小姐微笑与好评。有个女孩在离开时,给了徐小姐一个大大的拥抱。徐小姐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这个女孩给她留了礼物,还有一张纸条,请徐小姐以后去她的城市时一定找她。

夏季的订单增多,徐小姐非常忙碌。有时候不在家,她就在大门上贴一张字条,请客人自己进门。有一个家庭到达后一直在门外等候,隔壁奶奶说:“进去呀,进去不要紧的,徐桑马上会回来。”他们没有进去,一直等到徐小姐回家。那位父亲二十五年前来过日本,在附近的一个农场干过活儿。这次他带着他的家人又来到日本,寻找那位曾经雇他干活儿的农场老板。他们后来真的找到了那个农场和那位农场老板。

徐小姐的体检发现了一点异常,需要再做精密检查,检查约在徐小姐生日的前一天。检查出了一个多余组织,医生问要不要立即切除。徐小姐说要。很快化验出来,是癌,但是已经切除,医生请徐小姐不必太过担心。

徐小姐回到家睡了一觉,第二天是生日,也有客人来入住。徐小姐醒来就去买了蛋糕,又去机场接了客人。没有一个人知道徐小姐去生死关绕了一圈。

有了一点民宿的收入,徐小姐在车站和港口附近买了一间单间公寓。孩子们渐渐长大,家里不太方便再做民宿。

很快接到公寓管理组的通知,禁止徐小姐经营民宿,责令解除一切预约。

约谈过后,徐小姐开车漫无目的地游荡。路过一片稻田,徐小姐停下了车。面对着空空荡荡的田野,徐小姐痛哭起来。

徐小姐刚到日本的那些年,租住在一个公寓楼。公寓楼冷冷清清,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也都没有交到朋友。周末的一天,孩子对妈妈说:“有个同学住在后面的公寓楼,可以去找同学玩吗?”徐小姐犹豫了一下,陪着孩子去到那幢公寓楼,按下了对讲机。对讲机里同学妈妈礼貌地说:“对不起哦,今天不能一起玩呢。”

孩子问:“那么什么时候能一起玩呢?”

那位妈妈迟疑着说:“寒假吧。”

寒假到了,并没有接到同学的邀约。

徐小姐跟孩子的父亲讲:“搬家吧,搬离这里。”

搬到新建的一户建,做民宿,经常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小朋友来家里住,一起玩,徐小姐的家不再冷清,孩子也不再寂寞,热闹又开心。

徐小姐决心继续经营民宿。徐小姐买到了一个小屋,屋主年事已高,几年前已经搬去养老院。小屋年久失修,屋外杂草丛生。

小屋的翻新整改、打扫清理……徐小姐和孩子们忙活了好几个月。日本民宿法也正式出台,徐小姐申请到了365天全年可营业的旅馆执照。

六年过去了,你猜徐小姐现在有几套房子。

几套?

五套!现在的徐小姐就是个包租婆。我们都不叫她徐小姐了,我们就叫她“包租婆”。

沈小姐

沈小姐,常州人,精通诗文。

沈小姐与父亲沈老爷一起去扬州,正过钞关,沈老爷碰见一位故人萧老爷。两人好些年没见了,这次遇见,很是欣喜。

萧老爷就问沈老爷:“你怎么到扬州来了?”

沈老爷说:“前些年教书存了些钱,回到了家乡。家中女儿到了婚嫁的年龄,许嫁给宋家。宋家在扬州,我们就到扬州来了。”

萧老爷说:“恭喜恭喜,但因为我还有工作,只能下次再约。”

萧老爷封了个红包作为新婚贺礼,就此别过了。

沈老爷和女儿沈小姐上了岸,住到一家旅馆,请旅馆的伙计去通报宋家。宋家回消息说,新娘马上抬到府里去,沈老爷先住着,酒饭钱算宋家的。

沈老爷听了很生气,对沈小姐说:“宋家这么没规矩的!也不择个黄道吉日来迎娶,听起来就不是要娶正室,而是想要纳个妾!”

沈小姐请父亲放心,说:“妾我肯定是不做的,我们家与他家又没有正式的婚书,但要跟他大吵大闹,外边的人肯定说闲话,不如我就先去他家看看情况。”

沈小姐说完,穿上大红礼服,拜辞了父亲,上了轿,去宋家。

轿子进了宋家的大门,沈小姐径直走到大厅坐了下来,大声说:“请你们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么把我悄悄地抬了来,也不办个隆重的婚礼?我也不说别的了,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给我看看!”

下人们都没见过这么凶的新娘,赶紧去向宋老爷汇报。宋老爷正在后边研究人参,听了这话,居然也很生气,说:“我们做生意的,每年至少娶七八个妾。每个妾都这个样子,日子还过不过了!既然来都来了,我还怕她跑了?!”

但宋老爷既然是做生意的,也很精明,又略一思索,叫过来一个丫鬟,吩咐她去跟沈小姐讲,老爷今天不在,新娘先进屋,一切都等老爷回来了再说。

沈小姐听了这话,不动声色,站了起来,跟着丫鬟进里屋。沈小姐一路走,一路看。到底是个商人,把家里弄得富丽堂皇。走廊尽头,一处幽静的小院落,就是沈小姐住的地方。沈小姐心里想,可惜了,这么漂亮的地方,土豪不懂欣赏。

丫鬟安置好沈小姐,回去复命说,新娘长得好看,只是看起来泼辣得很,不太好惹。

宋老爷第二天就叫管家给沈老爷送去五百两银子,叫他回常州去,沈小姐就留下了。

沈老爷生气极了,这分明就是要将自己的女儿做妾啊。

沈老爷走去县衙告宋家骗婚!

