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簇热烈的橘子花
作者: 朱龙华
南丰县子固小学坐落在千年橘都,以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字子固为名,有弘扬其教育理念之意。每年四五月间,橘子花盛开,整个校园香气氤氲。说起与子固小学的缘分,吴美华说:“我从子固小学建校就来了,除了中间有三年到桔都小学轮岗,一直在这里。”在子固小学任教的这些年,她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在担任校长之前,吴美华在学科教学上拼、在班级管理上拼;走上管理岗位后,她带着同事们在各个领域一起拼。
“她好拼”
“她好拼。”吴美华的同事邓文英说,“站在她身边,做她的同事,你就会有一种自己确实不能松劲的感觉。”
身体力行是对吴美华事业心强的真实写照。2016年9月,吴美华任子固小学校长,当年便迎接了一场大考——代表全县迎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在这场大考中,她多方学习,深入思考,亲力亲为,每天最早来、最晚走,恨不得住在学校。
“现在比之前情况好很多。”吴美华说,“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那会儿,学校存在的矛盾最为集中,因为化解大班额牵涉成班率调控;之后准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我们也要化解大校额,矛盾很尖锐。要把学生分出去,班级数剧增,这样一来老师就不够了;正好碰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那一年30多名老师休产假。老师换了,家长意见就很大了。”
面对两次督导评估带来的各种矛盾,吴美华一方面跟家长及时沟通,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为了做通家长的工作,吴美华专门设立了校长接待日、书记接待日。“我们就是要畅通言路,了解家长的想法,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家长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得在他们最关切的问题上有实打实的举措。吴美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以老带新、师徒结对、三人结伴等就是当时的有力举措。这样,师资有了保障,家长的顾虑也就消除了。
2021年5月,子固小学决定在学校推广上海的“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实践的研究”这一国家级研究成果。吴美华从各年级挑选教学骨干组成课题组,提出要求、制定计划、部署工作等环节她都全程参与。那时她小女儿才4岁,到了晚上就喜欢黏着她,为了指导课题组把工作顺利推进,她把女儿带到办公室,抱着女儿给课题组做指导,往往一加班就到晚上10点多。邓文英告诉记者,看到吴美华这么拼,老师们也就没有怨言了。
2022年,吴美华着力推进“模范党支部”创评,并以创评抚州市首批“模范党支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完善党支部工作。争创“模范党支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那段时间她常常忘记去幼儿园接女儿放学。当年7月,子固小学以全市教体系统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首批“模范党支部”称号。同年11月,吴美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党建品牌的培育创建工作。通过梳理过去的工作,结合学校党支部在新时代的新任务,她创新实施“一马当先、守望成长”的党建品牌,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打造二维码信息服务平台,安排任务、展示活动,推动党员争先、教师跟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前,这个党建品牌已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让每个生命都蓬勃生长”
“让每个生命都蓬勃生长,这个生命不单单指学生,也指老师。”这是吴美华对教育工作的理解,也是她做校长的理念。作为一名江西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吴美华经常参加老师们的集体备课,和老师们一起探讨教学。作为一校之长,她实施常态化“书记观课”“校长约课”,经常走进教室听课,在理念和方法上给教师指导。
李娜刚刚评上抚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在此之前,她在吴美华的指导下已经连续两次获得抚州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在李娜的印象中,吴美华严格、细心,从打磨教学设计到指导现场授课,再忙都要参与。“她会细心检查我的课件,连字体都不放过。现场磨课时,她会全程参与我的课堂教学,从课堂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到如何调动课堂气氛,甚至如何自然流畅地使用过渡语等,她都会给出具体建议和指导意见。有时我理解不到位,她会亲自给我示范。”
邓文英曾经提出,希望吴美华能带着她做课题。邓文英比吴美华年长几岁,平时专注课堂教学,在做课题方面缺乏经验。“我说希望她能带着我做课题,是希望跟在她后面当一名参与者。”邓文英说。2018年,吴美华直接推荐邓文英担任学校申报江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范课题小学语文项目的子课题主持人。邓文英此前一个课题都没做过,满脸疑虑,吴美华鼓励她说:“没事,你大胆地去干,这不是还有我吗?不懂就直接来找我。”就这样,邓文英开始第一次主持课题。
目前,邓文英主持的两个课题、参与的两个课题都已结项。“现在也有人来请教我怎么做课题,还是挺有成就感的。”邓文英说,“我们是热爱教书的,有时也需要其他人拉一把。”
作为书记,吴美华更注重的是党建引领和体制机制对教师成长的助力。子固小学的双培养制度——把名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名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吴美华来说,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制度——把名师培养成党员,可以充实子固小学党支部的力量;支部党员到青年教师中去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实现自我提升。双向互动让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在吴美华的带动下,子固小学已然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在教学竞赛中频传捷报,涌现出储衍芬、官丽华、李娜等一大批名师和教坛新秀,学校的办学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我们走在前面”
“我们走在前面,是当年江西省唯一获得该荣誉的学校!”谈到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公布的中小学校本课程典型案例遴选(2022年度)结果名单,吴美华喜形于色。
这是子固小学劳动教育结出的硕果,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早在正式的指导性文件出台之前,子固小学的师生就已经开始了劳动育人的探索。
劳动教育重在实践。一个星期一节劳动课,很多学校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场地。子固小学地处城区,面积不大,吴美华就在学校清理出了一片土地,建成了校内劳动基地。“很小,但能起点作用,至少学生不会再把豆苗看成草了。校园内这几垄菜地还达不到课标的要求,我们还要想办法开发校外劳动基地。”她说。
开发校外劳动基地,子固小学主要是跟本地的现代柑橘产业科技示范园合作。2018年,由示范园提供场地,子固小学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始试水。分管劳动教育的副校长商继人指着一片正在翻耕的地说:“一开始我们就是带孩子们来拔‘肥田萝卜’,拔出来的萝卜可以带回家,孩子们很开心。2020年,示范园把这片荒地整理好送给了学校,总共有4亩,专门用来上种植课。”
通过校内自建、校外合作的方式,子固小学成功解决了劳动教育的场地问题。为了把劳动课程落到实处,不增加教师负担,降低实施劳动教育的困难,吴美华带领几个副校长及骨干教师组成编写团队,经过反复实践,编好劳动教育校本读物、写好教案、做好课件。这样,老师只要根据自己班上的情况,在备课时调整好,就可以把劳动课上好了。吴美华还号召老师们都去学本领,剪纸、缝补、烹饪、种植……她为此专门提出了一个口号——“人人学一手,个个是师傅”。
“我校的劳动课程注重文化渗透,像擂茶制作、灌芯糖制作、橘饼制作、橘树防冻等,这些具体的劳动内容都是南丰本地特有的,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就能让孩子们了解本地的饮食文化和耕读文化。”吴美华说。
如今,劳动基地、劳动读本、实施方案、评价体系,以及特殊条件下户外劳动教育的替代方案,这些劳动教育课程的必备载体,子固小学一应俱全。
2024年是吴美华从教的第27个年头,从一线教师到一校掌舵者,一路走来,岗位在变、职务在变,不变的是她对孩子们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
吴美华就像一簇橘子花,热烈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