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多元评价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作者: 刘宏林
科学教育在国家战略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支撑。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自2011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将科学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树立“大科学”教育理念,既注重课程建设,也注重科学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欲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加强顶层设计,量化评价学生科学素养
注重学生评价,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学校构建了“1243”量化评价模式,从知识储备、科学思维、实践操作、总结反思四个维度,分别以10%、20%、40%、30%的占比来考量学生的表现,全面且有侧重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知识储备维度注重拓展知识面。通过知识竞答、有奖问答、课堂答问、提问解问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比10%。知识竞答涵盖天文、地理等领域。比如提问“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哪一个”,由学生积极抢答。有奖问答用科普模型作为奖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科学思维维度注重启发思维。观察学生在课堂和活动中的表现,根据质疑力、表现力、分析力、探索力评定,占比20%。如在“阳光下的向日葵”种植体验中,看学生能否提出独特见解,考核思维敏锐性;在“新时代小农人”实践中,考查学生能否提出新工具设想,衡量创造性思维;在“最美养蚕人”课程中,侧重评价能否分析原因,考察逻辑性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维度注重激发潜能。通过制订方案、实验操作、创新发明、服务生活等,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占比40%。如面对电器接触不良时,看学生能否给出有效方案。在AI智能时代,通过创建智能体等项目,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结反思维度注重改进提升。通过科学日记、观察报告、小结文章等,以现场演说和书面报告方式,评定学生总结反思能力,占比30%。如在植物生长观察后,看学生能否在报告中反思数据不完整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注重教学效能,全面评价科学教育过程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推行“3+N”评价机制,即从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活动成效和不同特长展示等多个维度,对教师展开全面深入的评价,构建一整套完备的科学教育质量提升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效能的提升,为优质科学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课堂评定教学质量。学校教导处通过不定期的随机听课、公开教学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如讲授“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巧妙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热烈讨论和简单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核心概念;在讲授“动物的分类”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生动地扮演不同的动物,介绍自己所扮演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这种基于课堂实地观察的评价,为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二是实践佐证教学能力。学校以教师技能大赛作为评价的重要平台,全面考核教师常规实验操作和独具创意的自选实验操作的能力。例如,在调配“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试剂时,要精准无误地把握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以保证实验的完美效果,从而精确评价教师的试剂调配能力。在每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还要考察教师在保障安全方面的科学性操作,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无事故。
三是成绩呈现教学成效。以学生活动和竞赛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效,充分体现教师在活动组织、方法引领、业务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促使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如在“科技节”中,组织学生参与“纸飞机飞行大赛”,教师需精心设计比赛流程,从宣传动员、报名分组到比赛现场的布置和秩序维护,每个环节都要安排得有条不紊。教师为学生讲解空气动力学的简单原理,指导学生通过改变纸飞机的机翼形状、机身长度和纸张折叠方式等来提高纸飞机的性能。学生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纸飞机飞得远且稳,不仅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效。
四是特长彰显教师素养。多才多艺的教师永远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和追捧的“明星”。每学期一次的科学教师“专业特长大比武”,总能吸引全校师生驻足观看。有的科学教师利用AI技术与古代“大能”隔空对话,有的科学教师通过魔术展示科技魅力,精彩的场面总是让学生们流连忘返。一场大比武,带来一场“科技盛宴”,既有力地推动教师素养的提升,又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强化协同发展,推动教研团队协作共进
学校构建一套全面的教研评价体系,推动科学教育团队的协作共进,不断提升科学育人水平。
一是团队协作评估。注重考察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否紧密高效,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是否充分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研讨教学难点和重点;在组织学生实验活动时,是否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面对教学问题时,是否群策群力,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等。
二是教研成果转化。注重评估教研组将教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的效果,关注教研组提出的教学方法创新在课堂上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是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形成的教学案例和课程设计是否在不同年级和班级中得以推广、优化等。
三是资源整合共享。注重考量教研组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情况,查看教研组是否建立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库,包括实验器材清单、多媒体资料、课外拓展素材等;是否鼓励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平台。
学校在科学教育的探索之路上,通过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精心评价、对教师教学效能的全面鉴定、对教研组协同发展的有力推动,构建起科学教育的良好生态,为学生点亮科学明灯,为教师搭建成长舞台,为教育团队注入强大动力。学校将继续抓好科学教育,培养更多从小热爱科学、立志科研报国的新时代好少年。(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