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名有益于人民的好书记、好校长
作者: 王锋旗
从站上三尺讲台的那刻起,他就把满腔热血倾注在教育事业上,在抚州市东乡区詹圩中学、愉怡中小学、杨桥中学、占圩小学、瑶圩中小学等学校,无怨无悔坚守了27年。他先后获得“江西省十佳校长”“抚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抚州市学科带头人”“全县优秀校长”等荣誉,被赞誉为“离师生最近的那个人”“引领全校师生走向未来的那个人”。他就是东乡区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东乡一小”)党支部书记、校长冯益民。
“用爱心呵护学生,理所当然”
1996年8月,冯益民从东乡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詹圩中学。由于缺老师,他一到学校就上初二的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这一待就是10年。
“那时,学校实行寄宿制,一般都要上晚自习,我就在教室陪着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有时为了讲解一道数学题目,一站就是几十分钟。学生看我站得累,就请我和他们并排坐,共同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冯益民深情地回忆起当初的情景。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冯益民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我记得,冯老师在忙完每天的工作后,无论多晚都要挤出时间与我谈心,了解我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激励我努力读书,长大后报效国家。”冯益民教的第一届学生丁广大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博士,他说:“当时就是觉得老师只是找我谈话聊天而已,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谈心对我的成长非常重要。”
冯益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学生宿舍条件比较差,许多学生得了疥疮。他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也被传染了疥疮,后来虽被治愈,但他的腿上至今还留有许多疤痕。他妻子有时嗔怪他为了工作付出太多,而他却满不在乎地说道:“这点疤痕算什么?只要我的学生有出息,满身疤痕又何妨。”
冯益民有个学生叫吴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上学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时都有可能辍学。冯益民了解情况后,秉持“不让一个学生辍学”的理念,不仅在费用上尽力争取减免,并为他争取帮扶资金,还多次挤出时间上门家访,为吴华讲述古往今来很多伟人、名人的故事,使吴华深刻认识到“努力读书才会有更好的出路”。
一次家访快结束时,冯益民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给吴华的家长,让家长支持吴华继续努力读书。吴华没有料到校长竟如此关心自己,感动不已,当场哽咽并抱住冯益民,立志要完成学业,决不辍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华终于考上大学,步入社会后事业有成,他热心公益事业,经常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吴华说:“冯益民校长是那个为我点灯的人,是他让我燃起了求知的希望,是他指引着我不断前行。”此类故事,不胜枚举。
冯益民从教27年来,先后个人资助学生多名,累计花费数万元,这对一个历来克勤克俭、“抠门”的校长来讲实属难得。很多熟悉他的人为此很不理解,他每次都是面带微笑坦然地说:“作为校长,用爱心呵护学生,理所当然!”
“有了优秀的老师,就不愁办学质量不提升”
“学校就是一台高速运转且关联紧密的精密仪器,每位教师都是其中的一分子,缺一不可。”冯益民认为,每位教师、每个岗位都十分重要。他深知,要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良好的教风与学风必不可少。为此,他经常深入教师办公室,和教师拉家常、掏心窝子,帮助教师们提高思想认识,从而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007年,冯益民调到愉怡中小学担任校长。他一上任就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愉怡中小学是由小学和初中合并重新组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些老师存在“走教”行为。学校有的老师家住县城城区,便以年龄偏大、身体不好为由,将一周的课集中调换到一到两天上完,大幅减少自己的在校时间。老师方便了自己,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让家长和其他老师心生不满。冯益民敏锐察觉到这个问题。他多次和“走教”老师面对面谈心,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打动了老师,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并转变思想,自觉杜绝“走教”行为,沉下心来教学。在“走教”老师工作态度转变之后,其他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提高了,全校教师团结一心,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教学中。当年,学校教学成绩由全县下游水平跃居全县前列。
愉怡中小学的李老师是合并前初中部的中层干部,合并之后精简干部,他落聘了,心中一直闷闷不乐,对教学也心不在焉。冯益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多次找他聊天,征询他的想法,并默默记在心里。后来,李老师参加东乡区城区学校选调考试成功入围,但城区学校听说他工作不积极,不想接收他。这时,冯益民主动找到城区学校的负责人,为李老师争取一个重新表现的机会。“如果当时不是冯校长出面去帮助我,我可能还是生活在自我的思维意识里,所以我特别感谢冯校长。”李老师哽咽着说。
