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塘镇中心小学:党建引领提升育人成效

作者: 彭建彬 江瀚

长塘镇中心小学:党建引领提升育人成效0

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中心小学是一所被红色景点环绕的乡村学校,具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以“长小常红”品牌创建为契机,持续开展“先锋引领,红色赋能”行动,将党的建设贯穿于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近年来,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吉安市少年军校”等荣誉。

党建引领,以文化人正思想

红色基因进校园,文化育人润童心。学校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育人”理念,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倾力打造校园红色景观文化,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学校通过利用好校园文化墙、走廊、楼道、宣传栏,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故事、井冈山精神等,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每处角落可育人,让环境成为红色文化的载体,以浓厚的文化氛围滋养和浸润学生心灵;创建“红色之声”红领巾广播站,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让党的好故事、好声音进校园;编印《红烛》校报,设立红色记忆板块,传递校园红色资讯,展示红色校园文化风采。同时,为了纪念革命先辈,学校把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班级文化管理中,以革命精神和革命英雄为主线给各中队命名,建立“雷锋中队”“黄继光中队”等25支“红色中队”。各中队队员深入学习与本中队相关的红色历史资料及革命精神内涵,做到人人参与、个个会讲,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真正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红色校园文化培育“红色队伍”。学校组建5支“红色队伍”:国旗护卫队、“红色之声”播音员队伍、“红色小小讲解员”队伍、校园鼓号队和少先队大队委。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国旗护卫队队员挺拔的身姿、整齐的队列,鼓号队嘹亮的鼓号声成为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中午,“红色之声”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员朗读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英雄人物的故事,大力宣扬红色革命精神,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从中感悟和汲取精神力量;节假日期间,“红色小小讲解员”走进红色景点,他们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将一个个红色故事讲述得生动感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学校把红色教育的“触角”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学生在全面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多维度、多途径地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动力。

党建助力,以行践言提素养

在党支部领导下,学校依托“长小常红”红色教育品牌,开展“十二个一”系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一场红色文化主题讲座,聆听红色历史;每学期观看一部红色经典电影,感悟红色精神;每月阅读一本红色经典图书,品读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学校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做到“周周有主题、天天有内容”。每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师生去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让师生牢记革命先驱的崇高革命精神。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学校号召学生观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了解长征精神,学习红军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的伟大精神。为厚植广大师生的家国情怀,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红色革命景点资源优势,坚持定期性、持续性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带领学生研习红色文化。

推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协同育人。学校从国家课程深度融合、地方课程一体化设计、校本课程注重井冈山精神三个方面入手,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道德与法治》《红色文化》《井冈山的故事》等读本,构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系列“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教师对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材进行梳理,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元素,积极拓展学科内融合、强化学科间融合、探索学科外融合,将红色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在授课中,教师还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相关内容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党建赋能,以美润心促发展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校坚持以“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育人目标,持续推进“3569”德育工程:用琅琅书声、嘹亮歌声、甜美笑声“三声”丰富校园文化;用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安全自护、信心自强“五自”来锤炼品格;用静、净、敬、竞、精、进“六字”引导班级管理;用吃好饭、睡好觉、扫好地、走好路、排好队、做好操、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九好”夯实养成教育。

2023年12月,长塘镇中心小学“金铃”合唱团经过层层选拔,从全省100个县(市、区)近400个作品中脱颖而出,精彩亮相江西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暨首届“青春唱响”大中小学师生合唱优秀作品展演。这是学生在党建引领赋能下,素养大幅提升的缩影。学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六艺”(吹、拉、弹、唱、书、画)融入日常教育,形成“八德”(忠、孝、悌、信、礼、义、廉、耻)育人体系。通过开设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劳动等课程,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魅力,提升综合素养。为推动艺术社团多元发展,学校外聘民间艺人传授京剧、陶艺、舞龙舞狮、剪纸、象棋等传统艺术,成立戏剧、手工、剪纸、篮球、乒乓球、书法、绘画、象棋等社团,形成“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发展格局,学生素养在各项教育活动的淬炼中不断打磨、提升。(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