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 刘小川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指明了发展路径和前进方向。
推动城乡学校一体化。一是要推动农村学校建设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与重要抓手,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优化学校分类建设标准,细化管理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和教师标准等,全面提高办学基准,大力开展乡村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地区、薄弱地区办学条件,建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解决“乡村弱”问题。二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一体提升”的思路,推动县域内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通过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实现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城区校带动农村校共同发展。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等机制,不断构建完善符合基础教育特点的教师培养、选拔、使用机制,推动实现城乡学校之间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推动师资配置均衡化。师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还存在数量、质量、结构配置失衡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专任教师配备,保证教师队伍的数量充足、配置科学,建设高素养、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要着力破解教师交流轮岗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实现优质师资共享。要加大教师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建立健全省级统筹、市级调剂、县级为主的教师编制动态调配机制。要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推动智慧教育数字化。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也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建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要加快数字校园建设,以打造“互联网+教育”新型教学空间为抓手,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条件全面提档升级,努力形成网络覆盖完全、线下多媒体教学空间和网络教学空间融合的学习环境。要加强农村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丰富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让农村学生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推动学生关爱制度化。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网络普及,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常态化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开齐开足体育课,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加强专业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术水平,打造一支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心理健康师资力量。要凝聚起家校共育的广泛力量和社会共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