无论是与教师交流工作还是生活,冯益民都倡导用真心、动真情。他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一手抓教师业务素质培养,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东乡区教体局副局长张勇说:“冯益民先后在多所学校担任校长,每到一所学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稳步提升,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大家都夸赞冯益民带出的教师个个能力强、品格高尚。冯益民说:“校长与老师交心,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了优秀老师,就不愁办学质量不提升。”
“是金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光”
这句话用在冯益民校长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无论走到哪里当校长,冯益民都能干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安心,让老师舒心,让家长开心。
在愉怡中小学任校长时,该校的学生思想较为松散,有的上课不专心,有的逃学去网吧、游戏厅、桌球厅。“那时冯校长就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日夜坚守,经常巡逻到深夜11点,从网吧带回了不少逃学的学生,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摒弃逃学的坏习惯,学校的学风明显好转。”学生吴广华回忆说。
在杨桥中学任校长时,由于校内有居民生活区,社会人员可以随意出入,学校封闭管理形同虚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冯益民决定重建学校。为了能尽早拿到学校新建用地,他经常早出晚归,在县城、乡村两地来回奔波,先后到东乡区教体局、住建局等单位递交报告。学校新建用地批复后,他又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在这期间有人向他泼冷水:“凭他一己之力怎么可能建得起一所新学校?”但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埋头苦干、默默付出。一年后,杨桥中学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整体搬迁,实行全封闭管理,为全校师生创设了舒适安心的教学环境。乡亲们连连称赞:“孩子们能在这么漂亮的学校读书,多亏有冯校长啊!”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检查组对杨桥中学进行了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在詹圩小学和瑶圩中小学任校长时,冯益民除了狠抓班子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外,他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乡村少年宫活动,尽力为学生打造终生难忘的校园生活,让乡村少年宫成为学生展示特长、放飞梦想、体验生活的基地,也吸引了其他学校的领导、教师到校观摩学习。
2021年3月,冯益民调任东乡一小校长。东乡一小是一所百年老校,如何让老校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这是冯益民面临的新课题。
冯益民大力推进“青蓝工程”,实施“师徒结对”,通过开展名师讲堂、过关课、比武课等活动,帮助年轻教师熟练掌握各项教育教学技能;开展联片教学活动,通过纵向与横向比较,找出差距。“为培养年轻教师,冯校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安排学校年轻教师去上海、浙江等地观摩学习,又邀请外地名师前来学校讲座,开拓年轻教师的视野,更新年轻教师的理念。”东乡一小教导处主任乐丽芳说。
冯益民说:“我们把开展第二课堂作为提升学生核心修养的‘螺旋桨’,以每位教师开课、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为宗旨,以育人、审美为目的,按照面向全体、提高水平、富有创造的办学理念,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冯益民还精心创设“五育并举”的教学氛围,以“五育融合、特色发展”为抓手,立足“乐学、善思、明德、崇真”的校训,搭建立体“双减网”,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特色教育活动,以德为根、以智为干、以体为土、以美为花、以劳为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
在“冯益民名师工作室”网站,记者看到了教育教学、名师讲坛、办学特色、荣誉业绩等版块,这里几乎囊括了冯益民工作以来所有的名师资源及教学心得。老师们工作之余,经常登录该网站学习讨论,通过名师讲坛、同课异构、点评互动等活动,大幅度提高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双减’政策下,从2022年暑假开始,在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整合全校优质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提供暑期校内托管服务。”东乡一小副校长史爱云说,“学校根据自愿选择、公益惠民、科学合理的原则,为职工子女、广大学生创设了多彩的假期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冯书记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经常说,我们帮助了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受到表彰。”东乡一小英语教师兼心理辅导师徐玲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些举措的有力实施,让东乡一小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赢得了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东乡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光明说。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坚持和辛勤付出,冯益民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在新时代教育新征程中,他用真心真情不断奏响着属于时代、属于他自己的奋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