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社团 绽放异彩
作者: 周文龙太子山送来云做的哈达,大夏河捧起珍藏的浪花,五山池端起纯香的美酒,万顷塬跳起丰收的舞蹈……
在这山欢水笑的天地间,一个个颇具特色而又承载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载着“双减”政策落地生根,承载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中小学学生艺术、科技社团,在临夏县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精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
这些社团或来自临夏县最边远的村级小学,或来自普通的县城初级中学,内容上也不乏有特技还有绝活。虽然这些社团活动刚刚起步,活动质量也很稚嫩,但他们以“人无我有”“人一我十”的临夏县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和“一年一小变、两年一大变、三年成特色”的校园内涵建设目标,克服一切困难,创造一切条件,凝聚一切智慧,引领着全县“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一生一特长”的学校内涵发展,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师生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民族精神,现已成为临夏县中小学最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名片。
小创客玩转大科技:临夏县韩集初中机器人创客社团活动
临夏县韩集初级中学机器人创客社团是一个以开设编程课程、制作模型、试验操作、参加竞赛等为内容的科技创新社团,成立于2019年,现有学生100余人。
该社团成立以来,积极为喜爱科技创新和机器人设计的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利用每周三、四下午社团固定活动训练课时间,开设了“掌控板等开源硬件课程、Scratch机器人综合技能竞赛课程、虚拟机器人搭建编程竞赛课程、青少年科技体育模型教育课程、3D打印技术等课程。在日常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设计搭建机器人编程实操、单片机开源硬件设计编程实操、科技体育模型制作实操竞赛等形式,普及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以达到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科学探索、交流分享、团队协作,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并精心组织开展了机器人、飞行器、轮船、风力发电机等科技模型制作、编程实验、实践操作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累计参与各项活动学生达400余人,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和机器人人工智能活动学生60余人,活动参与面覆盖七、八、九三个年级,充分发挥了社团育人功能,深入促进了校园科技创新教育。
2020年建成面积约85平方米的机器人科技创新实验室,购置了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套件,“少年硅谷”创客套装、3D打印机、机器人比赛道具,创建了“少年硅谷”创客实验室,并从2019年开始每年10月初举办一届“挑战者杯”发明创新设计大赛,极大地促进了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社团也先后获得2019年第34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项目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二等奖;2020年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项目二等奖; 2021年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甘肃赛区)风能利用初中组比赛三等奖。全国青少年虚拟机器人在线体验活动(初中组)二等奖和“超能尖兵”称号;学生范鹏在中国青少年虚拟机器人在线体验活动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韩集初级中学八年级32班学生宋旭光说:“从七年级入校开始我就报名参加了学校机器人创客社团,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社团每次一个主题,由浅入深,学玩一体,通过观察、实验、总结、表述等环节的实践练习,激发了我们探索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
小方块拼出大智慧:临夏县尹集新发小学魔方社团活动
“小小方块上下翻,其中奥妙口难言,原本排列很规范,两队互换搞杂乱,再回各自魔方前,计时开始方块转,每人三转一轮换,依次接力顺序变,恢复规整比赛完,输赢全在智慧间,集体协作力无边,紧张刺激扣心炫,神奇益智又好玩,活动特色很明显。”这是临夏县尹集新发小学魔方社团比赛活动的过程描述。
