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阵计划”让教师在协作中成长

作者: 刘鹏

“雁阵计划”让教师在协作中成长0

玉山县下镇初中(以下简称“下镇初中”)校徽的核心元素是一只展翅的鸿雁。在这所有百余名教师的农村初中里,每名教师就像一只只忠诚担当的大雁,比翼齐飞,在团队协作中共同成长。

近年来,下镇初中聚焦教师队伍发展,实施“头雁领航、强雁护航、雏雁启航、雁阵前行”的“雁阵计划”,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头雁领航”产生辐射力

农村学校是师训工作的薄弱地带,仅凭有限的“走出去、请进来”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培训需求,需要培养本土专家,发挥本土专家的引领作用。为此,下镇初中打造“头雁领航”工程,创立“导师+基地”的首席导师负责制培训模式。

周洪芳是省级骨干教师、玉山县首届名师,是学校英语组教师的首席导师,她主持了“周洪芳英语名师工作室”。该工作室聚焦英语单元写作这一教学难点,带领英语组教师开展“问题式研讨”。围绕英语单元写作“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怎样教最好”,周洪芳上示范课、开讲座,组织观课议课活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个月后,周洪芳又把大家召集在一块儿,交流各自的实践体会,让大家总结经验。

像周洪芳那样,下镇初中依托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推选一名首席导师,成立了10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学科组为“基地”,以首席导师的教学特色和研究专长为基础,针对学科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校学术委员会每年对工作室开展成效评估,有效促进了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开展。

二、“强雁护航”实现优势互补

编队飞行的大雁能够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助力远飞。

下镇初中运用大雁飞行的原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互学互鉴、互帮互助、互促互进的作用,着力提高校本研修效能。

刘淑园通过多年摸索创立的“情境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在学校得到广泛推广。该方法善于创设或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用推广以来,全校的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下镇初中,像这种同伴的互学互鉴已成常态。

在胡芳即将参加全县教学比赛的那段时间里,她所在的备课组教师全都忙碌起来,大家一起参与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反复听课议课。经过团队两周的努力,胡芳在那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在下镇初中,一个项目、一次比赛的开展,背后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支撑。下镇初中这个以问题为导向的“同伴助力”工程,已让许多中青年教师受益。

为避免教师出现职业懈怠现象,下镇初中积极搭建平台,开展“以赛促训、以奖厉兵”活动,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成长动力不足的难题。学校每年搭建平台、以赛促训,举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教学能力大赛,在活动中激励教师成长。

在“强雁护航”活动中,一线教师得到迅速成长,教师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学校涌现出一批省、市、县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三、“雏雁启航”促进主动发展

在下镇初中,有一种富有特色的“师徒文化”:凡是新入职的教师,学校都会为他们精心安排一名“师傅”。徒弟虚心好学,师傅倾囊相授,一声声“师傅”叫得异常亲热,新老教师携手并进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年前,初上讲台的吴观元和教学经验丰富的王坚结对成了师徒。王坚指导吴观元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她分析自身优势和历史专业的特点,明确发展目标和成长路径。平时他们互相听课、交流,利用网络了解更多更新的授课形式,如运用剧本杀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创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王坚的悉心指导下,吴观元的教学能力迅速提高,屡次在参赛中斩获佳绩,还在玉山县历史学科青年教师培训班上作了经验交流。

以“雏雁启航”为目标,通过“骨干+新手”结对子,让雏雁跟着头雁飞,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截至2023年12月,下镇初中师徒结对人数达到学校教师总数的80%,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有头雁领航、成员结伴成行。”学校负责人说。下镇初中实施“雁阵计划”,构建起了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的“合作型”教师培养体系,共同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下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