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有效师训的县域经验

作者: 何小忠

创造有效师训的县域经验0

师训工作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在我国业已形成的五级师训体系中,县级师训具有其他层级师训主体所不具备的实践优势。

玉山县教师进修学校立足县域教育和师训需求,创造出了县域师训的有效经验,体现出有效师训的七个关键特点。

一、由下而上、研训一体的项目设计

师训项目需要从追问“为什么培训”出发,根据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需求规划培训项目,而不是应急或应景性地开展培训活动。玉山县的师训工作分层、分岗、分对象进行系统设计,项目源于实践,多类项目构成教研训一体化。

二、分段实施、持续推进的培训方式

玉山县的师训工作大多采用短期集中、多次分段、延续实施的方式。这既解决了教师参训学习的工学矛盾,又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在培训与实践、离岗与在岗的交替过程中巩固培训所学,解决了以往“国培”“省培”项目学员分散、承训主体疏离的难题。

三、化“心动”为“行动”的完整性培训

师训工作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玉山县的师训工作不止于培训任务、培训过程的完成,而是持续地跟踪训后产出。如对葫芦丝培训班学员的要求,除了要他们自己学会演奏之外,他们还必须在训后返岗的一段时间内,为学生创设特色活动或承担培训本校教师的任务。

四、自主报名与竞争选拔相结合的学员选派方式

学员是影响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要让合适的人参加适合的培训,避免被动培训、错位培训、福利性培训等。玉山县的师训工作先在县域内公示项目要求和培训任务,然后公开选拔培训项目学员,并在阶段考核中淘汰、增补学员,这极大地提高了参训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培训的实效性。

五、本土师训者及培训管理者的队伍建设

“国培”“省培”主要发挥示范引领、培养“种子”的作用,并不能代替县级培训。在师训日益专业化的时代,玉山县通过专项培训和日常实践培养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县级师训团队,解决了谁来培训和依托谁来组织管理培训的问题,一批本土的师训者在教学相长的培训实践中走向优秀和卓越。

六、引入“外智”协同实施高端培训项目

大部分县级师训机构在早些年完成教师学历提升使命之后,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已难以适应非学历培训阶段的师训需要。玉山县是全省师训机构中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县(市、区)之一,但仍然主动寻求外力,比如与上海市徐汇区、浙江大学等合作实施高端研修项目,这极大地提高了县域培训能力、开阔了师训工作视野。

七、实施规范化的项目成效管理

专业师训一定伴随着专业的培训管理。玉山县的师训工作将培训过程考核与训后业绩评价相结合,并以学员专业素养的实践表现作为项目成效的评价标准,实现了教研训的全程管理,做到了师训工作的落地见效,这往往是其他培训主体所没有做到的。

师训作为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每项工作都需要直面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怎样培训、培训谁、谁来培训、如何考评等影响培训成效的关键要素。玉山县的师训基于县域的实践需求,创造了有效师训的县域经验,也将对以高校和机构为主体举办的大规模师训活动具有重要启示。◆(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