尹集新发小学魔方社团成立于2021年,是由全校魔方拼接爱好者组成的一个小团队,共有学生22人,活动种类分二阶魔方、三阶魔方、四阶魔方、五阶魔方和三角魔方。
本项魔方拼图活动按集体接力比赛形式进行,分两组,每组10人,整个活动共完成四轮拼图接力。活动一开始,两组同学互相交换各自最初的三阶魔方,将对方魔方的原排列顺序随意打乱,然后回到各自的魔方前做好准备,等音乐响起比赛正式开始,计时员开始计时,比赛进入第二轮,每人转动模块三下,接力轮流进行,等全部完成三阶拼图后,依次进入四阶、五阶、金字塔魔等比赛环节,最后先完成规整拼接的小组获胜。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双方队员都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手部运动的协调及思维的高速运转,每个学生的眉眼中都饱含着坚定和自信,犀利的目光快速地扫描着下一块需要转动的方块,缤纷的色块在他们灵巧的指尖上舞蹈。每人每次转动三次,后面队员快速跟进、依次接力,短短的几十秒内,原本杂乱无章的魔方又重回到原来的规整。

魔方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给这所坐落在太子山深处的最边远的村级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更深的内涵,也给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笑声。
指尖上旋转的艺术:临夏县土桥尹王中心小学帕子舞社团活动
“一条八角小手帕,随乐跳舞会听话,不动揉若像丝沙,若动指尖舞飞花,慢似水波荡开花,快像陀螺转不罢,能舞翻转挽抖花,双手转帕学问大,如无半年苦功下,休想指头转出花,刻苦训练天天抓,各显绝技人人夸,尹王帕舞名气大,精彩绝伦传佳话。”这是临夏县土桥镇尹王中心小学手帕舞表演时的情景。
尹王中心小学手帕舞即帕子舞蹈队成立于2014年,现共有学生32名,配备兼职辅导员1名,设有舞蹈排练室,配备了伴奏手鼓、八角帕等训练器械,社团由来自1~5年级热爱舞蹈的学生组成,利用每周四下午的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期间进行排练。
帕子舞顾名思义就是用帕子来表演的舞蹈,常用的八角帕是一种经过加工特制的手帕,多为双层,八角镶有亮片,中心有专制的圆圈,质硬,有重量。耍法有里外翻花及里外挽花、抖花、转绢、指转绢等。
帕子舞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舞蹈种类,由于该校舞蹈队的孩子们年龄尚小,又都没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加上对帕子舞的韵律控制掌握较慢,该社团就从最简单易学好掌握的动作开始教起,经过多日的反复练习,孩子们可以手拿八角帕,跟随欢快的节奏自如地将帕子旋转于指尖。
为了更好地训练孩子们的舞蹈素养,该校手帕舞选用锣鼓和唢呐伴奏的《爷爷奶奶和我们》这首歌曲为背景音乐,以指尖转帕、里外翻帕、里外挽花为主要动作开始排练。指尖转帕是将手帕中间圆圈放到右手食指尖,让手指紧贴圆圈边缘进行匀速运动,保持手腕发力、胳膊、指尖放松的状态,轻轻将手帕转动起来,就会看到鲜红的手帕如一朵玫瑰跳跃于指尖,时而高时而低,最终可以自如控制左右手。这也是这个舞蹈最难掌握的部分之一,如果用力不够或不到位都会使手帕乱飞。一般经过三四个月的坚持训练,大部分学生就能灵活控制手帕旋转式的速度和平衡,指尖旋转也就灵活自如了。
为了突出情感色彩和欢快的节奏感,在排练中还创意性地加入了三面手鼓作为伴奏乐器,欢快的音乐配上手鼓明快的鼓点,一方方手帕在双手的指尖上翩翩起舞,精妙绝伦。
手帕舞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培养了学生舞蹈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积极、向善、自信、团结、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发展了综合素质,逐步形成“携手艺术,快乐成长”的学校育人环境。
尹王中心小学手帕舞社团活动,已成为临夏县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2014年获临夏县“六一汇演”比赛一等奖;2016年获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系统庆“七一”文艺汇演比赛三等奖;2022年获临夏县“庆六一”文艺汇演一等奖。
车轮上跳跃的舞蹈:临夏县双城中心小学独轮车社团活动
“小小骑手绝技显,双脚蹬轮车向前,身体灵活轻如燕,方向全靠腿来转,独轮舞步花样变,一会变成一字肩,一会前后手搭肩,不是变成同心圆,就是又变大圆圈,慢若闲庭踱步间,快如疾风似闪电,难度之高实可叹,健体刺激又好玩,绝技活动特色显。”这是临夏县双城中心小学独轮车骑行表演时的一幕。
独轮车是一项由杂技演变而来的新兴的、具有多种形式的运动项目,它集健身、益智和娱乐为一体,融合了惊、险、奇、巧、美等元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度、气质、品味和独到的观赏性,教育部于1996年将独轮车正式列为校园体育项目。
