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春:合力打造学校学生“放心用餐”工程
作者: 徐光明 甘甜
构建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多方共同参与的格局
下课铃声响起,宜春实验中学的学生快步走向餐台。热气腾腾的餐台上,摆满各色菜品:周一糖醋排骨、辣椒炒肉、西红柿炒蛋、青椒茄子、豆芽菜、酸辣大白菜、银耳汤;周二白萝卜烧鸭、蒜薹炒肉、梅菜烧肉、麻辣海带丝、手撕包菜、醋熘土豆丝、西红柿蛋汤……每天营养搭配均衡,都不重样。
“吃一份套餐10元,两荤两素,汤免费,不够还可以免费加菜加饭,旁边还有粉面等自选窗口。以前来食堂吃饭的人没那么多,现在每天都要排一两分钟队,大家都不去外面吃快餐了。”该校初二(7)班易子骞边吃边说。
宜春实验中学食堂的变化,是宜春市把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作为民生大事来抓的缩影。2024年来,宜春市将学生“放心用餐”制度改革列为市委深改委重点改革项目,推动构建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各部门、企业、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放心用餐”工作格局。
宜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校园餐’方面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截留挪用、克扣套取、谋私贪腐等问题易发多发。为了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早在2022年秋季开学,市纪委监委便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用餐‘码’上监督,如今只需登录宜春市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点击‘学生用餐公开’板块找到相关学校,当日供餐菜品、配比、价格等信息在‘今日菜品’栏目一目了然。”宜春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卢烈明介绍。
通过一年两个批次的试点工作,全市346家中小学校自办食堂和92家供餐企业在平台建立账户,向社会“晒基本信息”“晒经营资质”“晒每日菜品”,使近50万名中小学生实现了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用餐。
2023年9月,某地的中央厨房给当地公办幼儿园配送预制菜,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当天夜里,宜春市教育体育局便接到宜春市主要领导的电话,询问预制菜有没有进入宜春校园,如何保证学生用餐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用餐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再上一层楼”?
2023年10月,宜春市高位推进,着手筹划学校学生“放心用餐”工程。
“起初,市教育体育局成立了一个关于学生‘放心用餐’的工作专班,没过多久这个专班就放到市政府办了。”此举背后的深意是:要把这项工作从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转化为市政府各相关部门一起干的事情。
2024年4月,为把解决学生“放心用餐”的事情从一时的工程上升为一项长效机制,宜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探索“放心用餐”制度改革,以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每名学生“放心用餐”。宜春市委书记严允领题,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等部门领导调度指导推动改革实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这是宜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学生“放心用餐”突出公益属性
“在这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采取学校自营或者委托国企管理模式,突出‘放心用餐’的公益属性。”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陈燕介绍,市委、市政府遴选出具有餐饮管理经验的龙头国企——宜春旅游集团,负责学校食堂、超市等后勤保障工作,并明确利润率控制在5%以下,凸显学校食堂的公益属性。
“我们集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宜春旅游集团副总经理阳磊介绍,原来学校食堂分散经营,除了‘大伙’模式,存在众多档口转包现象。为加强出口管理,宜春旅游集团接管后进一步优化风味档口设置,坚持以“大伙”为主,进购新鲜食材,不使用冷冻肉。
要保障食堂安全,重在抓好“食品采购”和“后厨加工”两大关口。
2024年8月,宜春市教育体育局组织成立了全市学校膳食委员会,从中随机抽选了45名家长代表,对各县(市、区)推荐的26家食材供应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通过比选招标的方式确定了大宗食材的供应企业,实现统一采购、集中配送。
“目前食材配送覆盖中心城区、3个县(市)、3所高校共20余万在校用餐师生,每月需配送大米370.35吨、食用油17万升、猪肉136.55吨。经测算,因统一采购,食材的品质提高、价格降低。大米、食用油、猪肉、牛奶等价格比市场行情分别降低11.63%、13.46%、10.15%、25.63%,每月节约采购成本110万元左右。”阳磊介绍,通过降低食材成本,将学生用餐价格控制在7~10元,明显低于社会同类餐饮价格;同时,市卫健委指导编制营养带量食谱,鼓励学校推行“套餐制”、自选称重,在均衡学生膳食营养的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2024年春季学期,宜春实验中学日均用餐人数3300人,较2023年同比增长35%。秋季学期,宜春一中新食堂改造完成后日均用餐人数增加近1100人。
多方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以前我们学校什么都管,但什么都管不到位,现在学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还多了来自企业、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说这话的是宜春三中党委委员、副校长郑光波。宜春旅游集团派出驻校的店长,配合学校对人员操作、环境卫生、用餐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制度化管理。同时,学校还成立了膳食委员会,全程参与学生“放心用餐”的决策、评价及监管过程。
为构建“家校协同、全程参与”的决策体系,宜春市督促指导提供学生集中用餐的各中小学校成立了“两代表一委员”,即家长代表、师生代表为主体的膳食委员会,将食堂食材采购、菜谱制订、菜价调整、食堂管理等工作纳入其监管范围。目前,已吸纳各界代表1329人组建宜春市膳食委员会成员库,积极履行职责。
“牛腩土豆偏辣,其余还好。”“分量足,有配汤,环境热(温度高)有风扇死角。”……2024年9月19日,在宜春八中,家长刘伟、陈琳将陪餐后发现的问题写在家长陪餐登记表上,没过两天学校就在食堂增加了6台冷风机。
除了邀请膳食委员会和家长代表到校用餐,监督食堂后厨备餐情况,品尝学校膳食口味,主动提出改进意见,宜春市还建立膳食委员会评价机制:由膳食委员会结合师生满意度测评,开展劳务外包团队考核管理工作,测评结果与团队的去留、绩效考核挂钩;除了建立食材供应商准入防线,还明确膳食委员会每两个月对供应商服务进行满意度考核,累计两次不合格就解除合同。
“我真切体会到这项改革的利好:除了呵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用更实惠的价格吃上更有营养的饭菜,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也得到很大改善。不仅自己每天在学校用餐,还带孩子一起在学校用餐。”在宜春实验中学,政教处主任邬书金为此项改革竖起了大拇指。
下一步,宜春市将紧紧围绕学生安全健康用餐的目标要求,持续加大“放心用餐”推进力度,聚焦经营、管理、监管三个重点环节持续发力,扩点拓面,推动学校学生“放心用餐”工程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