知县看了状纸,也很生气,说:“沈老爷是常州贡生,有头有脸的人物,怎么会将女儿做妾?这完全就是盐商豪横!”

盐商听闻消息,连夜打点,送了很豪横的礼,第二天状子批出来就转变为——如果知道明媒正娶,怎么又会主动送上门?显然这是一早就知道要做妾的。

沈老爷不服,又告了一遍。

知县觉得这位沈老爷也太烦人了,直接差人押解他回常州。

沈小姐在宋家一直都没有父亲的消息,心知不妙,买通了那个说她好看但泼辣的丫鬟,半夜三更从后门跑了,跑时还不忘带上了屋里的金银细软。

沈小姐一路小跑出了钞关门,上了一条船,但她没回常州。是怕乡人耻笑还是怕被宋家找到?沈小姐到底怎么想的?只有沈小姐知道。

沈小姐决定到南京去。

沈小姐会作诗,沈小姐可能就是这么想的:到南京去,在南京卖诗为生。

于是沈小姐在仪征换了船,去了南京。

沈小姐到南京后,挂出了一块招牌:“毗陵女士沈琼枝,精工顾绣,写扇作诗。寓王府塘手帕巷内。赐顾者幸认‘毗陵沈’招牌便是。”毗陵,就是常州。这位沈小姐很以自己是常州人为荣。

招牌挂出去,跑过来买沈小姐书画诗文的人不少,也有什么都不买就来看看还说闲话的。沈小姐很凶,听到些个混账话就会骂人。

所以到底是沈小姐的诗文出名还是沈小姐的脾气更出名呢?有一位庄先生就因为在路上瞧见了沈小姐骂人,去跟杜少卿讲:“那位沈小姐来路不明,你也瞧瞧去。”

杜少卿说:“我早就知道她了,也正想去问问她的来历。”又叫多了两个朋友一起讨论。

杜少卿说:“一个女人,卖诗文为生,也很难得。”朋友迟先生说:“南京城会作诗的名士多得很,还去求一个女人的诗?那个女人分明就是借此来勾引男人的!”另一个朋友武先生却说:“一个年轻女子,无依无靠的,只以卖诗文过活,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故事。她既然会作诗,我们就请她来作作看。”

第二天,武先生与杜少卿就一起去找沈小姐,却又碰见穿戴得漂漂亮亮的沈小姐在门口骂人。两个人听了一会儿,都觉得沈小姐骂得很对——对付那些个上门来寻衅滋事的地痞流氓,不骂是不行的。

而沈小姐见这两人气质不同,连忙行了礼,坐下说话。知道是杜少卿,沈小姐很是惊喜,说:“我父亲说过,南京的名士那么多,但只有杜少卿先生是个豪杰。那些人都当我是倚门之娼,还有怀疑我是江洋大盗的,只有杜先生您真正理解我尊重我。我父亲的话真是太对了。但更多的心事,我还是想去拜见您的夫人,一一地告诉杜夫人。”

杜少卿与夫人感情很好,答应了沈小姐的请求。

沈小姐一见杜夫人便双膝跪地求救,将盐商骗她做妾、她扮作下人连夜逃走的事细细说了出来。杜夫人说:“沈小姐不为富商的荣华富贵所动,视金银为粪土,让我很敬佩,但那个盐商必定是要捉拿你的……”正说着,差人倒真的追过来了,说是宋家逃出来了一个妾,报了官。

沈小姐也不怕,直起身来就要跟着差人去。

杜少卿拿了自己的一本诗集,称了四两银子封作路费,交由夫人送与沈小姐。

沈小姐到了县里,知县问她为什么出逃,还偷了宋家的东西。沈小姐分辩说:“宋家强占良家妇女做妾,父亲告他骗婚,他反倒打通关节,诬告了我的父亲。我略通文墨,怎么肯去做一个土豪的妾?但我拿了房中用过的细软首饰逃了出来,这是真的。”

知县指着堂下一棵槐树,说:“你既会作诗,就以这个树为题当面作一首诗。”

沈小姐当即吟出一首七言八句。知县很是欣赏,查点沈小姐的行李又翻到杜少卿的诗集,知道她也得到了名士的支持,就写了封长信给扬州知县,希望他将沈小姐“断还伊父,另行择婿”。

沈小姐当即同两个差人出了县门,上了去仪征的船。

正坐在船舱中,船家来要船钱,差人扬着公文说:“我们这是办公事,还敢来问我们要钱!”

船家当然不敢再要。

船开了一夜,快要到扬州,差人又来问沈小姐要船钱。沈小姐说:“办公事不是不用船钱吗?”

差人说:“都像你这样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去?”

沈小姐说:“我就不给钱,你们敢拿我怎么样!”说着走出船舱,跳上了岸,走得飞快,就像是要走脱了去。两个差人慌忙去拉她。沈小姐回转身,一伸拳,推了他们一个四脚朝天。

结尾:吴敬梓写《儒林外史》,让这位常州小姐沈琼枝参加了殿试,高中进士三甲第一名。这也是同为常州人的作家周洁茹最喜爱的一个结局。

[责任编辑 小 刀]

上一篇: 今夜星光灿烂
下一篇: 取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