独轮车表演是临夏县双城中心小学一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特色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观赏性,而且刺激。双城中心小学独轮车队表演队自2016年建立以来,经过辅导员老师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搭建了训练场地,每年从三、四、五年级喜欢这项运动的学生中选出40名队员,利用每个星期三下午乡村少年宫活动时间进行训炼,大概两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基本上掌握独轮车骑行技术,半年之后就可以编排一支精彩绝伦的花式舞台表演节目。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独轮车骑行技术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临夏秧歌中的高跷,何况高跷表演者都是成人,而这个小小的独轮车表演者都是一群小学生,所以这项活动的含金量和难度系数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安全、快速地掌握这项运动呢?开始学独轮车时,需借助其他工具帮助自己立起来,双城中心小学专门制作加长双杠栏杆,初学时先让学生双手扶住栏杆保持身体平衡,然后试着慢慢前后滑行,大概两个月左右可以尝试放手骑行,再让学生到空旷的地方直接往前骑行,一周以后,就可以初步掌握平衡要领,往前骑行八九步了,坚持一学期就可以全部掌握要领,能独立进行骑车表演了。
独轮车运动又称“益智运动”,以其惊险、刺激、健体、益智、好玩的独特魅力,深受男女学生的广泛喜爱,成为双城中心小学最火的运动项目和最精彩的舞台表演节目,现已逐步成为代表临夏县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成果的主要名片。
小琴奏出大乐章:临夏县土桥尹王中心小学小钟琴社团活动
清脆悦耳的琴音从教室里传出,时而似微风拂面,时而像波涛汹涌浪花朵朵,又宛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放出的一个个古灵小精怪,五彩缤纷,仿佛使人置身于一个光怪陆离、极为美妙、心灵酣畅的世界。这是临夏县土桥尹王中心小学小钟琴社团演奏时给人的一种特美的音乐感觉。
“小小钟琴真奇妙,小锤敲键发声响,清脆悦耳很悠扬,时而宛若百灵唱,时而万马齐嘶扬,琴停手势舞上场,恰似天女摘蟠桃,尹王乐队真排场,小手演奏大乐章。”这是临夏县尹王中心小学小钟琴乐队演奏时的现场。
尹王中心小学小钟琴社团成立于2018年,现有成员22名,训练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每周四下午的社团固定活动时间,由兼职的专业辅导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节奏、乐曲、演奏技巧等过程训练。社团成立4年来,高质量的社团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高度好评,与该校手帕舞社团一同被誉为土桥学区校园活动的“两架马车”。
尹王中心小学的小钟琴,是针对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开发的一种有音高的打击乐器,灵感来自于古代的编钟,也可以理解为小敲钟,它既有钢琴般的音质响亮而和谐,又有古代编钟般的音韵,有16个音,左右排列,从下到上,演奏者用一对锤敲击钢条中部,产生柔和清晰的声音。演奏时要求学生脚并拢、腰挺直、肩膀手臂要放松,小钟琴要斜放在琴架上面,手心相对,轻捏小锤三分之一处并且手心相对,以C调为准,根据乐谱1(do)、2(re)、3(mi)、4(fa)、5(sol)、6(la)、7(si)来敲击,练习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乐曲的节奏,把握小钟琴每个音的位置,这样就能在小钟琴上奏出美妙的乐曲了。
自尹王中心小学小钟琴演奏活动开展以来,所有参加社团的学生都能单独或集体熟练演奏《小星星》《小羊羔》《茉莉花》等7个曲目,并同时加上手势舞的舞蹈表演动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演和奏相互穿插、有机结合的打击乐表演风格。
小小乐器,奏出精彩人生。该校小钟琴演奏社团活动广泛开展,培养了孩子们的音乐特长和乐器演奏专长,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位,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灿烂成长。
临夏县这些颇具特色的校园社团,宛若一朵朵耀眼的小浪花,从每一所校园出发,带着欢乐、聚着智慧、闪着光芒,一路流过太子山、流过老鸦关、流过万顷塬、流进大夏河,汇入了“花儿临夏”的海洋。
“近年来,临夏县把学校各类社团建设作为全面落实美育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关键措施来抓,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普及兴趣小组、发展特色社团、培养特长学生、培育校园名片的社团建设总体思路和‘人无我有、人一我十、人有我独’的高质量、高规格社团工作要求,把学校社团建设全面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逐步打造一批在全州能数得着、叫得响、质量高、规模大、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名片。”临夏县教育局局长李铁军说道。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