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眼都是爱国情
作者: 罗继远 王锋旗 王进冬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吉师附小)创办于1918年。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6年,吉安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此诞生,受革命志士的影响和吉安师范“奋斗学习,为国为民”校训的熏陶,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学校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演剧本,让爱国情活起来
2024年6月3日,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吉师附小在吉安市保利大剧院举办了“童心闪闪放光彩”公益演出活动。两个多小时的现场表演和线上直播,吸引了12.6万人观看。演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戏曲、舞蹈、课本剧、歌伴舞等,参加演出的学生多达千人。演出在《龙舞中华》节目中拉开帷幕,由“红色印记”“金色童年”“礼赞祖国”和“筑梦启航”四个篇章组成。
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课本剧表演,五、六年级每班表演一部课本剧。吉师附小一分校五(3)班演出的课本剧《丰碑》,表现了长征途中红军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友,自己却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共产党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五(1)班根据红军长征故事改编的课本剧《石子糖》,展现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面对饥饿和困苦时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使学生更深刻理解长征精神。五(10)班结合小学阶段学过的课文,将反映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人物故事结合起来,以时代为线索,改编成课本剧《课本里的共产党员》,让学生深切感受共产党员为了革命胜利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我家小孩曾婧娅不但参加了课本剧《小萝卜头》脚本的创作,还参加了演出,在查阅资料、参与创作和演出过程中,她了解了小萝卜头的童年,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五(9)班学生家长曾智勇自豪地说。
六(1)班师生共同演绎的课本剧《为了新中国》,多次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汇演,受到广泛好评。峥嵘岁月与英雄人物经过学生的演绎,焕发了新时代的光芒。六(2)班学生家长曾智婷说:“学校在剧院举办的这台晚会超出我的认知,表演太棒了!我们生长在吉安,身上流淌着红色血脉,看到孩子们的演出,我热泪盈眶,特别是让孩子们演小战士、小英雄比让他们听故事印象更深刻。”
红色情景剧表演不仅让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还让长征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绘丹青,把爱国情“亮”出来
2024年5月29日,“艺彩童心——吉安师范附属小学少儿美术展”在吉安美术馆隆重开展。一号展厅由 “大美中国”“秀美吉安”“玩美童年”“最美梦想”四个板块组成,展示300多幅绘画作品。学生以手中之笔用心描绘祖国的绚丽多彩,在阳光下用翰墨丹青尽情抒发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其中“大美中国”多为山水画,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学生驻足欣赏,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号展厅以“种下一个梦,让它慢慢长大”为主题,设计了“红扑扑的脸蛋”“春夏秋冬”“你看起来怪可爱”“妙剪生花”“青铜遗韵”等12个场景,通过创意手工、雕塑、刮画等多样形式表现了学生的家乡情和爱国心。学生通过剪纸、版画、窗花、刺绣、脸谱等形式,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吉师附小始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抓实美育工作,引导学生向美而行。
在展出的第二个星期,记者一行来到吉安美术馆参观,门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来观展人数已达2万余人,这是建馆以来,影响最大、最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一次美术展。在观展现场,学生置身于艺术的海洋,“零距离”领略自己和他人创作的作品,在沉浸式体验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五(4)班学生樊诺星自信地对记者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就带我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蜿蜒的长城,巍峨的黄山,秀美的西湖……”樊诺星的父亲接着说:“我不仅喜欢书法、热爱绘画,还教孩子了解点横竖撇捺间蕴含的做人道理。”
重阅读,使家国情动起来
2024年4月22日上午,吉师附小以红色经典阅读为主题,开展“‘阅’润心田 ‘读’享未来”校园读书节活动。
在学校门口摆放的“好书漂流”宣传海报和10组摆满图书的书桌前,挤满了学生。他们聚精会神地挑选自己爱看的书,积极参与“好书漂流”活动。
据学校党总支书记焦旻敏介绍,为引导广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校开展“阅读好习惯建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阅读至少30分钟,并记录在“阅读存折”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书写着学生的阅读历程。如今,学生静心阅读的身影,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二年级学生结合平时阅读的绘本,通过“分享赛”的方式与同伴交流;三、四年级学生通过“讲故事比赛”重温革命历史;五年级学生结合阅读,以演讲比赛的方式展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滋润着学生的心灵,红色基因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阅读的力量在积蓄,爱国的情怀已渗透,学生用阅读的厚度撑起成长的高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六(9)班学生曾子琪、六(10)班学生毛艺涵参加江西省第四届“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获全省一等奖;五(2)班学生曾彦曦在吉安市“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中获一等奖……
焦旻敏一边走领着记者,一边指着校园景观介绍说:“2024年,学校多了三个阅读好去处——红色书屋、善乐阅读机、善乐朗读亭。课余时间,学生常来阅读。”红色书屋里摆满了红色绘本和红色连环画,还有《习近平讲故事》《红色家书》等图书;善乐阅读机里存储了大量的红色数字图书和音视频;在善乐朗读亭,学生可以自由配乐朗读红色故事、诗词。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让爱国主义教育根植学生心灵深处。
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学校以“我是英雄小后代”(烈士梁明哲曾担任吉师附小校长)为主题,分学段精选红色经典书目推荐给学生。低年级阅读红色绘本《井冈童谣》《闪闪的红星》等,在学生心中点燃红色火种;中年级开展整本书阅读《雷锋的故事》《小英雄雨来》等,进行榜样教育;高年级阅读《井冈山革命故事选》《小兵张嘎》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校通过把《井冈山革命故事选》整本书阅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效利用社会实践课堂,开展沉浸式阅读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制作人物卡片”“撰写革命人物小传”等任务,更加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
“追寻红色足迹”研学活动是吉师附小的必修课。2023年11月16日至17日,学校两个校区的四年级600余名师生前往井冈山,开展“弘扬井冈山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红色研学之旅。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学校全体师生神情庄重,鞠躬默哀,缅怀先烈。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学生在参观中感受革命斗争的残酷,感怀革命先烈坚强的意志,同时也感恩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望着房间里的摆设,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井冈歌谣;登上黄洋界,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情朗诵《西江月·井冈山》;在茅坪八角楼前,学生朗诵课文《八角楼的灯光》。“追寻红色足迹”研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体会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激励他们自觉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吉师附小通过丰富载体、多样资源、扎实举措,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