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 苗承恩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与支撑”的高度,对教育工作作了重要的安排部署,充分彰显了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上的显著地位,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意识到历史赋予我们重任的使命感,任重道远且意义重大,目光要长远,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考虑,立足本职工作,俯下身去,既埋头苦干又要把握方向,科学有效加上踏实肯干,就能不负重托,不负人民,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干兴邦”的期望。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将人的道德品质置于首位,通过正向科学的措施加以引导,感染和激励他人;“树人”是以人为本,运用适当的方式促进人的各方面改进和提升。因此,立德树人要补充“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从能力、道德、素质等方面全面培养。增强学生健康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达到育人树人的目的。学校发展就是要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营造学校良好发展的氛围,学生的未来才会幸福、活跃、健康。
我们要牢牢地树立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使命的意识,努力培养新时代的新人。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学研究,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稳步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新方向;放眼未来、均衡发展,精准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本研修,突出学校特色。
党的二十大是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启之时召开的隆重的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规划和指引。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立足征程、立足时代,把握形势,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精心谋划和部署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看准方向埋头实干,更换思维适应发展,深化教育改革,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致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坚持人民至上,把握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稳人民立场。学校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懂得,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会有多重。我们应时刻谨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办好我们的教育,深度把握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愿望。把师生权益放在最高位置,倾听师生呼声,以师生需求为工作导向、以师生受益为工作目标、以师生满意为评价标尺,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文化创新,始终都要站在师生员工的立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和发展。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打造良好的师德师风。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在新时代背景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师提高自我修养,也需要教育培养。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立德也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情怀的人。教师队伍知法懂法用法,确保教育过程方向明确,职责清晰。
2.进一步推动教师的发展。争创省市级名师、名班主任、教学骨干、教学新秀等,利用各种教育教学项目的开展,推出一大批承担课题、专项研究的学科带头人。推进教师“幸福生活、幸福工作”的“幸福工程”深入实施。不断加深学校教师对“以师生发展推动学校发展”理念的理解,唤醒广大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神圣感。自觉修师德、树师表、铸师魂,从容于纷杂与喧嚣,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争做“四有教师”,享受教师的尊严与幸福,营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学校成为实现教师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场所。真诚倾听教师的诉求,积极解决教职工生活中的困难。争取改造校园环境,尽可能给全体教师提供一个温馨、美好、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尽可能地让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展现和释放。同时,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制度方案,在学校统筹安排后,通过教代会力求过程民主,程序规范。让教师对学校产生依恋感,把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人生或事业发展的归宿,不断推进学校全体教师“幸福生活、幸福工作”的“幸福工程”的实施。让全体教职工充满希望,向美好愿景出发、追求。
三、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抓手,培养时代新人
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领悟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意义,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部署的高度重视,是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新时代新征程,迫切要求我们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抓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推进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此,我们要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良机,坚持守正创新,转变思维,致力教育改革,投身伟大变革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取得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教育力量。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与学校实际工作相结合,坚定不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不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主导思想,构建高效课堂,积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及文化育人的校本路径,从文化引领走向实践探索,真正让师生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四、坚持守正创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创新变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我们不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协同育人机制。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新时代党和人民对教育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拓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创新理念和方法,努力创造符合我国国情、家情、社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明确教育理念,协同学校、家庭、社会采取科学合理的育人方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要继续做好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和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思想成长,让思政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也是现实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要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坚持守正创新,坚守正确的协同育人方向,努力开创协同育人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学校多年来的立德树人实践予以梳理和总结提炼,站位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对标新要求,结合新形势,突出新特点,作出新安排,通过强化“三全育人”措施,为学校的发展夯实基础,营造空间,促进家校融合,共荣、共进、共长。继续扩大学校立德、树人、成才的良好社会声誉,造就能育人成人的教育者的光辉形象。我们要继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立德树人工作更加扎实、更富成效地开展。办精品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立足改革大潮阔步向前。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